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市场主体提振信心

来源:财经网 2022-09-15 15:50:21

作者:张奥平 知名经济学家、创投专家,增量研究院院长

今年以来,中国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稳住了经济大盘。经济走向复苏往往需要“两步走”。第一步,政府部门发力基建投资,稳住经济大盘,创造市场有效需求;第二步,私人部门接力政府部门发力,即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

进入三季度以来,经济实现一定程度的环比修复,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加大力度进行补缺,宏观财政货币政策配合基建投资发力(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7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5%,过去两年平均同比增长1.8%),稳住了经济大盘。

但经济实现复苏“两步走”的第二步却难以实现市场有效需求恢复的前提是市场主体发展预期与信心转强。私人部门中居民消费是随着收入预期改变的,只有居民收入预期向好,居民才会增加消费。收入预期向好则需要贡献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的中小型企业,也就是私人部门中的民营企业实现投资发展,而企业实现投资发展的前提是具备发展的信心。

其次,从另一项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来看,8月份新增社融2.43万亿元,同比少增扩大至5571亿元。结构上,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由少增转为多增2138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额减少至1601亿元。企业部门强的原因主要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快速落地所带来的基建融资好转。

相比于全年其他经济目标,最需要保住的目标是失业率在5.5%以内。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下,如果能够保住失业率目标,经济活动能正常运转,已是十分成功的。而中小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保就业则首先要保住中小企业,只要让中小企业具备充足的发展信心,就业岗位就会实现内生性的良性扩张。

当前,宏观政策已持续发力提振中小企业信心。建议各部门、各地方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市场主体提振信心,尽快打响中小企业“信心恢复战”。

首先,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更加科学精准化;其次,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再次,引导好市场预期,避免市场主体因预期不明而产生信心转弱的负反馈循环;最后,要站在微观市场主体需求的角度,落实好已出台的助企纾困存量政策,同时,以企业信心为政策着力点,研究出台超常规的增量政策,给予企业多方位的政策扶持,助力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恢复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张奥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