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首启竞争性谈判,中国药价如何冲向全球最低?

来源:《财经》杂志 2019-11-28 21:58:30

谈判后,患者个人负担将降至原来的20%以下。多个全球知名的“贵族药”开出了“平民价”,进口药品基本都给出了全球最低价

文 |《财经》记者辛颖 赵天宇 实习记者 朱贺 

编辑 | 王小

这是启动医保目录谈判准入以来,谈判药品数量最多、谈判机制设计最为缜密的一次。

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19年医保目录谈判准入最终结果,150个药品,共谈成97个,其中首次采用竞争性谈判机制谈判成功的三种丙肝治疗用药,降幅平均在85%以上。这个新版医保目录将在2020年1月1日启用。

经此谈判,药价平均降幅为60.7%。按国家医保局测算,患者个人负担水平将降至原来的20%以下,个别药品降至5%以下。多个全球知名的“贵族药”开出了“平民价”,进口药品基本都给出了全球最低价。

此次谈判成功的药品,多为新上市且治疗效果好的药品,涉及癌症、罕见病、肝炎、糖尿病、耐多药结核、心脑血管等10多个疾病。至此,新版医保目录共收录药品2709个。与2017年版相比,净增64个。

此次医保谈判采用了竞争性谈判,这是首次尝试。不过,在天津大学药物经济学教授吴晶看来,谈判最大的变化是,首先给了企业更多的准备时间,提供对药物更为全面、系统、充分的说明;第二,更加注重对药品价值的把握,增加药物经济学等多维度测评。

一个企业的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市场规模和利润表现,资本市场对此嗅觉灵敏。截至11月28日收盘,核心产品未进入医保目录的歌礼制药(01672.HK)受冲击很大,收跌25%。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告诉《财经》记者,未来,争取每年调整一次医保目录。

首次采用竞争性谈判

picture_286877@2x

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会现场

只有一个品种采用了竞争谈判,就是对丙肝1B基因型的用药。

大部分品种谈判中,医保局与企业一对一,独立确定是否能就价格达成一致,进入医保目录。一位接近医保谈判的相关人员向《财经》记者介绍,丙肝1B基因型用药品与此不同,共有五种进口用药方案入围,只选取价格最低的两种。

最终,谈判成功的三种丙肝治疗用药,降幅平均在85%以上。

丙肝用药贵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肝病科主任医师聂广就不愿意给患者开干副作用较大、但便宜的干扰素疗法处方,价格高的“进口药疗效好,但没进医院,开不了处方。就算药店有药,患者也大多想尽办法去买便宜的印度仿制药”。他曾对《财经》记者说。

治疗丙肝,之前主要是干扰素治疗法,即注射干扰素并联合利巴韦林,治愈率为40%-70%。

直到抗病毒药物(DAA)出现,颠覆了干扰素疗法,最新的药物将治愈率提升到95%以上。其中,颇为耀眼的是吉利德的“吉三代”,这是“吉一代”索磷布韦片联合维帕他韦组成的丙通沙片,可用于治疗全部6种基因型的丙肝;“吉一代”联合干扰素疗法,对部分基因型丙肝有应答。

此次竞争性谈判中,获胜的正是吉利德的“吉一代”和默沙东的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吉三代”也通过常规谈判中选。这意味着,从2020年1月起,聂广就可以顺利给丙肝患者开进口药。

此前,“吉一代”索磷布韦片28片装,国内定价每瓶19660元,患者服用一个疗程需要花费近6万元,这让很多患者可望而不可及,以至于索磷布韦片上市半年多,聂广从没开过一张相关的处方。

此次慢性丙肝药物纳入医保的价格未公布,药企与国家医保局签订了保密协议。

但在28日的国家医保局新闻发布会上,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直接说出,此次慢性丙肝药物纳入医保是罕见的低价格。并且国家承担大部分,患者承担小部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实现了药物的可及性,患者使用药物的公平性。

另一个丙肝药大户——歌礼制药,在竞争性谈判中失意,于28日发布声明,其药品达诺瑞韦钠联合长效干扰素方案,进入本次国家医保谈判,表现出了临床价值和药物经济学价值受到认可。但受方案中长效干扰素的价格限制,谈判没有成功。

竞争性谈判,在今后的医保谈判中能否独占鳌头,熊先军向《财经》记者透露,会扩大其适用领域,目前要先总结一下经验,再确定具体方案。

谈判犹如战役

3天,完成150个品种的谈判,被圈入的各方高度紧张。

11月11日-13日,全国各地的药企人员向北京聚集。冲在最前线的是每个企业的3人谈判团,通常,企业会派出市场销售负责人和政府事务负责人和医保目录的专项负责人,也会根据各自架构调整,也有些企业的董事长直接出马。

“我们的竞争品种在半年后就将上市,这次如能进入医保目录是抢占市场的最好时机,不容错过。”一位跨国药企的工作人员对《财经》记者说。

在谈判人员围坐之时,有一群陪同人员站在大门外,在冷风中打探消息,随时传递出去,飞机一落地,各路制药人就能收到信息,进行核算并与企业沟通调整报价。

13日谈判最后一天,一位女士低头走出来,她的同事就涌上去拍着她说“没事、没事”, 互相安慰,匆匆上车离开。还有一组谈判团走出来时,大家弹冠相庆,争先在门口拍照留念,还劝说门口的值班武警体谅一下。

谈判现场,每个企业的沟通时间约30分钟。首次参加谈判的企业,医保局会提供两次报价的机会。一位在现场的药企人士对《财经》记者说,第一次是大家试探底线,第二次报价,如果高出医保局测算的“信封价”,即医保局的心理价位15%,那么谈判就直接结束了。

在双方可接受的范围内,才开始分毫必争的谈判。已到期、来续约的药企,在第二次报价时,医保局可能会直接给出参考价,看是否能达成一致。

“我们已经拿出最大的诚意,但是第二次报价竟然连15%的边都没碰到,实在超出预期。”上述跨国药企人士说。

这3天只是毕其功于一役,早在2019年3月24日,国家医保局就发出了调整目录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我们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筹备资料。”上述跨国药企人士说,根据历年的谈判经验,公司要决策主攻方向。

医保目录调整,有常规目录调整和谈判准入两种形式。进常规目录还是进入谈判?药企得提早制定战略。“如果我们提前降价,其实很有可能直接被划入常规目录。”上述跨国药企人士说,我们最终决定争取谈判准入。

5个月后, 8月底,医保常规目录调整完成。此时,国家医保局公布,将对128个品种谈判,但是品种名单始终未公开。

所有自认为有资格的药企,都默默把自己列于名单之上。可现实是,医保局组织的临床专家才有决定权,由他们对药品进行综合打分。

《财经》记者了解到,为对后续谈判的“信封价”进行测算,医保局组织两大专业团队,一是药物经济学测算组,二是对医保基金的影响测算组。前者由全国36名药物经济学专家组成,由三个组长带队;后者由11名来自各地医保机构的业务人员组成。

在静默等待约一周后,国家医保局正式向专家组圈定的企业发出谈判邀约。在收到邀约后,企业有三周时间筹备资料,包括临床疗效、价格、市场销售、赠药计划等信息。

发布邀约后一周,国家医保局又补充发布了谈判品种的对照药品。即现有市场上的传统治疗方案,给企业作为定价的参考。

“相比于2016年、2017年的两次药品谈判,此次需要提交的资料明显更具体,更能给企业充分证明药品价值的机会。”吴晶对《财经》记者分析。

最后一次沟通,是在10月底,国家医保局与企业一对一沟通。沟通时,医保局出面的是6个人,分为了三组,每组都是一名官员和一个组长。

这更像是谈判的预演。企业可派出三名代表,沟通时间20分钟—30分钟。经历过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这次沟通比正式谈判温和的多。就提交资料中的细节进行沟通,这是为医保测算和企业自我测评产生的差距找到原因,以进行最终定价。

“国家医保局的测算维度,可能涉及对医保基金的影响,药物经济学评价,对照品影响和该药品的全球最低参考价。但具体的权衡和比重标准并不公开。”上述跨国药企人员说。

首次探索价格保密

此轮医保谈判的另一先河是,首次试水谈判价格保密,是中国药价走向全球最低的尝试。

在药企递交给医保局的资料中,末尾有一个选项,选择谈判价格是否保密。最终,有46款西药、1款中成药选择了价格保密。

价格保密,通常出现在“排他性”的采购协议中。比如,药厂给规模较大的采购方特殊采购折扣,为了不让其他采购方知道后跟随提出降价,药企会采取价格保密。因此,需要考虑不同区域价格体系稳定的外资药企,对此更感兴趣,此次谈判中进口药占比约在60%。

在美国此举常见。不过,签订价格保密时,采购方也会告知采购量,此为量价协议。如2014年,美国最大的医药福利管理组织(PBM)快捷药方公司,与药企艾伯维达成了一项丙肝新药的“排他性”协议,艾伯维被说服将新药Viekira Pak大幅降价,远低于吉利德丙肝新药的费用,于是,吉利德的两款热门丙肝新药在PBM的报销处方单上被除名,艾伯维的价格就是保密的。

在对一款跨国销售的药品进行定价时,国家医保局也会参考其全球价格体系,可受一些参考国家的价格保密协议影响,并不能获得药品真实的采购价,只能参考终端市场价。

在过去药品采购中,最终定价都是全部公开的。为降药价,省级药品招标会还特别强调“最低价联动”,如在“三明联盟”中,15省21市32县的联盟成员都会公开最低采购价,供联盟成员互相参考。因此,药品中标价向来是透明的。

按中国目前医保报销和招标采购体系,虽尝试“价格保密”策略,但很大的可能是2020年一开始卖药,价格就会都转而透明。

现在医保支付仍采用按比例报销,由此可倒推出药价。一位药企药物经济学负责人向《财经》记者分析,真正意义上保密,可能还需要招标与医保支付上的创新与配合,才能实现价格不被“倒推出来”。随着中国市场药价的下调,逐步也会被其他各国纳入定价参考体系中,对“真正”药价保密的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

(本文为《财经》与腾讯新闻独家合作内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