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六方面解析如何化解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五大困难

来源:财经网 2021-03-28 10:42:39

“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来说,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以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形势正在好转、进展还不显著、前路任重道远”。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作了上述表示。

1616819233846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  范恒山

范恒山指出,由于长时间的依赖外部,产业发展从总体上看还处于中低端,支撑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短缺且受制于人,或者说支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由于长时间受高利润虚拟经济的影响和驱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思想环境已难以回归初始,继而导致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很难建立。

范恒山指出,回想一下我们过去勒紧裤带发展制造业的时候,很多方面是走在世界前面的,现在一些被人家卡脖子的东西,比如半导体产业、芯片光刻技术等等,在上世纪60-70年代我们并不落后,比美国稍微晚一些,跟日本差不多同等水平,但大大领先于韩国和台湾地区,今天这个状况已经完全改变了。

今天发展实体经济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对此,范恒山指出有以下五点。

第一负担重,或者说成本高;第二干扰多;第三竞争强;第四创新难;最后就是获利少。

他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化解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的对策:

第一个方面,要坚持或者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上。发展实体经济要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思想通了,行动才能有力。要高度重视、意志坚定、一以贯之,不摇摆、不游移。

第二个方面,要细化发展实体经济的产业指导。对每一个产业都应做精细划分,做深入细致的梳理。实体经济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应当基于当前和长远、重点与一般、市场与政府、国有和民营、短板与长板以及难与易、急与缓等不同的视角细化产业发展指南,并制定每一个细分产业发展的推进方案。

第三个方面,要全面建立倾斜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它必须是全面的、全方位的,不是某几个方面、某几条政策,包括财政、金融、土地、区域、产业、创新等所有与之相关的方面;它必须体现“优惠性区别”这个硬要求,只要是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就应该在相关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它应当落实在具体项目上,即实施清单化、项目化的管理;它还必须是稳定的、可持续的,不是临时的和随意的;最后应当建立优惠政策落实的跟踪机制。

第四个方面,要构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基础支撑、体制支撑、平台支撑和人才支撑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四个关键性支撑。

第五个方面,要促进关键性实体经济的引领发展。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无论是把握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还是探索发展路径,都需要引领。政府应联合各种有效力量,积极搭建各种类型的实体经济发展的示范平台。特别要重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引领示范,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示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引领示范。

第六个方面,要建立健全实体经济发展的统计评估体系。应精准划分、精细统计、精确评估各类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定期发布全国和地区实体经济发展报告,依此准确把握实体经济发展的态势,进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以下为发言实录:

范恒山:很高兴能够再次来到佛山参加今天的重要论坛。我与在座的朱森第会长一样,也是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去年受邀参加在佛山召开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时,我曾重点讲过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对推进精密制造、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提出了3个3的思路。今天这个论坛已改名为“中国实体经济论坛”,我就不专门讲制造业发展了,打算紧扣主题就实体经济发展谈一些想法,主要是谈一谈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应该采取的一些对策,请大家批评指正。

这些年,基于历史的教训和面对的挑战,国家下大力气扭转过去一个时期出现的经济“脱实向虚”的偏向,采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最近,无论是中央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好,还是刚刚闭幕的“两会”也好,都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们能看到,这次颁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对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做了具体的安排,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特别强调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确,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和主体,稳定了制造业自然也就稳定了实体经济。

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来说,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以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叫做形势正在好转、进展还不显著、前路任重道远。可以说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问题在哪儿呢?现在各方面都在呼吁、也都在推动,但应该说,我们面对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关键的问题不仅在于,由于长时期依赖外部,我国实体经济产业发展在总体上看还处于中低端,支撑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短缺且受制于人,或者说支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更在于,由于长时期受具有高利润的虚拟经济的影响和驱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思想氛围已难以回归初始,继而导致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很难建立。回想一下我们过去勒紧裤带发展制造业的时候,我国在很多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现在一些被人家卡脖子的东西,比如半导体产业、芯片光刻技术等等,在上世纪60-70年代我们并不落后,比美国稍微晚一些,跟日本差不多同等水平,但大大领先于韩国和台湾地区,今天这个状况已经完全改变了。

这种状况导致当前实体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我们看到有关实体经济发展的呼声看似很热闹,各个方面对发展实体经济看似也很重视,但实体经济的实际发展仍然困难重重,刚才有的专家谈到了这些年制造业比重下降的问题。按理说,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发展过程之中,既要做大,更要做强,这个时候比重不应该出现明显下降,何况这个下降还发生在国家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推进制造业发展的氛围下,应该说是不太正常的。中央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必然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深入分析一下,我们能看到,今天发展实体经济仍然实实在在面临着很多困难,而这些困难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就主要方面看,大概有这样几点:

第一,负担重,或者说成本高。对某些虚拟经济而言,一台电脑、一只公文包就可以运营了,而对哪怕只是生产普通商品的实体经济企业来说,厂房、设备、材料、网络等都需要一应俱全、缺一不可;对虚拟经济而言,很容易规避某些成本的增长,比如土地价格、房租等的增长,一些从事虚拟经济的企业,可以不需要太多的土地和大面积的厂房,所以这些要素的价格增长与其没有太大的关系。不仅房租、地价是如此,甚至某些制度性成本也是可以规避的,但实体经济则很难做到;对虚拟经济而言,风险袭来时比较很容易转型掉头,但实体经济面临风险时则是左右为难,退不得、进也不行。这是第一个方面的困难。

第二,干扰多。与某些虚拟经济不太一样,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无论大小,都必须以实体形态存在。成立一个实体经济企业就等于树立起了一个目标,就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有时候又很容易带来对实体经济企业的干扰,尤其是当企业做得有些模样的时候。我们看到实践中存在着这样的情形,当某些实体经济企业运行比较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些人或单位会避之不急;当一些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时候,特别是在发展比较好、有一些盈利的时候,许多人和单位则又趋之若鹜,收费的来了、要捐赠的来了、要联合办会的也来了,这就形成了许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打扰,许多企业不甚其烦。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困难。

第三,竞争强。实体经济企业难以迂回款曲,企业之间都是通过产品硬碰硬,产品处于低端状态时,同伴数以万计,竞争非常激烈;而当产品处于高端状态时,竞争就不仅来自于国内,而且来自于国际。这种竞争甚至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政治。所以企业越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就越大。这是第三个方面的困难。

第四,创新难。现在到处都在谈论创新,但创新谈何容易?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技术做支撑。研发一项新的技术,不仅要有人,还要有钱,有时候在创新的过程中会导致人财两空。而一旦研发出来以后,如果市场环境不好,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很快就会被窃取或仿冒,精力财力马上打了水飘。这是第四个方面的困难。

第五,获利少。由于上述因素,加之实体经济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社会感知度较高、市场的透明度也很高,定价的模糊空间较小,加上成本也比较高,总体上说利润是比较微薄的。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很难依靠产品供给或得高额利润,更不要说暴利了。这是第五个方面的困难。

从这些困难中,我们能体会到为什么上面这么重视、各级政府也积极推动,但实体经济发展仍然不尽人意的原因。通过这些方面,也能一定程度上佐证刚才有的领导同志讲到的当前发展实体经济或制造业存在的“不愿、不敢、不会”的问题。

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尽管存在不少问题或阻力,我们也不能够被困难吓倒,不能有丝毫的松劲,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国家关于“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要求落到实处。怎么办?在这方面,光喊口号是不行的,应该有一些切实可行且有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激励一些企业充满热情的、持之以恒的发展实体经济。我认为,从操作层面看,应切实做好这样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要坚持或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上。一定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思想上不通畅,嘴上喊得再响亮也没有用。回顾7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特别是发展制造业方面,我们有过摇摆,出现过曲折。因此,今天要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在方向上必须相当明确,在意志上必须十分坚定,在路径上必须非常扎实。也就是说,要高度重视、坚定意志、一以贯之,不摇摆、不游移。

第二个方面,要细化发展实体经济的产业指导。这是什么含义呢?就是要对每一个产业做精细划分,做深入细致的梳理。实体经济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应当基于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市场与政府、国有与民营、短板与长板以及难与易、急与缓等不同的视角来细化产业发展的指南,要精准制定每一个细分产业发展推进的操作方案。我们能看到,现在许多文件所涉及到的问题都十分重要,说的话也非常正确,但比较抽象、流于一般,无法落实。有些话甚至重复了几十年,就是落实不了。所以研究推进实体产业发展,不要大而化之,不仅要明晰到每个领域,还要细化到每一个链条、每一个环节。做什么、在哪里做、怎么做、体现在什么项目上,如此等等,都要十分明确、可以操作。现在对产业发展也有规划,也有指南,但精准度不高,通用思路较多,区域特点不突出,实招比较少,所以落实效果也不够好。

第三个方面,要全面建立倾斜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现在对实体经济发展也有一些支持政策,但一不够全面,二不够协同,三不够稳定。所以必须依据细化的产业分类,抓住重点、紧扣关键研究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依靠各类政策的同向发力、协调联动,对降低实体经济发展成本、激发实体经济企业运行活力形成实质性促进能力。倾斜性政策体系构建应把握这样几个要点:其一,它必须是全面的或全方位的,不只是限于某几个方面、某几条政策,应包括财政、金融、土地、区域、产业、创新等所有与之相关的方面。其二,它必须体现“优惠性区别”这个硬要求,只要是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就应该在相关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其三,它应当落实在具体项目上,即实施清单化、项目化的管理。其四,它还必须是稳定的、可持续的,不是临时的和随意的。今天开个会,出台这个优惠政策,明天又开一个会,出台那个优惠政策,而应该是形成一整套的比较稳定的优惠政策,把这些政策一揽子公布于众,让全社会都知晓,让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能够形成良好的预期。政策零敲碎打、不稳定不持续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不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显著激励效应。其五,还应建立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机制。许多文件、规划制定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下发之后没有必要的机制督促跟踪,致使实施效果大打折扣,许多问题也难以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

第四个方面,要构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体系。实体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一系列重要支撑上。最重要的是要夯实四个方面的支撑。第一个是基础支撑。就是要努力克服我们目前在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存在的瓶颈短板,这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方面的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实体经济也好、制造业也好,都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这是我们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基本保障。第二个是体制支撑。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要紧扣“统一开放”、“公平公正”“法治信用”这样三个词组推进体制创新。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全面贯通的障碍,让市场活起来、联起来;依法平等保护所有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使各种经济成份能够公平发展、平等竞争;依法规范政府行为和市场秩序,全面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第三个是平台支撑。要努力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共性技术平台和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公共服务平台,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托,政府部门应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加快建设并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第四个是人才支撑。万事人为本,发展先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尤其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创新,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最广泛的集聚人才,最充分的发挥人的能量,动员各类优秀人才为实体经济发展、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第五个方面,要促进关键性实体经济的引领发展。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无论是把握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还是探索发展路径,都需要引领。政府应联合各种有效力量,积极搭建各种类型的实体经济发展的示范平台。特别要重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引领示范,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示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引领示范。

第六个方面,要建立健全实体经济发展的统计评估体系。应精准划分、精细统计、精确评估各类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定期发布全国和地区实体经济发展报告,依此准确把握实体经济发展的态势,进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