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中国金融科技不能盲目自满

来源:财经网 2019-12-08 15:20:17

财经网讯 “现在提到金融科技时,我们普遍认为中国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在看到国外移动支付较国内的差距时。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仅拘泥于此可能有失偏颇,回顾金融科技上半场,我们确实不能盲目自满。”12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格局变化下的应对与抉择”上表示。  

杨凯生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杨凯生认为,中国金融科技的进步已经促使传统的金融业、银行业不断转型升级,这一点值得肯定。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银行从以物联网点为主的原有银行变成了以网上银行、自助设备为主的鼠标银行,又借助智能设备发展为移动银行。目前中国几大银行都已设计发布了各自的智慧银行发展战略,中国银行进一步向智慧银行转型。

但同时杨凯生也表示,回顾上半场,中国金融科技确实不能盲目自满,既需要放眼全球,又需要反思自身。“放眼全球,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处于世界前列,但仅关注于此过于片面,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大型金融机构、大型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探索也不慢,大体包含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立足于自身自主开发系统推广应用,如法国巴黎银行;第二种与科技金融公司合作,弥补自身力量不足,如花旗银行,其近年一直在支付业务方面推进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第三种,银行直接起到孵化器作用,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公司,为未来自身业务发展铸造技术壁垒,比如摩根银行。同时,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一流大型银行,将税前利润的17%-20%都用于金融科技的开发,因此中国没有理由盲目自满。”

杨凯生进一步介绍,行业应客观看待西方与我国移动支付发展水平的差异,“首先市场需求或并不完全相同,其次西方政府、监管部门乃至社会对于金融业、银行业的金融负外部性或者经营情况外溢性考虑较多,对于金融创新可能支付的试错成本顾虑更多。”

在杨凯生看来,中国必须认真总结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监管部门、从业机构、从业人员乃至媒体都需要反思。行业只有进一步克服自满情绪,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纠正急功近利的想法,消除浮躁的心态,下半场才能走得更好。

以下为杨凯生发言实录:

杨凯生:首先小论坛题目取的很好,“金融科技的下半场——回归科技赋能”,既然提到下半场,说明我们的戏大幕已经拉开,现在已经该进入正题,回归金融科技赋能。

就这个问题,我今天想谈两点想法,第一点,就是上半场走的怎么样,首先金融科技的进步已经和正在促使传统的金融业银行业不断转型升级,这点值得肯定。

多年来,我们已经把以物联网点为主的原有银行变成了以网上银行、自助设备为主的鼠标银行,几年后,鼠标银行借助于智能设备,又变成了移动银行。现在从移动银行进一步向智慧银行转型,以中国为例,几大银行都已经设计发布了各自的智慧银行发展战略。

他们致力于打造一种智慧银行的生态系统,科技金融发展过程当中,原来并不从事金融业务、银行业务的IT人士与IT的机构,敏感的意识到了金融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性。他们抓住了其中商机,快速推出了一大批的新产品,比如说第三方支付。现在有不少科技金融机构进一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客户信息为银行进行客户的引流,利用算法、模型为银行风控提供一些技术支持等等。

也就是说,科技金融机构和银行的合作进入了现代领域,所以现在我们经常所说的助贷业务还有联合贷款业务指的是这些,回顾这些可以看到上半场或者说前些年来在科技金融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确实带动、促进、乃至帮助了金融业银行业的转型升级和进步,这一点我觉得应该充分肯定。

回顾走过的上半场,我们确实不能自满,这个不能自满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放眼全球来说不能自满,为什么这么说?可能许多朋友不太赞成我的说法,现在我们讲到了科技金融的时候,通常会说中国在这个方面是世界上领先水平,特别是我们一出国看到了国外手机支付那么落后,回来之后我们深有感触差的太远了,包括发达国家这个方面不如我们,这个说法反应了一定的事实。

但如果仅仅于此可能有一点有失偏颇了,实际上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少的大型机构大型银行这个方面步伐也不慢,我们分析了一下大体三种形式,一种形式就是立足于自身自主开发系统推广应用的,这个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法国巴黎银行,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正在抓紧实施。

第二种科技金融公司合作,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比如说花旗银行,花旗银行这些年来一直推进他们跟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主要表现在支付业务方面。

第三种,银行直接起到孵化器的作用,直接投资于一些属于初创期科技型公司,准备着眼长远做一些技术积累,甚至将来为自己的自身业务发展铸造壁垒,摩根投资了不少初创期的科技公司正在合作。现在也有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一流大型银行将税前利润17%到20%用于科技金融的开发,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没有理由盲目自满。

另外,我们看到现在西方一些经济体确实好像跟我们有一些差距,特别是第三方支付方面。怎么样客观的看这个差距,首先可能市场需求并不完全一样。其次我们也要看到他们的政府、监管部门乃至社会对于金融业、银行业的金融的负外部性或者经营情况外溢性考虑更多,对于金融创新可能支付的试错成本顾虑更多。我们必须认真的总结前几年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监管部门、从业机构、从业人员乃至媒体都需要反思。在六七年前所谓的第一波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的时候,P2P大潮卷来的时候,大家可以冷静想一想当时大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如果当时有一些监管办法可以提出来,尽管比较粗糙也许会比后来好一些。

如果媒体当时讲更多的辩证法跟形而上学,更少一点忽悠可能情况比后来好一点,如果我们从业机构从业人员发展这些业务的初心更纯正一些也许情况也会好一点,面对P2P的一地鸡毛似乎人人都是一脸无辜,如果这样恐怕不利于科技金融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行业恐怕还是要进一步克服自满情绪,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纠正急功近利的想法,消除浮躁的心态。

“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格局变化下的应对与抉择”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于12月6日-10日在海南三亚举行。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

丁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