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牛电动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小牛电动2022年一季度营收为5.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其中,营收成本为4.658亿元,同比增长11.7%。毛利润为1.10亿元,毛利率下降19.1%。
小牛电动方面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尤其是锂离子电池价格波动给公司毛利率带来额外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小牛电动成立于 2014 年,2018年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近来,小牛电动负面消息不断,前有3·15期间因“小牛电动自行车提供解码装置,使得产品得以违规提速”被央视点名,后又被美SEC列入“预摘牌名单”。此外,关于小牛电动车产品质量的投诉也屡屡出现在网络投诉平台中。
成本压力下,小牛电动业绩再下滑
财报显示,小牛电动2022年第一季度净亏损296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540万元,净亏损同比扩大,净亏损率从上年同期的1%扩大为5.1%。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小牛电动2022年第一季度调整后的净亏损为1630万元,净亏损率为2.8%,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670万元,净利润率为1.2%。
在毛利方面,2022年一季度,小牛电动毛利润为1.10亿元,毛利率为19.1%,上年同期毛利润为1.30亿元,毛利率为23.8%。
财报显示,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尤其是锂离子电池价格给其毛利率带来了额外压力。小牛电动CEO李彦表示:“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特别是第一季度锂电池价格上涨,使得公司毛利率承压。作为两轮电动车市场的高端品牌,我们将继续为消费者打造独具价值主张的创新产品,逐渐改善毛利率水平。”
公开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2021年6月起进入持续高速上涨周期,特别是今年1月以来,价格从约38万元/吨一路飙升至4月的48万元/吨。进入5月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47万元/吨,同比增长率为414.64%。
事实上,小牛电动业绩下滑、受供应链原材料影响导致毛利率下降在去年四季度就已经显现。
财报显示,2021年四季度,小牛电动营收为9.86亿元,同比增长46.7%;净利润约为4761万元,同比下滑18.2%。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利润为6020万元,同比下降12.2%。
为应对原材料压力,今年3月,小牛电动宣布涨价。其发布公告称,受上游锂电等原材料大涨,小牛电动将于4月1日起对全系锂电产品零售指导价进行一次上调,涨价幅度在200-1000元不等。
对于涨价,小牛电动CEO李彦表示,此次涨价是应对供应链涨价的手段之一。如果想要通过其他手段应对成本上涨,只能整合上下游。“小牛电动还没有足够的体量,涨价实属被动。”李彦还表示,即使涨价,这一幅度依然无法覆盖成本上涨,需要牺牲一定利润。
战略定位专家、上海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牛电动车涨价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其销量。“200-1000元的涨幅确实不小,消费者不一定能接受。不过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各品牌也都存在涨价的可能,如果各品牌涨价幅度一样,对电动车销量的影响会小一些。但如果涨幅不在同一水平,对一些品牌的销量就会有较大的影响。”
另据北京商报消息,有业内人士表示,定位高端,价格较高,在市场中竞争力不足,如今原材料价格上涨,业绩承压,通过涨价对冲,并不能真正解决小牛电动的问题。
产品亮点成投诉“重灾区”
“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电两轮电动车企业,小牛电动开创了智能两轮电动车这个新品类。”小牛电动官网显示,小牛电动自主研发的AI 动力锂电系统使电池续航更远、寿命更长、动力更强;同时通过遍及车身的传感器采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挖掘用户骑行需求,提升产品体验及服务。
智能化、锂电池是小牛电动布局高端市场的两大杀手锏,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牛电动的产品亮点,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财经网科技通过梳理发现,在黑猫投诉上,目前已出现一千多条关于小牛电动的投诉,投诉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电池电量问题,如续航虚假宣传、行驶时突然断电等,二是智能化不智能,例如车辆在使用中出现GPS定位功能失效、无法通过APP查看车辆数据等问题。
具体而言,有消费者投诉称,今年1月在线下店购买了一辆价格为3699元的GOVA F0 18A版本小牛电动车,当时店里宣称大概可以跑40公里左右。但电动车在完成第二次充电后就出现问题,即电池在显示还剩46%左右的时候车就无法正常使用,电动车实际使用里程为20-21公里左右。“当时在小牛App报修,店端表示可能是电池有问题,最好更换电池。电池更换回来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到30%左右仍然会出现动力衰减严重的情况。更换过电池后情况没有任何改善,明显不是电池的问题了,是整车的问题。”该名消费者在投诉中写道。
还有消费者表示,2021年3月开始,其使用的小牛NIS运动版被提示存在故障,无法使用定位车辆位置功能。在咨询售后网点后才知道,原来2019年前出厂的大部分小牛电动车的定位、通信服务是基于联通的2G网络,且中控内嵌的是联通eSIM卡。在联通2020年开始逐步升级甚至关闭2G基站服务后,大部分已续缴智能服务费的小牛电动车发车主就无法享受正常的通信、定位服务。售后网点表示,解决方案是车主自费500元更换内嵌移动eSIM卡的中控,或者自费68元到售后网点维修中控,拆除原联通eSIM卡芯片,同时焊接普通卡座并插入移动sim卡使用。该名消费者对此控诉称,厂家与联通战略通信合作问题导致车主的合法权益受损,却要车主为厂家的产品缺陷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消费者对小牛电动自行车的质量问题提出投诉外,天眼查App显示,去年6月,小牛电动关联公司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因电动自行车存在照明项目、短路保护、蓄电池防篡改等项目不符合规范,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被常州市武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9.02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9800元。
发展隐忧:销量、智能化程度无明显优势
从两轮电动车品牌竞争格局来看,传统电动车品牌销量依旧强势。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雅迪、爱玛、台铃为2021年两轮电动车品牌销量前三甲,小牛排名进入品牌销量前十,但仍与前三甲存在明显的销量差距。
雅迪控股2021年中报显示,由于推出了新型号,升级现有型号以吸引更多客户,以及扩张分销网络,上半年电动踏板车及电动自行车合计实现总销量约654万台,同比增长61.1%,且上半年实现营收为123.75亿元,增长63.9%。
据小牛电动财报,小牛电动2021年全年实现营收为37.05亿元,产品总销量约为104万辆。也就是说,雅迪仅半年的销量就是小牛电动全年销量的6倍左右,且前者半年的营收是后者全年营收的3倍多。
如果说传统品牌起步早,在销量上存在明显优势不足为奇,那么小牛电动与同样起步较晚,主攻智能化、高端化的新势力品牌九号相比,其在智能化综合水平、营收增速上方面优势也并不明显。
九号公司披露的2021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1.27亿元,增长比例52.0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15亿元,增长比例464.68%。不论是年度营收规模还是营收增速,九号均已优于小牛电动。
另外,2021年两轮电动车智能化水平提升明显,产品在车辆状态采集与硬件管理、车辆交互传输系统、驾驶辅助系统、能源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有较大提升。《2022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显示,鲁大师对电动两轮车主要品牌智能化的评分结果显示,九号、小牛的智能化评分在全年大多数月份领先于其他品牌,九号全年综合智能化评分水平更高。
面对传统品牌和智能化品牌的强势竞争,高端和智能化还能称得上是小牛电动的独特优势吗?从目前的竞争态势来看,未来两轮电动车行业的竞争到底拼得是什么?
从具体的技术优势来看,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向财经网科技分析称,二轮电动车行业中排名靠前的几家公司,谁都没有比谁有特别大的优势,都在讲高端化、智能化。基本的技术、产品、价格体系,甚至说市场品牌认可度的差异性均不大,所以说各家都不算有特别大的护城河。“除非能在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比如说创新的能源技术可以解决续航问题,或者通过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让不怎么使用两轮电动车的人来使用这个品类,才是真正的突围之路。”丁道师还分析道。
艾媒咨询CEO张毅则分析认为,总体来看,消费者最大的痛点还电池的安全问题,例如着火、户外被偷盗等。如何解决安全问题,避免过度智能化(为了智能而智能),也许是未来发展中厂家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封面新闻报道称,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同质化、价格战仍是电动车行业的痛点,而新国标的出台和实施,从技术层面上为行业设立门槛,倒逼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调整进一步推动了整个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有实力企业有望呈现“马太效应”,而实力不强、技术落后者将被淘汰出局。
此外,方正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两轮电动车的高端化升级是必然趋势。其表示内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高端代表着国内基本盘站稳,二是更好的品质、更智能化的体验等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打开欧美高端市场。两轮电动车的高端化升级,要向比拼产品品质的高质量竞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