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森第发布《财经智库》“中国制造·苏州样本”:苏州制造如何实现跃升

来源:《财经》新媒体 2022-10-28 19:37:57

由民革中央、江苏省政协主办,民革江苏省委、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政协承办,苏州市工信局、民革苏州市委、《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执行的“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10月28日至29日在江苏苏州举行,论坛主题为“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1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森第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森第发布“中国制造 苏州样本”时表示,从中国制造业来看,苏州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关键节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苏州制造究竟有何特点?朱森第指出,一是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共生共赢;二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同长同进,同步增长,同时进步;三是集群发展和专精特新互促互进。“专精特新企业逐步跟相关企业在一个空间里面形成了产业集群,而这几年苏州市又特别强调产业集群里的创新要素,从产业集群变成产业创新集群。”第四个特点则是产业升级和产城融合并举并升。

朱森第建议,苏州制造的跃升还要做好几篇“大文章”。例如,要抓产业创新集群,将创新着力点由后往前移,从应用市场份额取胜转到寻根探源;还要在统筹协调上取得突破,在关联和互动上下功夫,在对接和扶持上做文章,形成更大的产业链。此外,要重视“专精特新”的技术升级,适应未来时代的需要,做到业务延展,“从原来一个环节往上往下延伸变成若干个环节,变成模块,变成系统,变成装置,以此来扩展市场份额。”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朱森第:我代表《财经智库》中国实体经济苏州调研组对调研报告做一个概括。我们从调研报告的框架、思考重点、思维逻辑等方面,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财经智库》这些年特别关注各个城市的制造业,从佛山到宁波,从青岛到成都,从包头到苏州,为什么关注制造业?因为制造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需,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息息相关,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苏州的制造业在中国制造业当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制造业的“样板”,也是“亮板”。

刚才燕冬总裁已经讲了,我们20几位专家和《财经智库》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调研了70多家企业,座谈梳理最后形成了调研报告。调研组一直在探寻苏州制造业的发展之道、升级之路,经过思考、讨论、梳理,我们形成了调研报告的框架。苏州制造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国内制造业和国外制造业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苏州制造业有鲜明的特点,具体特征发展路径是什么?最后我们对苏州制造业的发展未来也提出了建议。

苏州制造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的苏南模式,到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十几年“苏州模式”,再到现在这十年经历了内外联动、产业集群和创新驱动,制造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这个三个阶段发展看,我们有一个突出的感受,苏州制造业不断地超越兄弟省市,不断地超越同行业里的企业,也在不断超越自己。因此,苏州制造业鲜明的特点是什么?首先看它在中国制造业的位置和在世界纬度上来看中国制造业的位置。

从中国制造业来看,苏州是中国制造业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苏州没有350公里高铁的车辆设备,没有华龙一号的核电设备,没有4000吨的履带式起重机,也没有C919大飞机等等,但是这些都离不开苏州制造。所以苏州的制造业,我们认为是中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节点。“卡脖子”有时候是卡在关键器件、部件。苏州的光纤、电梯,苏州的微型计算机、新一代显示、高端化纤都在全国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苏州这几年在智改数转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有几个数据。首先看高技术产业营收跟几个工业强市的比较。其中电子通讯设备跟东莞差不多,比深圳低一点,其他这些高技术产业(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等)都在所列城市当中排名靠前。智能制造方面,苏州技术能力强,智能化改造的进度比较快,成为我国产业链高阶化的重要创新者。这里有几个数据都是有关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世界经济论坛一共发布了八批灯塔工厂,中国有37家,江苏有8家,5家在苏州。

我们再看苏州在世界制造业当中的位置。如果拿苏州制造业的总量来看,它的规模跟有些国家可以比,图中气泡的大小就代表这个产业的规模,可以看出苏州制造业的规模比很多国家都大。苏州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如果按照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占比来看,苏州69.9%也是相当高的比重了。

再看高技术产业的出口,用出口依存度数据来表达,出口依存度就是指高技术产业当中出口占整个产业产值的比重,这个比重苏州到了49.3%,比很多国家比重都高。

再从价值链当中的人均增加值水平和人均GDP水平指标来看,苏州跟中国制造业整体状况相类似,处在不太理想的位置,这正是苏州制造业未来进一步成长壮大的空间。

苏州制造这几年发展当中究竟有些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归纳了四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共生共赢。苏州外资的比重在苏州模式发展的这十几年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这几年苏州制造充分发挥了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我们在调研中已经感到这些年苏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加速。整体来看,苏州民营经济的比重已经占到一半以上(51.1%,2020年),比青岛要高、深圳要高,比无锡、佛山要低,可见苏州民营经济活力很强,增长速度很快。

第二个特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同长同进,同步增长,同时进步。苏州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重视。2009年出台“6+4”计划,2010年提出“倍增计划”,2018年再有“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则是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创新集群。经过这些年,苏州的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果我们拿在工业经济当中规模以上产值排名前列的产业来看,结构从2002年到2020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充分反映了苏州新兴经济的发展。同时传统制造业也在发展。

第三个特点,集群发展和专精特新互促互进,专精特新企业逐步跟相关企业在一个空间里面形成了产业集群,而这几年苏州市又特别强调产业集群里的创新要素,从产业集群变成产业创新集群。

第四个特点,产业升级和产城融合并举并升。很多城市的园区是搞产业的,住是在另外一个地方,所以很多地方变成了“睡城”。而苏州在城市功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结合上,以及古城改造等方面都走在各个城市的前列。

我们也在探寻苏州制造它的升级路径在哪里?发展之道是什么?我们看到有五个很重要的目标,有三个重要的标志牌:

第一个目标,从自动化生产到智能化制造,也就是说苏州的制造正在从工业3.0迈向工业4.0。

第二个目标,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苏州对服务型制造的重视也在全国各个城市句前列。2003年苏州就开始探索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每年都出台重要政策来促进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2018年,苏州成为全国首批六个“服务型制造”的示范城市。至2021年,共获评11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企业,占到江苏省一半。

第三个目标,从产值规模的扩张到专精特新的发展。苏州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不仅仅看近期,而是从短期、中期、长期分别着眼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短期是贴身帮扶,中期是稳链固链,长期是营商环境提高和品牌,所以近年来苏州有很多专精特新企业经过发展,已经在全国占到相当靠前的位置。举个例子,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这个细分领域,长光华芯现在在全国占到第一,全球第二。

第四个目标,从单一创新投入到创新要素的集聚。2021年苏州全社会研发投入是888亿元,2020年是762亿元,GDP占比2020年是3.8%,现在是3.9%,苏州把创新要素集聚到产业集群里,产业集群变成了产业创新集群。

第五个目标,从产业结构的调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2020年,第二产业占到GDP的46.5%,第三产业占到52.5%。更重要的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构建起来,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占比已经到了54%,还有跟新兴产业发展相关机构和产业也都发展起来了,所以已经构建了一个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三个标志牌:

第一个标志牌。以产业需要来驱动应用性创新发展,既有前沿的,也有成果转化到产业的。

第二个标志牌,以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来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苏州所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1、全面推动产业金融创新和发展。

2、重视金融和科技的互动融合。

3、练好“内功”,完善政策与基础要素。

4、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立体功能。

5、利用政策性金融手段,改善市场风险管理。

第三个标志牌,以营商环境优化来促进产业生态的构建。我们调研当中的一个强烈感受是,企业会讲,苏州市各级政府是帮我们做事,不是给我们为难,切实帮助我们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苏州制造的四个特点充分显示了苏州发展当中的系统思维,五个目标和三个标志牌清晰描绘了苏州制造这几年发展的具体路径。苏州发展现在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主要的挑战是三个:

第一个,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

第二个,国际国内创新竞争加速,美国、欧洲、日本、德国等都提出来制造业发展相关的国家战略。我这里特别提一下,今年10月7日,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新一版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这个战略有一个愿景,就是要确保美国先进制造业的领导地位;提出三大战略目标,即开发使用先进制造业,壮大先进制造劳动力队伍,打造有韧性的制造业供应链。有11个具体指标,37项措施。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发达国家在加快他们的创新步伐,国内很多城市也在加快创新的步伐。

第三个,产业的跨界融合和资源的整合重组。

在这三个主要挑战下,苏州制造业要实现跃升,要“三力合举”托起苏州制造业的未来——强化产业驱动力,磨砺产业贡献力以及增强产业协同力。因此,要做好三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从1到100,进军0到1,就是从原来的产业应用往前做到产业来源。第二篇文章,做好区域到全球的转变(从D向G)。第三篇文章,产业的协同力主要是做好“4+6大于10”的这样一篇文章。

1到100迈向0到1,我们建议做到四个“抓好”:

第一个,抓两头,一头是前沿,一头是产业转化的桥梁通道。

第二个,抓三个转变。一是创新着力点由后往前移,从逆向发展到正向挺进,从市场份额到技术来源,从应用市场份额取胜转到寻根探源。二是由表及里,现在工业互联网、5G赋能制造业,从制造业被赋能的产业变成产业的提升,从外化于形转为内化于心,从企业的运营转到产业的核心。三是由面到基。我们过去重视露出地面的楼,露出地面的整机产品,现在要更加注重楼下边的地基,整机下边的关键部件,原材料、核心器件、工业软件。

第三个,抓产业创新集群。产业创新集群是苏州总结出来的一个新的做法,关键是要打造几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集群。

第四个,抓创新团队的建设,从引进扎根开花一直到最后这个团队能够辐射到长三角。

第二篇大文章,做好从D(domestic)到G(global)。苏州制造业的特点是专精特新,专精特新要做到技术升级,适应未来时代的需要,要做到业务延展,从原来一个环节往上往下延伸变成若干个环节,变成模块,变成系统,变成装置,这样来扩展市场份额。要从国内到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扩展变成全球“隐形冠军”。

第三篇大文章,做“4+6大于10”,苏州制造业特点当中4个县级市在GDP比重超过50%,6个区也各有特点,现在需要4个市和6个区在统筹协调上取得突破,在关联和互动上下功夫,在对接和扶持上多做文章,让各个市各个区的产业相互之间形成更多关联,形成更大的产业链。

我们预祝苏州制造业做好这三篇大文章,能够对现代化国家建设,对中华民族复兴,对制造强国建设做出苏州的贡献。

主持人:非常感谢朱老师作为我们《财经智库》的代表,为我们发布“中国制造苏州样本”的调研报告。我们这期《财经》杂志对调研报告的其中两部分——关于苏州制造的特色以及路径做了转载,报告全文在媒体上也能看到。谢谢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