恒驰5首车下线难解恒大近渴

来源:财经新地产 2022-01-13 21:00:47 

文|路春锋  编辑|刘狄

1月12日,恒大汽车官方微博称,恒驰5首车已正式在天津工厂下线,这是恒大自2017年入局新能源汽车以来,推出的第一款车型。

首车下线,是否意味着许家印的造车梦要实现了?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恒大现在负面新闻缠身,即便恒驰车问世,距离量产也仍有比较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消费者可能也会疑惑能否真正交付。

即便恒大汽车实现量产,其在管理、汽车产业和技术上,优势都不明显,还需要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在此情形之下,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后能走多远,或许也是恒大不得不面对的窘境之一。

01

恒驰5下线  量产尚需时日

1月12日,恒驰汽车官方微博称,恒驰5首车已正式在天津工厂下线,比原计划提前12天,并表示:“恒驰汽车迎来重大里程碑!”微博同时还附上了一段1分钟的视频,展示了天津工厂的生产场景。

1

2

3_副本

这是恒大自2017年入局新能源汽车以来,推出的第一款车型。在2020年业绩会上,恒大汽车管理层曾表示,将在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到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

如今,首车下线是否意味着许家印的造车梦要实现了?

有电动汽车业内人士对财经新地产表示,恒驰5“首车下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量产下线,这次更大可能还是产线调通的“首车下线”。“通常来说,产线调通意味着生产线具备了可以生产一辆车的能力。但是,要批量生产的话,意味着供应商的配合,出产数量达到设计目标,而且品控达标。这一点,恒驰5还没达到。”

据其他媒体报道,恒驰5可能会在8月份后开始量产。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首车下线并不是一个常规概念,一般没有企业宣传这个。但如果产线调通,其他资源都没问题,那么一年半载就能进入量产了。

《电动汽车观察家》创始人、总编辑邱锴俊认为,恒大现在负面新闻缠身,在地产领域、金融理财领域面临着交付危机、兑付危机。即便恒驰车出来,消费者可能也会疑惑能否真正交付。另外,在性价比方面,恒驰此前的开发模式,成本非常高,而从其性能来看,并没有特别突出。除非恒驰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推广这个车型,否则欢迎度不高。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跨过了早期试用阶段,已经进入到大规模市场应用阶段,未来销量会有很大增长。“不过,早期品牌已经占据了消费者心智。恒驰5量产后,如果要运营起来,必须以非常低的姿态,甚至是极端的销售策略,比如只租不卖,类似的手段,逐渐赢得用户信任,才有一定机会存活下来,再寻求持续发展。”邱锴俊对财经新地产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0月11日,在天津生产基地举行的恒大汽车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天津滨海新区领导、恒大汽车管理层以及博世、安通林、日立、哈金森等近200家战略合作伙伴高管出席活动。

会上,恒大汽车总裁刘永灼表示,公司已打响了为期三个月的攻坚战,要确保恒驰首车于2022年初在天津工厂下线,首款量产车将是恒驰5。为此,公司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调集核心研发团队、技术精英前来支援,天津基地已改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工业4.0高端智能工厂。

02

造车四年  一波三折

许家印的造车计划始于2017年。

2017年11月,恒大健康以代持的方式入股了贾跃亭创办的法拉第未来公司(Faraday Future,简称“FF”)。公开资料显示,恒大健康先期投资了8亿美元,并计划总投资20亿美元。但合作仅持续半年多,双方就反目。

4

2018年10月,贾跃亭在香港提起仲裁,要求终止投资协议。

两个月后,双方“裂穴”。恒大方面以8亿美元的投资额换得FF公司32%股权,后续不再追加投资。

与FF“分手”半个月,许家印就与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 AB,以下简称“NEVS”)谈起了合作。2019年1月,恒大健康作价9.3亿美元(约65.5亿元人民币)购得NEVS 51%的股权。NEVS总部位于瑞典,2012年收购了破产后的萨博汽车;2015年,在天津成立子公司,作为其国内造车主体。

彼时,许家印的造车“野心”也空前膨胀。2019年3月,在恒大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谈及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初衷时说:“粮油、乳业、矿泉水体量太小,一年销售几亿、几十亿元,和我们6000亿元销售规模不匹配。所以恒大一定是选择未来非常大规模的产业,比如旅游和新能源汽车。”

2019年8月,恒大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正式开启造车之路。按照许家印的计划,新能源汽车被定位成四大业务之一,称之为“龙头”,许家印表示:“要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核心技术世界领先、产品品质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03

爆雷后全力“保交车”

实际上,恒大在汽车板块已持续投入近300亿元。2021年8月27日,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恒大汽车管理层表示,为了跨界造车,恒大集团2019年投入147亿元、2020年投入57亿元、预计2021年投入90亿元。2022年之后,随着汽车的量产与销售,集团将不再对其进行投入。

即便是在爆雷之后,恒大仍然竭尽全力保证汽车业务的研发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保交车”与“保交房”成为爆雷后的恒大最重要的两个目标。

2021年11月,恒大汽车曾配售1.75亿股募资5亿港元,资金用于公司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生产制造,为恒驰新能源汽车顺利投产奠定基础。

2021年中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恒大汽车实现营收69.2亿元,同比增长53.5%;归母净利润亏损47.86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部分营收3698万元,比2020年的5300万营收下降30.22%。财报称,新能源汽车营收下降,主要是电池销售收入减少导致。

而在恒大陷入流动性危机后,资产出售成为“自救”的主要手段。2021年8月10日,恒大公告称“正接触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恒大新能源汽车和恒大物业的部分权益事宜”。

不过,10月22日的复工复产专题会上透露,许家印宣布了恒大化解风险自救的三大战略决定,其中之一是“10年内,实现由房地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

陷入资金链困境的恒大,为何会“押宝”新能源汽车?造车真的能成为恒大的出路吗?如果造车能赚钱,那汽车业务的盈利,和恒大整体的“烂摊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汽车是一个风口,玩家非常多。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分析道:“许家印早期造车更多是为了跑马圈地,所以他真正开始造汽车的时间很晚。当看到汽车真的是风口时,才开始用心去做、用力去追。另外,恒大这类公司在管理、汽车产业和技术上,并没有任何优势,所以他转型做汽车更多是追风口。”

黄立冲直言:“目前,看不到恒驰有什么优势、有什么技术特点。发布汽车只是第一步,能不能量产是第二步。但最大的问题是,量产以后有没有人买。”

邱锴俊指出:“目前为止,恒驰5还称不上挑战奥迪Q3、宝马X1等对标车型。恒驰汽车要先证明有量产能力,和持续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