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强:要以微中心建设来促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来源:财经网 2019-03-27 18:43:43

财经网讯  “我们的城市发展已经跨行政区了,所以要促进都市圈空间的合理化,促进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要把周边的微中心和节点城市纳入到我们的都市圈规划。”3月27日,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在2019年“博鳌分论坛:国区域发展的都市圈时代”上如此表示。

顾强认为,中国大城市和都市圈的发展,存在“中心大饼”很大,而周围的微中心建设不足的问题。以东京和北京的比较为例,东京都市圈在第二圈层第三圈层,20-50万人口的城市有18个,北京20-5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7个,住在北京最远郊区的人每天要花72分钟通勤。这样情况的发生,一是因为中国的都市圈和大城市的发展理念存在问题。二是中国城镇体系的规划完全是按照本地行政区来编制,没有把都市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

谈及微中心和节点城市的具体概念,顾强表示,目前还没有国家规范标准,比如说多少万人。如果从东京周围的微中心来看,大概是在5-20万。规模再大一点就是20-50万人口。在北京周边,比如说平谷,它的周边城镇大部分是一、二万人,并没有达到和都市圈核心区的高效连接,我们定义的微中心是可以和都市圈核心区进行高效联通的功能区。

以下为顾强现场访谈实录:

张燕冬:徐主任谈到了都市圈的一些感受和观察,我想把问题给顾强园长,顾强来自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也长期在政府很多的部门工作过,包括工信部,经贸委都工作过,都市圈这个概念,华夏幸福也给予了很多的关注,您谈一下您对都市圈的想法,谢谢!

顾强: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就是以微中心建设来促进都市圈空间结构的优化和高质量的发展,为什么提出这么一个话题呢,我首先举一个例子,世界上有若干个大都市圈,比如说东京的核心区962万人,北京按照我们的定义,每平方公里有4000个工作岗位是996平方公里,我们的核心区显著的高于东京,但是我们在比较都市圈的时候,并不是是我们的中心区比别人小,我们的微中心,节点城市是远远的低于发达国家的都市圈的。东京都市圈在第二圈第三圈层20-50万的城市有18个,北京20-50万的城市只有7个,明显的差了一个数量级。为什么很多的人要较长的时间来通勤,我们做过一个研究,在北京最远的10%的人他平均的通勤的时间72分钟,每天来回2个马拉松,在空间结构上,我们中心的大饼很大,但是周围的微中心的建设不足。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是我们的都市圈和大城市的发展理念的问题,第二个就是在规划当中,我们也有城镇体系规划,我们的城镇体系的规划,完全是按照本地的行政区来编制的。北京已经批复了2035城市规划,我们周边的一些城市都是2035版城市规划,但是没有把都市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们的城市发展已经跨行政区了,所以要促进都市圈空间的合理化,促进都市圈的高质量的发展,首先是要把周边的微中心和节点城市纳入到我们的都市圈规划。现在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推动都市圈空间规划的编制,如果有这一轮的规划,把节点城市的建设纳入其中,对于我们未来无论是都市圈的发展,还是城市群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燕冬:谢谢,您强调了都市圈发展的重点,那您限定的微中心也好,节点也好,顾院长说的微中心是什么概念,是多少人口到多少人口的概念,节点城市又是什么概念?

顾强:这里面目前还没有国家规范的一个标准,比如说多少万人,我们简单的从东京这个微中心来看,大概是在5-20万。规模再大一点20-50万人口。在我们北京的周边,比如说平谷,它的周边的城市大部分是一、二万人,并没有达到和都市圈的核心区有高效的连接,我们定义的都市圈是可以和都市圈的核心区进行高效联通的功能区。

张燕冬:就是像一个网状一样的体系带动周围的体系。

顾强:对,就好象是太阳系一样,都市圈是一个高效连接的网状的城镇体系,基本上在一个小时通勤的范围内,是这么一个有机融合的城镇体系。

高质量 建设 发展 都市 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