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养老保险总经理黄涛:养老金融要安全第一,坚持普惠、创新、共享,发展可持续

来源:《财经》新媒体 2022-08-01 16:47:49

“从养老金融服务机构角度来讲,更核心的是要从内部发掘资源,在专业专注上多下功夫,在形成良好核心机制上多努力,对一些外部政策不能有“等”和“靠”的依赖思想。养老金融服务机构还需要苦练内功,加强经营管理机制建设,把销售管理机制,产品研发机制,长期投资机制、风险内控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做好,真正使“让利于民”落到实处,让养老需求人群对养老金融机构有更多信任,改变过去一些产品和服务不够透明、成本偏高等情况。”7月30日,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在“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

1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

黄涛认为,养老金本身就是长期积累、长期投资和获取长期回报的过程,要求从事这一项工作的金融机构始终坚持长期经营、价值投资、审慎管理的理念。

黄涛认为,发展第三支柱,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普惠养老问题。

其一要坚持安全第一,稳健经营,坚持发展可持续,商业可持续。养老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不仅要在公司治理、资本实力、内部体制机制、风险管理约束等方面确保审慎安全,更要始终坚持发展可持续、商业可持续的理念,坚定长期稳健的经营管理策略。

其二要坚持普惠利民,让利于民。养老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都是长期的,追求最大利润过程应该也是长期的。一方面,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一定要坚持“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坚定审慎长期投资策略,为老百姓的养老钱赚取长期稳定的回报,金融机构不能追逐短期利润最大化。

其三要坚持发展创新,加强数字化建设。养老金融机构要增强主动性,积极承担起推动第三支柱养老金融深化发展的重任。在销售模式、产品研发模式、投资管理策略等核心机制上共同努力,通过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协同配合和加大数字化创新力度,逐步改变养老金融服务经营成本和销售成本偏高等问题。

其四要坚持共享理念,强化合作包容。积极推进个人账户制建设,为客户提供保障终身财务安全的综合性养老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通过金融产品服务组合、与养老服务对接配套、积极对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等方式,以合作包容、共享共赢的发展模式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养老核心诉求。

精彩观点分享:

——第三支柱究竟该给老百姓推什么产品?

一是从产品属性来看,应该有突出的养老属性。比如,保险产品里面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银保监会去年开始试点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其他安全性高、保障性强,具有一定长期积累养老金功能,满足长期或终身领取需求的商业保险产品等。

二是从机构属性看,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哪些机构能够进入产品提供商名单,还是要适当有所考虑。尽管我们有监管,有机构自我约束,但不同公司资本实力、风控水平毕竟还是有所不同,哪些机构能够进入产品提供商名单,还是要有准入门槛。

三是要加强信息披露。在平衡老百姓自我选择自由度和加强监管两者之间,最好的平衡应该是良好、充分的信息披露。比如,纳入个人养老金范畴的产品,要对产品特性以及它的产品提供商给予更多社会信息披露规则的约束。

——第三支柱如何提升百姓参与度,尽快扩大到十亿人?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出台,让中国老百姓,包括政府、金融机构第一次从政策高度来理解第三支柱,理解自己要对自己的养老负责。文件出台后,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认识到,养老不仅仅是国家、企业的责任,也是个人自己要关注的。这是一个理念的普及。

二是金融机构自身要努力。去年12月份中央深改委会议提出要使个人养老金,”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恰恰我们现在的好多金融产品和规则,让老百姓看不明白,搞不懂,让机构不好操作。所以,未来我们的配套实施政策,养老金融机构内部的机制流程设计,包括IT系统建设等,都应该朝这三个方向努力。大家应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简便的机制,让老百姓看得很明白,这样老百姓才更易于接受。

三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好处。养老金融机构要在努力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成本方面下功夫。老百姓得到了更好收益回报,自然会有更多人选择第三支柱。

以下为发言实录:

黄涛:感谢姚首席,感谢主办方,今天特别荣幸参加这样一个论坛,也是我从事新行业以后第一次参加这样一个主题论坛。正如董教授所讲,特别巧,就在昨天,中国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发布了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政策,青岛是五个试点城市之一。刚刚姚首席提到,今年是养老第三支柱元年,对此我也很有体会。

实际上,我们在筹办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简称)的过程中,正好碰到很多国家关于养老金、养老服务保障等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今年以来特别密集。其中标志性的,就是刚才首席讲的今年4月份《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是以国办发文形式出现。在此之前,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养老保险机构乃至人身保险产品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去年10月份银保监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12月份出台的《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即所谓的134号文。另外在今年3月份,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28条里面有好几条也是专门提到养老保险,养老保障,以及养老服务等问题。我们深切感受到,无论是党中央、国务院还是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部委,对第三支柱养老金融的发展是高度重视和关切的。

国民养老保险去年9月初获得筹建批准,今年3月22号获得开业批复。到现在为止4个多月时间,我们连续推出了两款产品:一个是叫国民美好生活养老年金保险,另一个是国民共同富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刚刚姚首席问我,为什么起名叫“美好生活”,主要是为了传递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理念,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旨在解决更普通老百姓养老保障不足问题。“美好生活”是传统年金保险,是所有寿险产品里,养老属性最强的一个产品类型。公司筹建时,监管部门、包括股东单位,都期望我们专注养老保险领域。尽管有一些保险产品盈利价值可能更高,但他们认为既然是一个专注养老领域的公司,就应该更体现长期积累,退休以后领取,相对稳健的保险特点,这是我们确定首款产品形态和名称的初衷。

正如刚才董教授所讲,我们的基本养老金覆盖人口已经接近10.5亿,覆盖面很宽,但是覆盖深度可能不同的群体不一样。比如,我们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即第二支柱),现在统计最新的覆盖人群大概七千万人,但主要惠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等就业人员,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养老保障程度还是不够充足。我理解,国家希望发展第三支柱,一方面是对刚才我说的7000多万有第二支柱保障的人群提供一个补充,但另一方面,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普惠养老问题。所以在这样一个政策制度下,我们将公司的发展理念定位为普惠,创新,共享,只有这样,这个机构才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当然我们也需要商业可持续。

关于如何推动养老金融发展,我也有几点体会,简单跟大家报告交流一下。

其一,养老金融不完全只是养老保险,它需要各金融行业主体广泛参与。尽管在各类官方文件中提出来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但“养老保险”这个词实际是应该叫做“社会保障”。比如,在个人养老金政策中,个人养老金不仅可以投资养老保险,也可以投资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乃至银行储蓄存款。近期银保监会相关政策也是按照这样一个逻辑在推进。也就是说,尽管中国是一个分业管理的金融体系,但中国的养老问题,特别是个人商业化的养老需求的解决,需要不同金融机构,包括养老保险公司,也包括公募基金、商业银行,共同来发挥各自的牌照优势或功能来解决。

其二,要做好养老金融,一定要坚持发展可持续、商业可持续。养老金本身就是长期积累、长期投资和获取长期回报的过程,要求从事这一项工作的金融机构始终坚持长期经营、价值投资、审慎管理的理念。怎么样做到发展可持续,商业可持续?首先要保证安全第一。我们知道过去很多年很多金融机构有高光时刻,也有至暗时刻,有的甚至破产清算。作为养老保险或养老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是资本实力到一定程度,不仅要在公司治理、资本实力、内部体制机制、风险管理约束等方面确保审慎安全,更要始终坚持发展可持续、商业可持续的理念,坚定长期稳健的经营管理策略。,这样才能保证发展可持续,商业可持续。

在保证可持续的同时,还应坚持普惠利民,让利于民。我们知道很多的金融机构在过去发展过程中,大多是追求股东回报,追求最大利润的。养老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都是长期的,追求最大利润过程应该也是长期的。一方面,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一定要坚持“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坚定审慎长期投资策略,为老百姓的养老钱赚取长期稳定的回报,金融机构不能追逐短期利润最大化。我相信全球有很多优秀的养老金融机构,包括刚才两位专家、还有一会儿德国、日本两位专家提到的一些优秀机构,都是这么做的。只有坚持审慎长期投资,最后赚取长期稳定的回报,这样才能够在养老金融领域立得住脚。

其三,发展养老金融,还是要坚持创新,加强数字化建设。监管部门批复我们的是一个养老保险公司牌照。如果按照传统保险公司做法,亦步亦趋去做,可以生存下来,也可以发展下去,但能否切实承担起推动养老金融第三支柱发展的重任?我觉得很难。所以,养老金融机构要增强主动性,必须在销售模式、产品研发模式、投资管理策略等核心机制上共同努力,通过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协同配合和加大数字化创新力度,逐步改变养老金融服务经营成本和销售成本偏高等问题。

其四,发展养老金融,要坚持共享理念,强化包容合作。积极推进个人账户制建设,致力于向客户提供终身财务安全的综合性养老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是要满足客户利益,而不是赚取更多利润。提供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保险、资管等不同金融服务进行组合,与养老服务对接配套、积极对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等方式,以合作包容、共享共赢的发展模式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养老核心诉求。特别是在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背景下,老年阶段也需要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和保障服务。在这方面,各类金融机构已经做了很多探索,下一步随着老百姓对养老相关产业,包括养老金融服务业的要求逐渐提高,还可以作进一步深化。

最后,国民养老保险作为中国第十家设立的养老保险公司,很荣幸我们的股东结构比较丰富,有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六家国有大型银行,以及中信、招商、兴业、民生、华夏等五家股份制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及相关下属公司,同时也包括国内最好的券商,中金,中信证券,也有实体企业,央企,北京市属企业,以及保险公司泰康等。我们将积极组合运用好自己的股东资源,努力把养老金融服务做得更好。

在此过程中,我们和政府以及学界、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一样,都非常期待,并将努力呼吁相关政策的改革和优化。但我们知道,中国很多政策的设计和出台,不能简单跟欧洲、日本或者美国作类比和照搬。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美国税收资本利得税设计跟中国不一样,如果中国要真正的实现比较普遍的税收优惠,可能要涉及到税制改变。从养老金融服务机构角度来讲,更核心的是要从内部发掘资源,在专业专注上多下功夫,在形成良好核心机制上多努力,对一些外部政策不能有“等”和“靠”的依赖思想。养老金融服务机构还需要苦练内功,加强经营管理机制建设,把销售管理机制,产品研发机制,长期投资机制、风险内控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做好,真正使“让利于民”落到实处,让养老需求人群对养老金融机构有更多信任,改变过去一些产品和服务不够透明、成本偏高等情况。这样才能够让老百姓具有更强的养老意识,让各类养老需求人群对我们金融机构有更多信任。只有尽量把中国养老金融市场做得更加完善,更值得信赖,才能真正发挥第三支柱的作用。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