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地:化石能源是否可以清零有不同认识 但必须努力

来源:财经网 2021-11-29 15:43:14

财经网讯 “化石能源是否可以清零有不同认识,但必须努力。具体来看,应该大力推进绿色低碳消费,不能光靠供应方实现零碳化。同时大幅度降低化石能源总量,尽可能实现完全非化石能源。”11月28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在第十九届《财经》年会“《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上表示。

截屏2021-11-29 下午3.39.24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

中国前一段引起了一场缺煤缺电的风波,特别是煤炭价格的暴涨引起了电力运行的困难,很多人认为这是因煤炭供应不足所造成的,追究的措施就是加大煤炭生产,同时也引入了“新能源不行”的概念。

对此,周大地持有不同观点,他认为,所谓煤电紧张是一场“通胀风波”,即电力供应的增速过快,前8月中国电力消费同比增长14%,同期电煤比去年同期多用了2亿多吨,两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7%。

因此,他表示我们不但要考虑供应方面是不是充分的问题,更应该考虑高耗能产业大幅度扩张的需求是不是合理的消费需求。

他还表示,2030年前我们要实现碳达峰,要从产业结构和动力转换方面下工夫,要清理不合格的双高项目,坚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要严格控制高能耗产业的盲目扩张,限制大宗高能耗产品出口,切实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充分利用节能潜力,加快化石能源的发展速度。

另一方面,在一些已经有现成的减碳发展领域里,像电动车、空气源热泵、超低能耗建筑等也要加快发展,关键一条就是现在发展要有新动力高质量,不能继续维持中低端产业为主的国际分工。

此外,碳达峰仅仅是第一步,最后目标是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周大地还认为,按照1.5度计算,要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

而要实现碳中,首先要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高效合理消费,同时也要在终端用能各个行业实现用能低碳化,尽可能直接使用零碳能源。从供应方面来讲,首先要化石能源转换成非化石能源,尽可能用零碳能源,现在零碳能源只有核电、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最后,周大地建议,建立以零碳一次电力为主体的新能源体系,现在不管用煤用电用油,90%以上是通过燃烧得到热量再转换成能量,这个转换效率非常低,用系统的角度来看75%以上的转换过程的能源是浪费掉的,但是我们用新能源的话从非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直接得到电力,这样可以实现终端用能高度电气化,大幅度简化能源的转化和用能过程,会大大提高效率。所以零碳能源将比现在能源体系更高效、更清洁、更有保障。我们的努力方向应该在2040-2045年左右实现电力系统零碳化,同时在2050-2055年期间实现整个能源生产系统碳中和。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周大地:我们刚开完气候变化框架大会缔约国大会,会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发表了这么一个图形,我们现在的行动还在红色区域里,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没有减少,还在增长的趋势,要按1.5度走的话应该走到绿色区域,能源消费、经济发展还是要进行巨大的调整才能尽快走入低碳转型这条道路。

中国前一段引起了一场所谓缺煤缺电的风波,特别是煤炭价格的暴涨引起了电力运行的困难,很多人把这个解释为一场因为煤炭供应不足,好像煤炭价格暴涨4倍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追究的措施就是加大煤炭的生产,有人把这个引入一种概念,新能源不行,真正要满足能源供应的还要回到以化石能源做保障的路径上去,我个人对这个事的认识有一点偏差,我认为所谓煤电紧张是一场通胀风波,我们前八个月中国的电力消费同比增长14%,前八个月电煤比去年同期多用了2亿多吨,应该说电力供应的速度增长的速度过快了,两年平均每年增长超过7%,煤炭增长最快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的一些变化,增速还是降下来的。

所以我们不但要考虑供应方面是不是充分的问题,更应该考虑高耗能产业大幅度扩张的需求是不是合理的消费需求。这次的通胀和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在疫情条件下通过大量发行货币,生产没有上去,消费也没降下来,因此对全球的通货膨胀形成了巨大的压力。首先就表现在这些大宗的原材料商品上,咱们国家这两年的对外贸易的增长特别是出口的增长都是超过20%,其中大量增长还是以基础原材料或者基础原材料简单加工的产品,因此我们经济有个逆调整。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干预和价格规制的做法以后,我们在十天左右就把电煤的供应问题从过去存煤不够现在进入存煤相对比较高,20多天,冬季的能源供暖都得到了保障。说明煤炭暴涨不是一个真正的产能问题,是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能多干的不想多干,想多干的干不动,这种状态造成的一些市场怪象。我们从这一次来看正是因为我们对化石能源依靠太多,而化石能源价格受国际能源价格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就会造成巨大的价格波动。所以真的要保供并不是要回头更多的依靠化石能源,我们还是要从双方来做,一个是在能源的双控,限制双高,加快能源低碳转型,从根本上解脱化石能源资源约束和价格传递的经济安全风险。

我们可以看一些图,所谓煤电短缺,大家可以看到煤价是暴涨的状态,真正按照这个价格来讲,一个月煤炭行业能够多得到几千亿的额外的财富,我知道现在凡是和煤相关的特别是搞煤投资的前几个月得到的分红是过去多少年都没得到过的。不光是煤炭的价格,钢材价格和煤炭价格同时进行了过山车,铝也是过山车的状态,这是塑料同样也是这么个过山车状态。甲醇当然和煤炭也有关系,也是过山车状态,所以前一段价格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供需短不短缺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全球通货膨胀、全球能源价格暴涨的情况下传递到中国而且在中国过去的市场管理条件下来了一场价格风暴,这不是回不回去搞化石能源的问题,而是我们对现在能源市场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们回头来看,2030年前我们要碳达峰,大家一说都是2030年碳达峰,我想中央的意见是2030年必须要达峰,但是我们还是要力争之前。要真正做到碳达峰目前来讲还不可能通过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你用多少能源我也可以让你达峰,还是要从产业结构和动力转换方面下工夫,要清理不合格的双高项目,坚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要严格控制高能耗产业的盲目扩张,限制大宗高能耗产品出口,切实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充分利用节能潜力,这些都是从需的方面来做工作,当然也要加快化石能源的发展速度,不是说在达峰以前化石能源无所谓,这五六年化石能源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以后能不能真正的达到碳中和和碳排放大幅度下降是密切相关的。

当然另一方面在一些已经有现成的减碳发展领域里像电动车、空气源热泵、超低能耗建筑在这个阶段也要加快发展,关键一条就是我们现在的发展要有新动力高质量,不能继续维持中低端产业为主的国际分工,因为现在国际上对中国的需求不是要你跟他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他希望你在中低端提供他基础需要的产品,我们永远在下面打工的话咱们高质量发展也解决不了。所以中央提出要鼓励主动作为率先达峰。

碳达峰仅仅是第一步,最后目标是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按照1.5度的话大家都要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有这么几条,第一条还是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转型,首先是节能高效合理消费,同时也要在终端用能各个行业实现用能低碳化,尽可能直接使用零碳能源。从供应方面来讲,首先要化石能源转换成非化石能源,尽可能用零碳能源,现在零碳能源只有核电、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当然有人认为有可能要少量保留化石能源,化石能源需要用CCS碳封存捕集技术达到零碳排放,这个技术能不能用能用多少,不确定性很大,有些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碳汇也就是一些领域的负排放来中和部分碳排放,但是经过研究这个负排放的部分很可能解决不了太多的问题。主要用于其他难以减排的领域,真正为能源做出路很难指望,尽管化石能源是否可以清零目前有不同认识,但是这个努力方向是应该一致的,第一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能源消费,不能光靠供应方实现零碳化。第二大幅度降低化石能源总量,尽可能实现完全非化石能源是大方向。

所以我们要建立以零碳一次电力为主体的新能源体系,现在不管用煤用电用油,90%以上是通过燃烧得到热量再转换成能量,这个转换效率非常低,用系统的角度来看75%以上的转换过程的能源是浪费掉的,但是我们用新能源的话从非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直接得到电力,这样可以实现终端用能高度电气化,大幅度简化能源的转化和用能过程,会大大提高效率。所以零碳能源将比现在能源体系更高效、更清洁、更有保障。我们的努力方向应该在2040-2045年左右实现电力系统零碳化,同时在2050-2055年期间实现整个能源生产系统碳中和。

这个图可以看出咱们国家的风资源、太阳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风力资源至少有大几十亿千瓦的能力,太阳能数百亿千瓦的安装能力,我们这方面的技术进步已经到了世界的最前列。风光发电成本过去10年以来都有30%40%50%甚至80%以上的成本下降,这个速度还在不断继续降低,储能方面我们的锂离子电池过去10年成本下降从7700多块钱/千瓦时到去年是680,而且今后五年还可以降价40%左右,储能的成本未来五年会有3倍左右的下降空间。

所以零碳能源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第一它的资源丰富,不受国际油气等等价格波动的影响。第二它的发电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现在中国的风光水核发电比火电便宜,这次电力涨价,电力还没有解决它的亏损问题,火电,如果按现在这个价格的话,风光这些东西有很好的利润率可以更好的发展。当然我们还要加上储能的成本,但是现在从储能技术的发展来看,只要应用得当,使用风光水核储形成的新型电力系统也会比过去的烧油烧煤烧气的能源系统便宜,新能源系统的优越性使我们可以摆脱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达到最高效最清洁最先进的能源供应系统和使用系统。

我们可以做个分析,过去认为2050年如果用化石能源为主的话需要七八十亿吨标煤的一次能源,如果我们转化成为一次电力为主的能源系统的话,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也就二三十亿吨,可以有2/3的降低。当然在这个情况下唯一可以做大幅度增长的能源就是电,电力消费在碳中和的情况下全社会用电量要从现在7.5万亿度涨到15万亿度左右甚至更多。所以我们现在要干什么事,途径是什么,第一条是必须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真的要拿15万亿度左右的电全部用非化石能源生产的话,我们需要几十亿千瓦的光、几十亿千瓦的风来发电,而且还要把水电核电其他的非化石能源发电大发展,所以这个速度现在看来我们远远不够。风光应该每年每样搞到1亿千瓦以上,而且以后还要增加,储能现在也要大发展,当然我们现在电动车的发展给储能技术做了重大贡献,以后电力达到百亿千瓦,电能容量数百亿千瓦时,这是非常难做到的,从现在电动汽车的发展来看这属于电动汽车储能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加快终端用能领域的低碳转型,提高服务水平。我们不是说一低碳能源就少了,而是我们可以更好的用,比如现在交通运输的高度电气化,我们的高铁比飞机强,特别是1千公里。我们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已经进入大规模市场化阶段,它和燃油车比较起来能源效率提升好几倍。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可以在减碳的同时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生活环境,当然我们需要10-15年时间集中开发工业领域的零碳技术,现在可以说工业领域零碳技术总的来看属于不够用,有待一段时间能够解决工业领域高度电气化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农村来看如果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它可以成为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不但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农村能源的问题,因为太分散了,而且可以通过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先介绍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