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蓝图:从"世界工厂" 到"世界级湾区"

来源:第一财经 2019-11-08 18:26:55

粤港澳大湾区蓝图: 从本土向全球,从“世界工厂” 到“世界级湾区”

作者: 张苑柯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7000万,土地面积近55907平方公里,经济规模占中国内地GDP总量的12.5%。 

“湾区”通常指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而衍生的经济效应则称之为“湾区经济”。放眼全球,“湾区”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更是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新载体。“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中国准确把握国际竞争新焦点的前瞻性战略。

继长达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HZMB)和长达26公里的广深港高铁(XRL)香港段分别于2018年10月和9月开通后,人们对大湾区越来越感兴趣。广深港高铁广州-深圳和广州-珠海段已于2011~2012年完工。港珠澳大桥将珠海至香港的行车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不足1小时,而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最后26公里的完工,意味着香港乘客亦纳入中国内地铁路网。这将实现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目标,即把大湾区内所有主要城市纳入“一小时行程半径”。

与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GDP规模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直追大东京区和纽约都会区。作为依托于制度创新、城市共融、产业协同和技术创新等多重优势的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接轨全球经济的新支点,也体现中国以城市群为主体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战略。

大湾区的新商机

在现代物业、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大量聚集的背景下,大湾区“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的叠加效应带来新商机。这里有江门高新产业新城、惠州潼湖科技小镇、佛山机器人小镇,有不断维稳与创新并进的传统制造企业,有高附加值的智能制造、创新产业,也有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这片土地上滋长的,是滚烫的热情和冉冉升起的无限新商机。

粤港澳大湾区(GBA)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组成。该区人口7000万,土地面积近55907平方公里,经济规模占中国内地GDP总量的12.5%。这九大内地城市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内地贸易总额的25%,而该区贸易额占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贸易总额的39.2%。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也是“一带一路”的连接点和重要支撑。大湾区内的11座城市均位于“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均致力于同一个目标,即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以及与不同地区的人文交流,进一步开放中国的贸易和投资。

德勤在报告中写道: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制度多样性和互补性,唯有探索“中国模式”才能有效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的汇聚和流动,使其真正具备顶级湾区实力。

大华银行也在报告中预计,到2022年,大湾区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框架。到2035年,大湾区将成为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系。2025 年大湾区的名义GDP将增至2.7万亿美元(假定名义GDP年保守增长率为7.5%),进而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湾区,而这一数值将在2030年进一步增至4万亿美元。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董事局主席、前岭南大学校长、前海创新研究院前院长陈耀坤教授表示,大湾区包含九个城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9+2),是存在三个不同的制度、关税区和货币的集合,并且各自有着金融、工业、服务业等多方面优势。他认为,这些优势非但不是独立存在,还是互补的关系。

“未来这些地区还会进一步深入地合作,让大湾区成为一个共同的市场,不单单是货品服务的流通,还有生产要素的流通,包括资金和人才的完全自由流通。”陈耀坤表示。

“我们当时看到大湾区建设的规划纲要时其实是非常兴奋的,其中提到的城市化以及向城镇发展,非常需要我们这个行业的参与,我们所生产的主力产品PHC管桩就有巨大的需求空间。” 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海外投资部总裁李维在接受采访时显得很激动,在他看来这是公司发展不可多得的好机会。“2019年,三和管桩还收购了位于江门的新战略基地,该基地明年年初完成建设后将开启投产,为我们大湾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经过30年的努力,三和管桩已经在中国的9个省13个市展开布局,每年公司生产制造的管桩大约4000万延米。如果把它首尾相连的话,将近能够绕赤道的一圈。港珠澳大桥的集装工程,深中通道的集装工程,以及深茂铁路的集装工程中都有三和管桩的身影。

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制造中心,也是世界的制造中心之一。在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当下,广东也在打造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产业,以及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服务业。于1998年在广东“九市”之一的广州成立的北明软件有限公司(下称“北明软件”)就是这样的一家在制造业中心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河北纺织公司常山股份(000158.SZ)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北明软件100%股权,实现跨界双主业驱动的战略布局。

北明软件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创始人之一应华江对记者表示,在制造业和服务产业提升过程中,给大湾区的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机会。他认为,从政治层面上向全球推介大湾区,势必会引起全球范围内更多的关注,让全球的资本、人才、资源流向大湾区。

“为了跟上发展我们需要人才,国家同步出台了人才激励的政策,比如境外的高端人才来大湾区工作可以享受所得税差额的补贴,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落户大湾区进行创新创业。”因此应华江预计,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的数十年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大华银行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行政总裁叶杨诗明表示,除了金融、科技和制造业以外,大湾区的多个地区都具有各自突出的行业特色。以中山为例,发展了很多小家电的业务加盟行业;在东莞,家居产业尤为繁盛,这些产业都有被服务的需求。“2018年,我们透过直接银行部,让大湾区企业‘走出去’的业务快速增长,年增长得50%中,30%来自于大湾区。” 叶杨诗明直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可以更好地看到银行该努力的方向,去为客户做更好的准备。

为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大华银行将大华银行(中国)深圳分行定位为大湾区龙头行。今年4月,大华银行香港铜锣湾商业银行理财中心也正式开业,以满足大湾区内企业的各类金融需求。9月19日,大华银行(中国)中山分行正式开业,是首家入驻中山市的外资银行一级分行,也是大华银行在大湾区的第七家分支机构。大华银行(中国)充分利用中山东承西接的区位优势,增进其对于大湾区西部的业务辐射,同时联动大华银行的区域业务网络,帮助更多中外企业把握跨境发展机遇。

加速高质量发展

记者深入一线走访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正抓住大湾区的建设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

今年9月,科技部提出,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作为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被纳入布局范围,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先行先试。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吸引高端人才,其中包括境外高端人才。为了持续地以科技创新满足客户需求,北明软件在全国设立了六大研发基地,其中广东是研发人员最多的一个基地。

今年初,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广东省、深圳市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下同)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人才实际的税负水平明显降低,对于大湾区广聚英才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这一人才的政策出台后,为北明持续引进高端人才,走向国际化有很大帮助。”

应华江坦言,企业发展主要靠人才,留住人才光靠给高工资、给荣誉、给位置是不行的,人才需要创业的环境和动力,比如税收的政策和股权激励。

虽然身处建材类传统企行业,但三和管桩不仅没有停止研发和创新,还投入了大量经费。

“行业的洗牌,并不仅仅是淘汰了一批素质参差不齐或者小作坊式的企业,更多地要求企业提升行业里面研发的地位、技术革新的地位,这样才能走得更长、更久。”李维说道。

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还少不了资本支持和金融配套服务。

自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华银行一直着力发展大湾区的业务,帮助希望通过大湾区实现跨境发展的企业,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无限商机。

大华银行香港分行及大湾区商业银行主管吴满辉表示,广东是个制造大省,当前很多制造企业都采取“中国+1”的形式,一边做实中国本土业务,一边积极在海外布局业务,走向国际。不少就看中东南亚的投资环境,想要在当地落地兴业。“我们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咨询部的一站式服务可以很好地帮助到他们,通过我们自己业务经验和合作伙伴网络,提供有效的投资建议,而且这些服务是完全免费的增值服务。至今我们已经通过这一部分协助了600多家企业拓展海外业务。”

当企业在东南亚设立分部,或者与当地企业开展业务的时候,就有多层次金融需求,大到构建自己的投资结构、现金流管理、融资、贸易结算、避险产品,小到日常的一系列银行和现金业务、员工的工资发放等等。大华银行东南亚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业务覆盖,从企业金融服务到个人金融服务,能够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一整套的金融解决方案。

“为了协助湾区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我们在其中五个投资热点国家建立了中国服务部(China Desk),并配备讲中文的客户经理。”大湾区-大华银行深圳分行行长盛天有表示,同时大华银行还提供跨区域的金融供应链服务,有效解决大湾区客户的金融需求。

2016年,北明软件与大华银行首次展开合作,在应华江看来,这是一段建立在统一价值观和发展理念上的革命友谊,并开玩笑将大华银行称为北明的“中国团队”。“由于企业发展持续稳健,大华银行给我司的授信额度也在不断地增加,并根据北明的业务特点量身定做了很多方案,提供对公司来说最适合也最需要的金融服务,高效解决痛点。”

从本土到全球

湾区企业即有经验与创新思想将频繁碰撞,也重新审视着与政府、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同时,立足于大湾区的企业也已做好准备,从大湾区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更远的地区延伸,做到从本土到全球的长足发展。

叶杨诗明表示,作为一家新加坡银行,大华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超过700家分级机构,并配备本地团队以帮助客户顺利建立国际业务,解决公司及个人财税问题。“大华银行的基因始于中华,1935年创始人从中国到东南亚发展并建立大华银行,因此非常知道华人及华人企业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叶杨诗明称,过去八十多年来,大华银行帮助数以万计的企业走过金融风暴、处理企业危机、抓住市场机遇。

走出去的前提是立足于本土,根基稳了,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先立足大湾区,扎根大湾区,再走向全球,这是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路径。

然而,就大湾区自身而言,因存在多种不同的文化和制度而给企业留下不小难题。应华江认为,要在9+2的大湾区里实现全范围全方位发展,必须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做提前筹划,并在时间上打好、打足提前量。

无独有偶,三和管桩李维也坦言,当漂洋过海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工作人员和产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李维对记者介绍,为能高效出品,三和管桩参考国际通用标准设计多种产品。比如使用在澳门的管桩往往参照的是英国通用标准,一些化工企业则会选择使用日本标准管桩产品。

但这些标准,到了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突然行不通了。“我们需要反复地解释,产品为什么是通用的,如果按照他们要求的标准做调节,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不仅性能不变且效果差异不大。”因此,李维坦言,把一个产品直接应用和推广到海外,特别是 “一带一路”沿线的某一个节点城市的项目中,要做的还有很多。

除了产品参数的沟通外,还有诸多例如政策、语言交流、文化差距带来的障碍,以及关于种族、宗教差异带来的隐性风险。“在应对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借助像大华银行这样的专业银行和团队,不但要走出去,还要融进到对方的企业、文化和经济纽带中,才能够真正地把我们的优势给发挥出来。”李维称。

吴满辉表示,很多企业希望能够利用香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及融资平台。大华银行都可以提供服务。不管是建立区域投资平台,还是利用跨境投资渠道帮助客户合理地拓宽融资途径,或者通过并购方式实现海外业务扩张,都可以帮助企业打破融资瓶颈,优化融资结构,合理规避风险。

企业走出去的风险有很多,除上述提到的风险外,还有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等等。吴满辉直言,企业跨境的主要挑战是,了解所面临的风险,并有效管理这些风险。

从政策和市场风险角度,企业需要做好自己的前期调研。在这一过程当中,企业也需要依靠合作伙伴的力量,了解投资环境。大华银行在通过FDI咨询部建立合作网络,能帮助企业了解当地的法律、文化、监管和政治环境,更好地管理当地市场的各类风险。“我们可以和总部实现点对点对接的方式,在总部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我们在五个主要市场又有中国服务部,当地有可以说中文的团队为客户服务,我们可以实现无缝的跨境客户咨询。”吴满辉称。

从金融风险管控角度,企业也需要开展项目时,需找可靠的有经验的金融合作伙伴,利用他们的产品,服务和专长,管理相关的财务风险。大华银行在东南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有着稳健的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可以为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专业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进行流动资金管理和外汇管理等。

陈耀坤教授指出,很多国有商业银行也在大湾区设立了不少分支机构,但是外资银行有很多多元化的、创新的产品,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所以,大华银行选择深耕大湾区,可以把整个大湾区的银行金融界、资本市场进一步推向国际化,在监管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融合作用。

张苑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