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防范疫情不能“把路堵死”

来源:《财经》新媒体 2020-11-27 13:53:08

“在疫情流行的时候,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作用非常有限,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就会引爆新的疫情。”11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在“《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上表示。

vbox7192_BM6Q8593_114535

吴尊友指出:“最近几天大家的神经都被疫情牵动着,我们能不能守住?有一点非常明确,疫情控制了以后,病毒不会突然地从天而降,它一定是有来头、有源头。那么这个源头在哪里?到了冬季温度低于0度的时候,所有的空运海运陆运全都是冷链。作为病毒载体的物质多了,我们防范的难度也就大了。”他强调,防止冬季疫情的到来,既要防外面的人把病毒带进来,还要防外面的物把病毒带进来。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带来的影响,吴尊友认为,在疫情流行的时候,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作用非常有限,但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就是一起疫情的导火索,会引爆一起疫情。

那么,我们该采取怎样的防控策略?“海关封堵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但是海关只能堵一部分,不可能杜绝病毒入境。我们最重要的是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从业人员劳动的时候要做好防护,要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对于高风险的人群一定要进行从业人员的疫苗的应急接种。”

此外吴尊友强调,在防范疫情的时候不能“把路堵死”。“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是以方便第一,怎么方便怎么来。如果你都不让小门诊和社区门诊诊断的话,那是不行的。相反,我们给他奖励,小门诊发现了新冠病例我给你奖励5000、10000,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发现病例。”他表示,“但是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策略,对重点行业人员每周进行核酸检测,把疫情控制在萌芽当中。还可以更提前把疫苗接种上,不让你感染,你感染了也不发病、也不传染,这样我们就能够安全地渡过2020年的冬天。”

以下为吴尊友发言实录:

吴尊友: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财经年会。我不懂经济,对经济是一个外行。但是我想,没有传染病流行的环境,对经济建设、对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从年初以来,新冠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近期疫情的变化让大家又感到很紧张,所以今天就向各位介绍一下新冠疫情的形势和防控策略。

新冠流行还不到一年,这一年应该说刷新了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很多认识。回顾这一年,很多人都感觉到,我们早期的应对如果做得好一点,现在世界是不是就不是这个局面?我们早期的应对到底怎么样?有没有问题?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实际上我个人感觉最早的三周,我们的应对是非常出色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判断到底对不对。

我们卫生系统真正认识到这是一种不寻常的疾病,是一种新的传染病,是在2019年12月27号。在10月份我第三次去武汉,与最早对这个问题引起关注的张继先大夫有过一个深入的交流。确实12月27号,就是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是卫生系统的专家最早对这个问题有认识的,由于她是一个呼吸科专家,2003年她看过非典病人,她一看那个胸片CT片脑子里一下就想起了2003年的情景。所以27号是我们卫生系统最早对这个疾病关注。由于这个疾病很不寻常,她不敢在系统里面报,所以,她就报给了当地的疾控中心。因为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她去复核,江汉区复核了以后报给了武汉市,武汉市又去复核。这样的话12月30号,也就是三天以后,武汉市卫健委就发了一个通知,当时发这个通知的意思是说,我们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经发现了这样的病例,武汉市的其他医院有没有类似的病例,如果有的话抓紧报。这个通知一发,医务人员一拍下来,微信群里面就开始疯传。中国疾控中心高福主任获得这个信息后,立刻报告了国家卫健委。所以12月31号,国家卫健委就派了专家工作组,包括我们国家疾控中心的专家去了武汉。

31号晚上就召开专家会,到了1号,国家卫健委成立了工作组,而且华南海鲜市场也关闭了。3号,我们把疫情通报给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这里所说的相关国家指的是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欧盟等国家。在5月份,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采访我的时候,问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说你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1月3号没有把疫情情况向中国通报,你们竟然把这个疫情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通报了。这是因为,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病因不清的严重传染病,在2003年以后我们就建立了一个互通机制,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条例的框架下,当我们人类遇到突如其来的、原因不明的、有潜在重大危机的事件的时候,各国之间要进行通报。因为我们之间的沟通是专业内的沟通,即使有些不清楚,我们互相理解,可以互相提醒。当一个问题还不清楚,我们就向社会公布,会造成社会的恐慌。

到1月7号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刚才白院长也讲了中国科学院在这里面做出了贡献。这次我们吸取了2003年的教训,2003年非典来临的时候,病毒的分离不是我国的专家弄出来的,而是疫情发生将近六个月后,外国的专家弄出来的。这一次由中国疾控中心在完成基因序列后率先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同时,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病毒所也从病毒基因序列证实是新型冠状病毒。当科教司看到这些结果完全一致的时候,心里感到踏实了。这样的话卫健委还再次组织了专家论证,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就是这起疫情的罪魁祸首。所以在1月9号,把病原鉴定结果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1月10号诊断试剂发往武汉用于诊断。1月12号向世界卫生组织上传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1月20号新型冠状病毒列入法定报告传染病。

大家对传染病的认识可能不是特别清楚,只有列入到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时候,我们的医生才有法律责任去报告,你不报告你就违法了。但如果不是法定报告传染病,医生不报告也不违法。所以在1月20号以后,如果医生诊断新冠病例没有报告,那就是违法。但在1月20号以前不属于违法。

1月23号武汉封城,24号-27号湖北15个城市相继封城。这几个时间点都是中国政府的《抗疫白皮书》上的。我想强调几点。

第一,从疫情发生到分离病原体只有一周的时间,这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认识一种新的传染病的最短的时间记录。当病原体分离出来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认为中国的速度不可思议,没有国家可以做到。我们回顾一下艾滋病流行的时候,1981年发现艾滋病,但病毒的分离是三年后的1983年。非典则是花了将近六个月的时间才分离出病原体。然而,新冠我们只用了一周的时间。

在前三周我们有四项重要的科学发现,分离病毒、破解基因序列、确定潜伏期、确定传播途径。这四项科学发现是制定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学依据,这是中国科学家对世界新冠肺炎防控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其中提供的基因序列,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第一份免费的公共产品。在这里我想强调三点,第一点,就是12月31号到1月1号华南海鲜市场的关闭,从北京的专家到武汉,与当地的专家进行讨论,达成最后的一致意见,前后不到12个小时。但这个争论是激烈的,分歧是巨大的。在31号的时候,武汉所掌握的病例只有41例,在41例病例当中有华南海鲜市场曝露历史的只有27例。武汉是除北京和上海以外可能知识分子比重最高的一个城市,在医学领域也是大咖云集的城市。尤其是呼吸系统领域的专家,不仅是国内的专家,还有世界的专家。地方的专家就说了,你41个病例里,只有20多个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曝露史,凭什么关闭华南海鲜市场?小题大作。当时确实没有充分的依据,我们在座的都是各个领域的领袖人物和决策者,都明白,你在决策的时候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当你没有充分信息的时候,你又不能说服对方的时候怎么办?那么这样一个专家会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而后梁万年司长,他是从中央党校学习刚刚结束,他说我们要用总书记的底线思维方式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今天关闭错了,过几天我们可以纠正,我们改过来,你再开放。如果我们今天不关闭,我们错过了这个机会,机不可失,这个机会你找不回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1月1号凌晨达成了共识,华南海鲜市场关闭。华南海鲜市场的关闭,定格了武汉疫情的规模。

第二个决策,武汉封城。23号封城,22号做出决定的时候武汉市统计的病例数才五百多个,因为五百多个病例当时对于它的严重性、它的传染性强度不是特别清楚的情况下做出这样一个英明的决定,应该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瞻远瞩。所以在1月30号,我在《新闻1+1》和白岩松联线的时候我就说过,如果没有武汉封城,中国就会出现好几个类似于武汉的严重疫情城市。所以在2月16号和2月24号,我参加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考察团的时候,我和一个专家组的组长做了一个分析,如果没有武汉封城,在2月底的时候中国的感染人数将会达到将近200万。可以说,武汉封城预防了150万-200万人的感染,预防了6万人的死亡。当时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组长他接受我的意见,他没有把具体的数字写在联合报告里,但是他把这样一个相似的表述写在了联合评估报告里面。

第三个是关于基因序列的分享,很多人不知道基因序列有什么用。你知道了基因序列,你就可以去按照基因序列生产诊断试剂了,你就可以按照基因序列去研制新冠疫苗了。当1983年科学家说艾滋病病毒的时候,因为专利的问题美国科学家和法国科学家打架,法国科学家蒙特利尔说是我分离的,美国专家罗伯特则说是我分离的,两个专家之所以争论,是因为他们的文件都是在1983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最后,里根总统和密特朗总统出面协调,说你们两个专家都别争了,这个专利归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法国波士顿研究所,这个专利获得的获益,就是你每生产一份诊断试剂你要交专利钱,总共是15年,这个专利钱就成立一个世界艾滋病基金会,支援世界发展中国家。

那么我们这次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破解基因序列,没有申请专利,而是免费向全世界所有国家分享。在三年前我们还不知道手机里面涉及到一个芯片这样一个“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问题,而这个基因序列就是在医学领域、在传染病领域最关键的“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但是我们掌握了,我们向世界分享了。但是,如果别人掌握了,不跟你分享,让你交专利费,你就不得不交。所以我说这个分享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第一份免费的公共产品。

所以回顾前三周的情况,应该说中国的应对是及时有效的,一点没有耽误疫情的防控,而实际上我们早期的应对一下就把疫情控制在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从1月份以来到现在,中国新冠肺炎的流行经历了七拨。我今天表达的不代表任何官方的意见,都是我个人的见解。

第一拨是以武汉为源头,向全国蔓延扩散。第二拨是境外输入引发的当地的传播扩散。第三拨是北京新发地疫情。第四拨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7月份到8月份。在同一时间,在大连又发生了第五拨的疫情。第六拨的疫情发生在国庆节前后,在青岛。第七拨是刚刚结束的,在新疆喀什。我上周也刚完成新疆喀什的防控任务回京。

我们比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防控这么成功,世界的防控这么糟糕。中国的防控最重要的几个策略,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1.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是我们应对所有传染病的法宝。我们遵循了传染病的防控原则。

2.密切接触者。通过调查诊断的病源,我们就能了解谁有可能传染给他,他又可能传染给谁。也就是说追上家查下家,调查清楚传播链,斩断传播链,这个调查非常重要。在北京市六七月份新发地疫情发生的时候,陈吉宁市长经常会为一个病例的流调报告直接打电话给北京市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他都不通过书记主任,直接问我们的流调人员这个环节哪个地方还不清楚,这就说明我们领导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事实证明,对于密切接触者的调查,也确确实实对于斩断传播链非常重要。

3.核酸检测。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只要疫情发生就开展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一下子就把疫情规模给弄清楚了,好多专家搞数学模型算,算来算去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核酸检测一筛查就能说清楚,大家一看就放心了。

4.治疗,在中国所有的新冠病例都是免费治疗,一下把传染源就管理起来了。

所以这四项措施是我们新冠肺炎防控最重要的策略措施。

简单看一下北京新发地的疫情发生过程。从6月11号发生,到7月5号,前后不到一个月就控制住了,这就体现出北京还是有很强的实力的。当地一例病人发现之后,他第一时间就完成了流行病学调查,就发现这个病人没有去过外地,没有与病人接触,但去过23个地方,23个地方立马开展环境采样。22个环境没有问题,但是新发地发现阳性。第二个和四个病例报告也发现了新发地的暴露史,随后在新发地开展环境继续采样、人员调查,一下就锁定了新发地的源头。从首例病例发现到源头的锁定,前后只有不到24小时。

到目前为止,北京的应对应该说还是最为科学精准的应对。我生活在西城区,和丰台区只隔一个护城河。我的工作生活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我们小区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他对高中低的划分是非常及时、精准的,而且对于相关人员实施不同的出京限制,只有密切接触者和去过高风险地方的人不能出京,而且也不是说你到了车站和机场不让你走,你的身份证已经被大数据锁定了,你都买不到票。

北京也开展了核酸筛查,当时北京说我们要像武汉一样做全员筛查,但专家组的意见说没有必要。当时,筛查是以新发地为源头向周边辐射,查的感染的人数越来越少,到了10万、几十万没有病例的时候,北京市防控指挥部说专家说得有道理,我们就此停下。所以一千万就打住了,没有对两千多万人进行全员筛查。病人的治疗放在地坛医院,一个死亡病例都没有。北京的这次应对成为了其他城市应对新冠紧急疫情的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在武汉解封以后的两个月,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每周都有一个全球的讨论会,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组织的。在5月份的时候,专家就说我们感到很奇怪,武汉解封快两个月了,为什么没有发现疫情反弹?我说我们复工复产是有条不紊开展的。到了国庆节,中国有6亿-7亿人大流动,也没有出现疫情反弹。原因何在?

我们按照科学防控策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梳理了一下,实际上国务院在1月份就已经开始部署复工复产。越早的时候越宏观,越往后这个部署越仔细、越有操作性。概括起来应该说有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把输入病例管住。我们吸取了东北第二拨疫情的经验教训,所以对输入病例即便从境外到了国内,我们也会先让他待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确认没有传染性以后才让他回归、融入到我们的社会。所以把输入病例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管理,就使得他不会对社会构成威胁。

第二,对本地发生的病例一定要坚持两周以后才能考虑复工复产,不能仓促地复工复产。复工复产我们分步骤实施,野外的、户外的、没有风险的第一优先;室内的通风好的、风险小的第二优先;通风不好的第三优先。这种稳步地推进,不仅保证了经济社会的逐步回归正常,同时也遏制了疫情的反弹。此外我们还使用了安全码、体温测量、常规的公共卫生措施。

那么世界的疫情到底怎么样?中国都搞了七拨,但全球到目前为止就是一拨。而且这一拨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在3月下旬的时候,当每天报告数突破5万的时候,我们感到很惊讶。但到了5月下旬就不是5万了,就达到10万了。到了7月初达到了20万,到9月份达到了30万,到10月份突破了50万,到11月份每天报告数经常突破60万。我们对新冠的认识也一次一次地突破了我们的想象力边界。

我们原来以为新冠是呼吸道传染病,夏季不流行。后来发现,我们的认识错了,新冠不一样,它夏季也流行。我们以为新冠的传播冬夏不分,但我们又错了,它不是冬夏不分,它是冬季更厉害,它其实还是遵循呼吸道传染病规律的。

刚刚进入初冬,欧洲顶不住了。刚刚进入初冬,美国每天报告数到15万-20万。这样一个来势汹汹,对全球今冬是大考,对中国今冬也是大考,我们能不能安全地、顺利地渡过这个冬季?它决定着我们未来该怎么迎战新冠肺炎。

国内的疫情高不高?最近几天大家的神经都被疫情牵动着,天津报了、上海报了、安徽报了、内蒙报了,你会有一种感觉病毒在敲打着国门。我们能不能守住?有一点非常明确,疫情控制住以后,病毒不会突然地从天而降,它一定是有来头、有源头的。那么这个源头在哪里?国内现在携带病毒的地方、人或者物品存在于哪些地方呢?第一,入境前已经感染的人在入境的时候带进来。但我们在入境的时候就给他进行一个闭环,因此对社会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第二,入境后治疗的医院,如果医院管理不善就会造成医源性传播。像青岛国庆节后发生的疫情就是这样。第三,境外输入的货物集装箱污染。我这次在新疆喀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疫情溯源,因为新疆7月份、8月份已经发生了一次疫情,又发生的这次疫情到底怎么来的?最后查清楚了,和上海一样是集装箱。这又刷新了我们的认知,我们原来以为只有冷链可以作为载体。但大家想一想,到了冬季了,所有的空运、海运、陆运全都是冷链。到了冬季温度低于0度的时候所有的都是冷链,作为病毒载体的物质多了,我们防范的难度也就大了。所以,我们要防止冬季疫情的到来,既要防范外面的人把病毒带进来,还要防范外面的物品把病毒带进来。

有两个概念,人传人和物传人,这俩到底有什么区别?物传人指的是被污染的物品,人接触后感染了,但被污染的物品上的病毒不会增量,只是病毒不死而已。但是人感染了以后,病毒会不断地增加。所以物传人一般来说病毒量小,造成的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但是人传人,一般来说病毒则比较大,传播的效率也比较高。

对无症状感染者我们有新的认识,同志们会说你曾经在新闻发布会说了无症状感染者不可怕,在那个时候确实不可怕,在疫情流行的时候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作用非常有限,但是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就是一起疫情的导火索,他会引爆一起疫情。所以我们这次在喀什调查,第一例病人发生以后他一查就是137个病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判断零号病例已经不在我们所调查的病例当中了,最后我们发现零号病例就是一个装卸工,他是一个无症状感染者,他传染给他的老婆,他老婆又传染给他的丈母娘、小姨子,这样又带到了工厂,这才引起了喀什这次爆发疫情。

类似的像上海、天津,由于上海和天津发现得早,如果发现晚了,也会出现像新发地一样、也会出现像喀什一样的疫情。那么我们的防控策略是怎么样得?海关封堵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但是海关只能堵一部分,不可能杜绝病毒入境。我们最重要的是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从业人员劳动的时候要做好防护,要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对于高风险的人群一定要进行从业人员的疫苗应急接种。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我们能不能早期发现。一个人从感染病毒到他发病,这是自然规律。他发病以后来不来就诊,就诊的时候你能不能发现他,考验的是我们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我在多个场合说过,北京控制得好,北京有能力。但实际上北京的新发地疫情在某种程度上运气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我说的“运气”是什么呢?就是早期发病的病人,一有症状就来就诊了。但如果早期的病人很多都是轻症、无症状的就麻烦了。新发地的疫情如果拖延三天,病例就不是400个,就会超过1000个。如果拖延一周就会突破1万,如果拖延两周就是10万。所以我们这次对喀什的调查,其中一个最早的病例就是10月11号就发病了,13号到一个个体诊所去就诊,就诊的时候没有被诊断发现。如果发现了,喀什整体病例就只有五例、六例。所以,如何利用好我们现在的社区门诊、小诊所,让他们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是我们预防新的疫情最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不能把路堵死,不能说小诊所没有条件,不能去给病人看病。现在老百姓,尤其是我们普通老百姓他还是以方便第一,怎么方便怎么来。如果你都不让小门诊和社区门诊诊断的话,那是不行的。相反,如果我们给他奖励,小门诊发现了新冠病例我给你奖励5000、10000,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发现病例。但是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策略。比如,我们对重点行业人员每周进行核酸检测,只要你一感染,我们就发现了,我们就把疫情控制在萌芽当中了。还可以更提前一些,把疫苗接种上,不让你感染。即便你感染了也不发病、也不传染,这样我们就能够安全地渡过2020年的冬天了。

等到疫苗大规模运用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担心新冠疫情对社会经济、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