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顾黎烨:创新需要全球产业链的协作

来源:《财经》新媒体 2023-05-24 09:28:19

在设计产品时就考虑到其回收和再利用,这项技术挑战将决定很多公司未来20—40年的发展方向。22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亚太区科技创新部总监顾黎烨(Olivier Guise)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企业创新与科技合作”圆桌论坛上如是说。

1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亚太区科技创新部总监顾黎烨(Olivier Guise)

创新的关键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顾黎烨表示,首先要不断地尝试,并从失败中学习;其次是协作,一个公司或一个行业不能单打独斗,放在全球背景下,创新需要全球产业链的协作,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化工产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生活用品、塑料、服装等,都离不开化工产品,但在目前的环境压力下,需要如何用科技进步引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对此,顾黎烨指出,虽然大家对化工行业还存在着传统的看法,但是化工行业其实是最具创新性的行业之一,企业要要意识到自身责任,开发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如何做到这一点?顾黎烨表示除了开展全产业链的合作,也要赋能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燕冬:先请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的顾黎烨(Olivier Guise)讲一下,因为SABIC是全球化学品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大家知道,化工行业就是起源于包括油、煤、天然气等在内的化石原料的创新使用,但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增长,化工领域的转型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SABIC一直十分重视科技以及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在全球拥有1600名研发人员、20个研发中心。所以我想问顾黎烨,在你所在企业的发展当中,技术和创新扮演着什么角色?  

顾黎烨:非常感谢您刚才的介绍,很高兴今天晚上来到这里。我是顾黎烨,SABIC亚太区科技创新部总监。首先感谢“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感谢广东省人民政府。这一届论坛意义重大,非同凡响,我也很期望跟各位在技术创新方面成为更好的伙伴。

SABIC于1976年成立,总部在沙特利雅得。目前,我们公司全球有超过3万多员工,研发人员超过1600名,有20个研发中心。公司成立的初衷在于,在当时的沙特,天然气还只是石油生产的副产品之一,有人就问,我们怎么能把这些排放到空气中的天然气转化成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SABIC就此诞生了,所以说创新深深根植在我们公司的DNA里。今天,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需要找到更多的淡水、食物、基础设施,还有建筑、交通等领域都要满足90亿人的需求。那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这就是我们公司技术创新需要发挥的作用。

我们要重新定义所有的行业,过去所遵循的线性经济更多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但在未来,我们需要在设计这些产品的时候就考虑到它是否能被回收和再利用,这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会决定我们未来20—40年的发展方向。

张燕冬:在您看来,创新的关键是什么呢?

顾黎烨:在我看来,首先要从失败中学习。另外一点就是协作,我们要认识到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行业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要在全产业链、在行业内、行业之间都实现协作。站在全球视角看,创新需要全球产业链的协作。

张燕冬:现在全球面临着环境和减碳的压力,有些人会“谈化色变”,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根本离不开化工行业。那么在这样的压力下,SABIC如何通过科技的进步不断引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顾黎烨:确实如此,大家对化工行业有一些传统的看法,但化工行业其实是最具创新性的行业之一。我们会通过与客户的接触,不断地开发材料和应用场景,包括手机、电视机、汽车,还有光伏电板、电池、石化产品等。在这些产品的背后,创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要意识到企业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开发一些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理解,我们并没有全部的创新答案,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活动,需要在行业内、跨行业、跨产业链进行协作。

给大家举一个具体例子,在一些人眼中,SABIC和巴斯夫、林德是竞争者的关系,但其实三家企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比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找到更好的化学解决方案。在三家公司的合作项目上,我们希望不依赖传统的技术,而是通过蒸汽裂解技术,实现高达90%的减排比例。

SABIC在中国也有很多的合作项目,比如我们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CPCIF)正合作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借此提升产能、改善技术。对于我们来说,这类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正致力于将线性经济转化成循环经济。不知道各位是否理解我们行业的规模,比如说2亿2千万吨的产能,其中大概有85%不能被循环使用,从而被运去填埋场。如何让这么多的材料实现更低碳的循环,是我们目前努力的方向。

最近,我们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第六研究院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BAPI)全资子公司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准入许可协议。他们拥有一些商业化的技术,比如废塑料油化技术,可以把塑料废弃物变成一种油的产物,这是我们正在合作研究的新的解决方案。

张燕冬:非常感谢,事实上他的要点是在开放中创新,不论是在本行业内还是跟其他行业跨界协作进行新技术的演进,来面对这个挑战。

观众提问:各位如何让企业和学界的联系更紧密?有什么建议吗?

顾黎烨:谢谢你的提问,你提到了我们刚才没有触及的方面,就是企业怎么样和学界、和学生、和年轻人联系,同时向他们介绍公司的实际情况。

以SABIC为例,我们和青年成就中国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开展公益项目,向中学生传递技术创新对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的重要性。目前我们正在南沙推广这个项目,过几天就会面对南沙的中学生开展公众开放日和公益课堂等活动。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到我们的机会。我们在中国启动了一个叫“星耀实习计划”的项目(NOVA Program),通过在大学校园里面做路演,邀请学生一起讨论技术创新带来的好处,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企业在做什么事情,有哪些方面的创新。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

张燕冬:谢谢!最后我想让我们的每一位嘉宾对我们这个环节用一句话作总结,关于企业创新和合作。

顾黎烨:我坚定地相信我们的未来是由创新创造的,而创新需要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