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物业退市后转战港股模式单一 面临增长天花板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19-04-26 20:32:06

随着物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国内融资渠道持续收紧,物业公司赴港上市成为后地产时代下的新趋势。

4月16日,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048.SH,以下简称“保利地产(13.240, -0.06, -0.45%)”)在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的同时,宣布通过了《关于公司所属保利物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境外上市方案的议案》。其中上市地点为香港联交所主板,发行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本次发行比例不少于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5%(未考虑超额配售权的行使),并授予承销商不超过上述发行的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

内地房企分拆物业公司的上市热潮从2018年延伸到2019年,且热度丝毫不减。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碧桂园旗下碧桂园服务、雅居乐旗下雅生活、新城控股(39.990, 0.22, 0.55%)旗下新城悦、滨江集团(4.610,-0.03, -0.65%)旗下滨江服务等物业公司纷纷登陆港交所,若保利物业成功完成IPO,将成为内地第14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物业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物管行业普遍面临天花板明显的问题,仅靠物业费难以实现业绩增长,而增值服务的发展仍在探索期。

退市后转战港股

与其他物业管理公司不同,保利物业并非首次挂牌上市。据公开资料显示,保利物业在2017年8月登陆新三板,距今仅有1年多时间,而在宣布赴港上市的6天前,保利物业刚从新三板退市。

保利物业为何从新三板摘牌退市?此前保利物业的公告中曾表示:“这是公司自身经营发展及战略规划的需要。”实际上,新三板上市公司普遍面临流动性相对较差、融资较难的处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网站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新三板在挂牌物业服务公司有56家,当年有14家选择摘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盘和林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从主动摘牌的物业服务企业来看,并非业绩不佳等原因,相反都业绩不俗,虽然都没有透露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三板已经无法满足保利物业的融资等发展需要,相比而言,转战港股更有优势。

截至目前,在港上市的内地物业公司共有13家,仅2018年上市的就有5家。其中雅生活上市募资39.19亿港元;碧桂园物业上市募资10.08亿元;新城悦上市募资5.8亿港元;佳兆业物业上市募资3.28亿港元。

在房地产调控期下,信贷持续收紧,物业分拆赴港上市成为房企拓宽融资渠道的新路径。相比房地产业务,物业管理公司具有轻资产和逆周期属性,估值水平亦明显较高。国际资管公司协纵策略管理集团创始人黄立冲认为,当下物业公司纷纷赴港上市,其主要还是因为融资面偏紧,在近两年,房地产公司的融资需求很强烈。

保利地产公告表示,保利物业上市有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相关数据显示,公司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营业务,2018年母公司销售规模突破4000亿元,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达1945亿元和189亿元,同期保利物业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3亿元和3亿元,占保利地产的比例分别为2.21%和1.68%,占比较小。

本报记者就如何应对物业费增长“天花板”等问题致函采访保利物业品牌部人士,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融资并购成主要扩张手段

据保利物业公告显示,赴港上市募集的资金用途为收购兼并物业管理公司或者专业化服务公司;提升增值服务业务和多元化服务业务;升级信息化和智能化平台;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广发证券(15.750, -0.03, -0.19%)此前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并购是物业管理公司重要的扩张手段。以去年底成功赴港上市的佳兆业物业为例,将募集资金的70%用于并购,选取在管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及年度净利润率6%以上的公司标的。

翁榕涛 童海华/文
保利 港股 天花板 物业 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