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世界将进入一个与通胀长期结伴的新阶段

来源:《财经》新媒体 2022-03-19 00:04:46

3月18日,《财经》杂志、《财经智库》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联合发布《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并举办主题为“财经前沿——2022:全球经济复苏分化?”的论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论坛上表示:“世界将进入一个与通胀长期结伴的新阶段。”

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

2022年中国稳增长和美国反通胀究竟意味着什么?张燕生谈到,美国采取了超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且并不在乎其中的风险,美国真正在乎的或是,如果不采取此种刺激措施代价是什么;而中国去年的经济,最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但也有收的偏紧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是短期还是长期的政策?他对这两个政策的看法是,它是长期的。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个新的变化,就是境外的投资人开始持有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

2022年中国经济稳字当头背后,或许也会经历转型之痛。张燕生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将形成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以下为现场实录:

张燕冬:非常感谢。下面有请张燕生老师,他的题目是《稳增长和稳通胀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张燕生:谢谢。我尽可能快的把我的内容讲完,2022年中国稳增长和美国反通胀究竟意味着什么?新冠疫情以来,美国采取了超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它并不在乎超大规模刺激的风险,美国真正在乎的是,如果不采取超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代价是什么,美国的基础设施没办法改善,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没有办法改善,美国工人阶级的选票可能没办法改善。这样一来,超大规模的财政刺激,2月份的通胀率是7.9%。

中国呢?中国去年的经济,我相信保持战略定力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宏观杠杆率确确实实保持了基本稳定,问题是什么?前面的专家都讲了,保持战略定力的时候,尤其是财政,看看今年两会的财政报告,大家会有个很深的印象,就是收的有点紧,偏紧。在这种情况下,2022年强大经济引擎,中国要稳增长,美国要反通胀。我问自己的问题是,它是短期的政策,还是中期的政策,还是长期的政策?我们都知道宏观政策追求的是短期稳定,但我对这两个政策的看法是,它是长期的。因此我就问自己,当美国长期和通胀相伴,当中国长期把经济稳定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中国、美国和世界有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们回过头看美国的反通胀和中国稳增长的意义是什么?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过去的三十多年全球通缩,通胀消失了?而且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和主要国家采取了超大规模的量化宽松,通胀仍然是主要国家的通胀率去零,为什么?为什么三十多年的通胀会消失?我的看法很简单,也就是有几个因素在抑制过去三十多年的通胀,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还有一个因素是中美之间的合作。另外一个方面,这么多年,从1979年以来全球严格反通胀的政策,1979年以来全球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取向,导致了利率无论怎么扩张,一步一步趋零,通胀一步一步趋零。我问自己的另外一个问题,现在通胀回来了,是短期还是中期的,还是长期的?我的看法很简单,将是长期的,因为过去三十多年抑制全球通胀的因素都变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现在在不同程度的倒退。

刚才几位老师都讲了,美国在应对通胀所出现的政策,大家现在只敢估计,原来说是滞涨的,现在说一年可能到两年,如果是一个长期的,也就是几十年出现一个我们与通胀伴随的时代,世界主要国家遇到的问题怎么应对?在这种情况下,当美国反通胀中国稳增长,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变化,也就是境外的投资人开始持有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

我这里讲了五个机遇,会使这个趋势持续下去。第一,当美国反通胀中国稳增长有可能成为中长期的趋势,就会出现中美之间宏观政策的不同步,中美之间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的不同步。我们知道,两个10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宏观政策不同步、经济周期不同步,就会给世界的货币、世界的金融资产和世界的实体经济提供了一个选择,对冲风险的最好选择,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在中国的金融和美国的金融之间。

第二,当全球化倒退,而中国继续推动开放,就会出现开放不同步。

第三,当区域化,就是今年的RCEP,15个经济体开始一步一步形成GDP占全球30%,贸易占全球30%,这么一个区域市场,它的人民币国际化就加快。也包括中国下一步扩大进口,从长期看,中国有可能从现在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和我们的贸易伙伴有可能今后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跟中国形成贸易逆差,也就是中国给自己的贸易伙伴提供订单,提供需求,提供增长的动力。而我们知道,逆差是推动我们的货币、资产和经济相互挂钩最重要的驱动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实际上进入到一个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2012年中国经济破8%,2015年破7%,2020年破6%,2022年是5.5%,我研究过去四十年的中国经济,凡是中国经济减速的时期,都是中国经济发生阶段性结构调整的时期。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把它叫增速悖论,也就是说改革红利在低速增长的时候会加快,在高速增长的时候可能会减慢,这是个实证结果。因此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中国经济稳字当头,我叫转型之痛。

从2016年到去年,中国连续六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长率都是10%以上,今年的两会企业的研发经费的投入增长率是15.5%,也就是说,五个要素在技术要素方面,每年投入的增长率都是10%以上,未来五年能够持续在7%以上,而且实施短板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和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计划,意味着中国经济的科技创新将形成未来增长的新动力。

最后,中国经济未来要上三个台阶:第一,先进制造和高端服务上一个台阶。第二,现代金融和文化上一个台阶。第三,科技工程数学和生态上一个台阶。因此,对于今年的中国经济,大家讲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未来的前景,确确实实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到一个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