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刘远立:新冠病毒认知存在四大不确定性

来源:财经网 2020-11-26 18:47:10

财经网讯 “我们对于病毒的认识比较表浅,存在着四大方面的不确定性”。

11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刘远立在“《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上表示,人类面临新发传染病的间隔期快速缩短,“必须要做好与狼共舞的长期准备”。

刘远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刘远立

他提到,新冠病毒检测方式都存在着灵敏性和假阴性的问题;新冠病毒患者治愈出院后中长期是否会存在健康损害;新冠病毒疫苗保护期时长难定;在溯源学方面的研究,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刘远立表示,病毒并不可怕,在防控病毒时,可以发挥大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他指出,大公共卫生包括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和政府,四者缺一不可。刘远立认为,大公共卫生的的全社会参与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要发展大健康产业。刘远立表示大健康产业有三大特征:一是内涵外延宏大,二是发展意义重大,三是发展空间巨大。他指出,健康经济在国家所占的GDP比重呈现一个稳定的上升趋势。

刘远立认为,健康经济从大的定义来讲包括医药产业、保健产业和所有产业的健康附加值三大板块。他表示,银发经济还是蓝海市场,需方的难点和重点,供方的痛点和热点,将构成我们国家乃至全球打造21世纪最大的民生产业的蓝海世界。

以下为刘远立发言实录:

各位线上、线下的新朋老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跟大家一样仔细聆听了前面梁老师、陈老师分别从公共卫生体系、流行病学,特别是以疫苗研发为主要科技创新手段,来共同应对全球新冠大流行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启发,陈教授用黎明前的黑暗,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我想给大家泼点冷水,尽管我们有很多令人骄傲的成就,特别是在专业技术水平上,在非典暴发以后,我们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一次,仅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国内的三个实验室平行做基因测序,迅速找到了新发传染病、烈性传染病的病原是新冠病毒,确实有很大进步,现在疫苗又胜利在望,不光是国际上的,也包括国内的。

但是,我们仍然对这个所谓小小的病毒认识比较表浅,存在着四大方面的不确定性:

第一,虽然我们把病毒的基因测序出来了,发明了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等等,这些所有的检测单独来讲,都存在着灵敏性和假阴性的问题,怎么结合使用,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存在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新标准是核酸检测,但核酸检测采样有两个主要的,一个是喉拭子,一个是鼻咽拭子,我在厦门做调研的时候发现,厦门尽管只有400万人口,但它是现在全国第三大口岸城市,每天多的时候有8000多个海外过关的人,进行检测,由于它有一个科研头脑的科研主任,所以他们做了对比,比如核酸检测,还不算核酸+抗体,后来探讨加抗原的可能性,就是拭子的不同,用鼻咽拭子可以重新捕捞漏网分子1/3,这是检测的不确定性,为什么要做好准备,随时有可能零星的病例会出现,我们检测的手段本身的灵敏性还在不断改进。

刚才说了,我们有了一定的治疗办法,症状是控制住了,非典的病人虽然治愈出院了,后来发现肺部的纤维化,股骨头坏死等等,中长期会带来一些健康上的损害,到底新冠病人治愈出院以后,中长期会出现什么结果,也存在着不确定性,昨天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柳叶刀连续两天举办了今年的医疗与健康大会,我主持的是第一天的大会,在第一天大会上,中日友好医院的副院长曹斌大夫,他跟踪出院的新冠病人,看看他的中期长期会不会出现健康损害的结果,在这方面,我们还知之甚少。这是对病人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

第二,即使有了终极的武器,疫苗,保护期到底多长,在多长时间里,可以在国际国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迅速让更多的人接种,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特别是现在马上要到了冬季的流感季节,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会不会产生协同,形成新的变种,也存在不确定性。所以,给大家一个个人防护的建议,凡是能增加我们身体健康的,营养、健身、板蓝根、流感疫苗,有条件的、能做到的尽量做到,因为的的确确新冠病毒再次提醒我们,对于新发传染病我们经常是防不胜防。

第三,最重要的我给大家泼的冷水是,我们必须要做好与狼共舞的长期准备。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大概每隔10年、20年才碰到一个新发传染病,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新发传染病的间隔期快速缩短,在过去的20年里,平均每一年人类就碰到一个新发传染病,当然不是每一个新发传染病都像新冠这么烈性的传染,但是可以根本地说,下一个新发传染病肯定会到来,而且我们也认识到,原来我们总是说从野生动物跳到人类,是不是海产品也可以成为传染源,现在在溯源学方面的研究,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全社会都应该保持高度警惕,这是我们应有的一个理性的态度。

但是并不可怕,中国的经验也说明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所以我补充两点:

第一,公共卫生不仅仅意味着专业,包括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和政府,四者缺一不可。比如社区、居民,北京新发地迅速发现,迅速处置,我们要感谢西城区的唐先生,当然我们的专业机构、政府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但这位唐先生出现症状以后自觉戴上口罩,骑上自行车,避免坐公共交通工具去医院做核酸检测,而且在他的回忆之下28个密切接触者找出来了,也是他的回忆使得我们迅速锁定了新发地。所以,我们全社会参与大公共卫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经历这次以后,我们的大公共卫生能力有了提高,我们有底气,有能力。

第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黎明前的黑暗,今后要光明,这个光明不光是生产生活恢复正常,经济还要发展,不是每个行业都会大发展,但有一个行业必然是大发展,就是大健康产业。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现在是少数几个正增长的国家,在里面,与大健康相关的产业恢复得速度快,当然在疫情期间很多产业转产,做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等。

为什么我们在健康产业要冠之以大,因为它有三大特征:一是内涵外延宏大,二是发展意义重大,三是发展空间巨大。现在上上下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的决议,我们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健康中国,健康中国有五大任务: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看一看全世界发展的规律,其他所有的行业都有产生发展、高速增长、黄金期、夕阳期,最后被新的产业所代替,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服务型引领的社会,但唯一有可能一个不落的太阳,就是大健康产业,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哪个国家的健康经济所占GDP的比重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下降的,它是呈现一个稳定上升的趋势,举一个例子,OECD国家上世纪70年代,到2010年,人均GDP从15000欧元,增长到30000欧元,大健康经济的1/3部分,医疗费用、医疗投入或者消耗,占GDP的比重从6%上升到12%左右,占的比重翻一番。医疗仅仅是我对新健康经济内涵定义的三分天下有其一。

健康经济从大的定义来讲包括三个板块:一是传统的医药产业,这个只能称为疾病经济,回答人生了病以后怎么办。二是新兴的保健产业,怎么让人尽量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

2013年我参加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大调研,我提出了第三个新健康经济的内涵,就是所有产业的健康附加值,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来新时代卫生健康的核心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影响我们人类健康的因素四大:遗传、环境、行为、保健服务,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因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健康,今后大的产业不光包括身体健康,中国以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快速度的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不仅仅有大量长期照护在内的巨大缺口,银发经济还是一个非常宽阔的蓝海产业,特别是现在的老年人孤独,我们怎么尽快开发情感陪护机器人,类似这样的产品服务是我们需方的痛点和难点。同时,我们在提供专业健康服务的供方,还存在着大量的热点和痛点。需方的难点和重点,供方的痛点和热点,将构成我们国家乃至全球打造21世纪最大的民生产业的蓝海世界。

我们看到挑战,更应该看到大疫之后的大健康产业的巨大的机会,在座的各位,我们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于11月25日-27日在北京举行。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