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王俊寿:化解金融风险需要构建矩阵式、立体化的风险处置框架体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3-10 10:24:22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金融是当之无愧的高频词和聚焦领域。今年两会,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带去了两份提案,分别围绕金融风险处置协调机制、优化国际金融中心营商环境等话题建言献策。在会议间隙,王俊寿接受了南财两会报道组记者的专访,话题触及金融风险化解、“保交楼”、理财破净等方面。

《21世纪》:今年两会期间你围绕金融风险处置协调机制建言献策,而2023年上海银保监局的开年工作会议中也强调了加强重点风险处置应对。请你介绍一下,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哪些成效?还面临哪些难点?为什么加强金融风险协同处置在当下如此重要?

王俊寿: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银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资产脱实向虚、盲目扩张势头得到扭转。上述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在处置风险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化解金融风险“没有一个部门能包打天下”,需要多方协同、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构建起矩阵式立体化的风险处置框架体系,至少包括司法、财政、税收、国资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等全力支持和配合。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提高处置效率,降低处置成本,控制风险外溢,“既要逮到老鼠、又要护好玉盘”,最终实现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以上海为例,去年我们成功清退了辖内某金融机构违法股东股权,监管部门、地方党政、司法机关历时几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最终化解了相关金融风险。这项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难题,遇到无法规依据、无先例可循的情况,各方一起反复研讨、磋商、请示、协调,其中付出的沟通处置成本是很大的。今后,我们在金融风险处置中可能还会面临这种涉及多方的问题,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协同处置机制,共同优化相关政策制度,可能会给风险处置带来较大障碍。

因此,结合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金融稳定立法工作和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实践,这次我专门提交了关于强化多部门金融风险协同处置机制的提案,针对当前风险处置与破产制度、司法诉讼程序、财税政策存在的协同短板,提出完善破产立法和相关配套司法制度安排,优化财政、货币约束机制,强化财政资金介入风险处置的跟踪问效,出台符合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特点的税收规定,扩大允许税前扣除的不良资产范围等建议,希望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一起推动解决这些问题。

《21世纪》:金融和房地产的互动也是金融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支持“保交楼”方面上海银保监局近期做了哪些工作,未来将从哪些方面持续推进?

王俊寿:住房问题一直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民生问题,你提到的“保交楼”金融服务,在全国层面目前关于“保交楼”的专项借款资金已基本投放至项目,同时我们也在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的融资支持。

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银保监局通过“四环相扣”稳步推进“保交楼”工作。一是政策端凝聚多方合力。我们与地方住建委等部门一起组建协调机制,共同研判“保交楼”难点堵点和解决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近3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近3000套住宅的风险化解。二是风险端精准识别拆弹。我们会同地方相关部门制定“一楼一策”方案,通过排摸资金缺口底数、协调贷款有序投放、稳定债务等方式化解辖内若干住宅项目“保交楼”风险。三是民生端倾听社会呼声。去年以来,受住房楼盘无法按期交付影响,部分购房人集中向我们反映银行在房地产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从严查处信访举报核查中发现的银行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广大购房者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四是金融端深化改革探索。我们积极引导银行业逐步扭转以往“垒大户”“摊大饼”的发展模式,通过支持上海“两旧一村”改造,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房建设等举措,着力解决金融服务存在的瓶颈。

我认为,进一步做好“保交楼”工作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畅通金融与房地产健康循环的堵点,逐步降低房企杠杆率、负债率和周转率,对房企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支持头部优质房企发展。另一方面,要压实房企保交楼主体责任,加快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文件全面施行,充分运用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政策,形成项目资金“额度管控、进度划拨、流向可控、政府审核”的运行机制,同时对非法挪用预售资金的不良房企责任人实施严厉惩戒。

《21世纪》:“资管新规”一直备受市场关注,新规发布以来,理财行业出现了哪些变化?去年理财产品“破净潮”引起热议,你认为这对整个资管行业有什么启示?

王俊寿:“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保监会扎实推进理财业务改革转型,理财行业呈现三个“新”。一是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格局“破旧立新”,三是产品“花样翻新”。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近28万亿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关于“破净潮”,确实,去年出现了两波理财产品集中赎回现象,都是因资产价格下跌导致净值回撤、破净引发的负债端赎回。这个现象表面上是理财净值回撤的投资者应激反应,深层次问题还是资管体系有待完善。对行业的启示,我想可以用16个字概括,即“合规为先,风险为本,消保为重,科技向善”。

一是合规为先。资管行业的创新一直层出不穷。所谓“守正创新”,创新是不竭的动力,但根和魂在于守正。守正是道,创新是术。没有道,光讲术,就会出现“伪创新”“乱创新”“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买单”等现象。创新应坚持三原则: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商业可持续。我们提倡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要搞层层嵌套,不要编故事,不要做通道,不要“给别人做嫁衣”。尤其理财产品创新,要坚持“简单、实用、透明”的原则,坚守本源,不可因规模冲动而走上业务异化、乱加杠杆、规避监管的发展歧路。

二是风险为本。去年理财产品出现较大赎回压力,实实在在地考验了资管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从把金融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角度来谋划和推进资管行业,是我们监管部门和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未来资管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系好扣子,练好内功”,练就化危为机的“金刚钻”,揽好稳健投资的“瓷器活”。

三是消保为重。财富管理有句话叫做“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资管行业应当要站在投资者、消费者的角度研发产品、制定规则。但市场上仍有部分投资者、消费者风险意识不够强,打破刚兑后仍期待“稳赚不赔”。因此资管行业还需加强适当性销售和适配性管理,做好风险提示、尽到告知义务,引导投资者、消费者树立长期、科学、理性的投资理念。

四是科技向善。现在行业都在推进数字化转型,都在强调科技支撑,但也出现了很多算法歧视、“信息茧房”等问题。没有发挥科技的正面作用,而是放大了它的负面效应,这是绝对不行的。希望财富管理行业在使用科技手段、运用科技赋能方面,一定要突出科技伦理,坚持科技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