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职场中男女性可互补共赢

来源:财经网 2019-12-07 17:40:32

财经网讯 “你在职场能不能得到认可,有没有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在职场的表现,有时候不在意性别,不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反倒会成全很多事,这是我的想法。”12月7日,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敬一丹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格局变化下的应对与抉择”上表示。

微信图片_20191207170852

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敬一丹

在“女性职场困境与社会角色”的女性论坛上,敬一丹表示,在工作环境中不必太强调自己的女性角色,进入职场后,很多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不需要特别暗示别人女性是弱者,需要被帮助、被照顾,女性应该保持健康的工作心态。

敬一丹认为,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社会角色中,男女性之间最好的职业关系是互补关系,这样才能实现共赢。有时候男女在职场互补关系甚至是一种刚性需要,比如《焦点访谈》节目,需要经常出现在事件的现场,如果是男记者,很容易让人产生戒备,而女记者就比较容易不露声色,性格里又绵里藏针,观察细腻。

以下为敬一丹发言实录

靳丽萍(主持人):作为女性在职业中多多少少都会碰到自己的困难、挫折,可能有很沮丧的时候,能够分享出在这个时候你的真实感受,可能对于女同胞来说特别有价值,所以非常希望能够听到这方面的经历。

一丹女士也是我的前辈,感觉你的事业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做一件事能坚持非常久的时间,特别是传媒行业,近几年的变化很大,我们也知道,您的很多同事都离开了这个行业,一丹女士为什么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您觉得这种变化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有些什么东西是一直不变的?这关于有关职业的选择,在选择的时候哪些是要考虑变化的因素,哪些是您坚持的?

敬一丹:这个不变是好还是不好呢,我一直在想,不变可能是因为我选择范围有限,也可能说明我做一件事比较有耐力,可能两方面都有吧。杨澜评价我说,我好像是锚,可能就有稳定感,她是用肯定的方式说我。但我自己也想,锚就是不太变化的,为什么能够在《焦点访谈》20年,在《感动中国》18年这么长时间?其实因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我的耐力、惰性,不太爱寻求变化。所谓困境,如果特指女性的困境我倒不那么敏感,我做这件工作这么长时间,很少意识到是个女主持人,女记者,我经常对职业敏感,对性别钝感,不太在意这个。另外,在媒体中,当记者、当主持人男女的差异也不是很大,所以一开始你引用的数字,我在想9%是指上层的数字吧。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女性很多,所以90%是指上层,金字塔的上层对女性来说是困难的,但普通的职场,差异不是很大。我就是做一个具体工种工作的,所以没有感觉到困境。

走到这一步我在想,对性别敏感好还是不敏感好呢?我在做全国妇联的时候,里面有将军、有医生,什么样的人都有,也正是在那10年,我的性别意识才得到了一些强化,我是一个女性,要为女性发声,但实际上我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很多时候我还是不太在意性别的。这样也有好处,忽略一个东西,肯定有东西是在意的,在意的是什么呢?职业感。我们不是讨论职场话题吗,你在职场能不能得到认可,有没有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在职场的表现,有的时候不在于性别,不在于男女之间的差异,反倒会成全很多事,这是我的想法。

靳丽萍:一丹老师好像以前是老师,您是怎么找到媒体行业的,而且做了一辈子?

敬一丹:我当教师也是教媒体的,教师之前我是知青,知青那时候是没有选择的,我跟今天充满选择焦虑的年轻人说这话的时候,他们不理解,我们的青春辞典里是很少有“选择”这个词的,而更多的是遇到,我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是不经过高考的,推荐有很多偶然,我在几次推荐失败,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忽然间遇到了北京广播学院,于是我就成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学生,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北京有个广播学院,我就是一个幸运的遇到,工农兵学员走出校门的时候,恢复高考了,因为我是最后一届,我说还能再上一次大学吗?这时候别人告诉我说,你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考研究生,然后我就到处问什么叫研究生,一直到三年以后,我才重回母校读研究生,后来留校。当老师之前有很多从前,当了老师,我也是从事媒体的,所以走出校门到媒体前沿做业界的工作,也是我的愿望,要不然在学校里心里没底,教学生的时候心里特别虚,我拿什么教给我的学生,是这样的,逃离了讲台。

靳丽萍:我看到台下有很多非常年轻的面孔,他们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可能会有困惑,是听从父母的建议,还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

敬一丹:对不同时代的人来说,回答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能够遇到,就是幸运,自己的选择范围不像今天选择范围这么大。遇到了以后,也有一个对自己的再认识,就是你遇到了是不是适合,我就碰巧    遇到了适合的,所以才做了这么长时间。我今天一进来的时候特别想知道,今天和我们一起交流的都是什么人,我看后面有很多女生,你们是在校生吗?

靳丽萍:是在校生的请举一下手,有很多学生。

敬一丹:我们今天谈的都是在职场遇到困境的,你们还没有走进职场,不要被我们谈的这些吓到,其实他们面临的是该面对怎样的职场。

提问2:我是康乃尔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就面临选择的问题,在进入职场之后,第一份工作并没有做法律,我那个时代金融比较火,所以在香港的一个投行工作,做了几年又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毕竟我学了很多年的法律,这时候就想做回法律这个职业,当自己分担了几年之后,找律师工作的时候,他们会跟我说,你30岁了,年纪太大了,看一下你旁边的那些人,他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我为此做了两年的准备,孩子都生好了,当我得到的结论是这个的时候,对现状还是感到挺悲观的,请问各位老师,你们怎么看待女性年龄的问题?以及自己的选择的问题?

靳丽萍:这个问题能不能翻译成,就是怎么能够保持职业角色的同时,还有女人味?

敬一丹:除了亦菲说的看起来很美以外,比如对社会的热情敏感,这是女人味,还有女人天然具有的悲悯之心,关注他人,对生活的感受很细腻,这都是女人味。其实一个女人很投入工作的样子是很美丽的,不管她打扮成什么样,哪怕她穿着工装,她很投入的样子,那时候你不一定很在乎,男性这样很美,还是女性这样很美,是不同的美丽,在职场上是很飒的,那种飒的美,也是挺难得的。

靳丽萍:如果稍微回头看这个问题,确实也存在着这样的一种误解,如果谈女性话题的时候,就会引发男性和女性关系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有一种潜台词是说,当我们张扬女性权利的时候,男性的地位就会下降,而且我们也听到在中国男人们中说,你们妇女已经有半边天了,再争取就是3/4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最好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社会角色中。

敬一丹:还是一种互补关系吧,比如在媒体,这种互补关系是很需要的,有的时候甚至是一种刚性的需要。和人打交道,女性是有优势的。比如我们的节目,有的很难搞定的嘉宾,女记者就可以搞定,她很细微,她不冲突,或者她貌似没有进攻性,比如《焦点访谈》这样的节目,它是舆论监督,经常出现在事件的现场,如果是男记者,就会让人很戒备,我们有些女记者是不露声色的,性格里又有绵里藏针的,观察很细腻,比如赵薇,互补是一种很好的职业关系,这样才能共赢,其实真的工作起来的时候,不大考虑男的女的,就很自然的形成一种合作关系。

靳丽萍:男人有时候也有没有担当的时候,这跟女性有关系吗?

敬一丹:今天有很多小女生,我建议你们真的走进职场的时候,首先不要指望别人说这个小女孩,我们要关照她,最好有那种被人关照的期待,这样就会很平衡。走进职场以后,相当多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如果总是觉得我是女生,应该得到关照,尤其是一个很年轻的女生,更应该得到关照,其实你会失去很多东西,比如失去自己健康的心态和一些机会,等等等等。

靳丽萍:一丹老师说,有的时候我们在一些工作环境中,不必太强调自己的女性角色,特别是这种工作本身并没有非得需要你发挥女性的特殊才能时,那时候就不需要特别暗示别人我是个弱者,或者我需要帮助,我需要照顾,就像其他的同事一样如常表现就可以了。

靳丽萍:这个经验对男士好像也是适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知识的积累,你们觉得在职场的心性越来越自由了,还是压力越来越大了?

敬一丹:我40岁以后越来越享受工作,40岁以后有自觉了。刚才30岁那么年轻的姑娘,我很震惊,30岁多年轻呀,其实我到40岁的时候,特别想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又有能力来实现,这种状态持续了20年,一直到我退休。我退休的时候,感觉自己依然是40岁(心态),我到电视台的时候已经33岁了,说他们说没看她嫩过,也没看她老过,我想这就是一种职业状态吧。我已经退休4年了,回头看真的是越来越享受工作,真的是难得的一种职业状态,也没有厌烦,恰巧做媒体工作也不太容易厌烦,因为每天见到的都是新的,又赶上的这么巨大变化的时代,总有新鲜感。

今年我去回访13年前我采访的几个孩子,他们是四川的留守儿童,当我走近他们的时候,他们都长成大人了,我在他们家的院子里忽然感觉到,我怎么这么自在呢,甚至比当时还享受,然后我们去的摄制组居然是13年前的原班人马,我们居然没失散,这时候就觉得太好了,特别享受。

今天的标题是职场,对一个退休的人来说还谈职场,但职场给我们的体验会一直延续的,今天特别高兴能跟正在职场的和即将走进职场的男生女生们一块聊这个话题。

靳丽萍:你希望在未来别人形容你的时候,说你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女性?

敬一丹:我希望别人说我是变化的时代一个合格的记录者。

靳丽萍:这些优秀的女性,她们的期许作为最后的祝福送给现场所有的女性,以及男性,谢谢大家!

“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格局变化下的应对与抉择”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于12月6日-10日在海南三亚举行。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