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首席技术官卫昶:企业创新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来源:财经网 2023-05-24 09:32:00

5月20日-23日,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举行。美的集团首席技术官卫昶在22日的国际组织与全球合作分论坛上表示,企业创新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人才是创新的源动力,好的创新生态是吸引人才、更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原始创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有信心,但更需要耐心;技术创新很重要,但支持创新的机制体制同等重要。

1

美的集团首席技术官卫昶

卫昶指出,创新有四个要素: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体系、创新项目和成果。在他看来,过去这么多年来,美的能够高速发展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创新的重视,包括一直努力打造好的创新生态。在创新文化方面,美的在推动创新对现有业务支持的同时,也重视研发的长期布局,有前瞻思维。美的也给予研究人员充分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做新的技术领域探索。

在创新人才方面,美的在全球有35个研发基地,进行了2+4+N的全球化人才布局。2是两个在中国的主要研究基地(广东,上海);4是全球的综合性研发基地(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N就是各个事业部、各个业务单元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

在研发体系方面,美的有一系列的流程和制度支撑高效研发。美的建立了四级研发体系,分别聚焦前瞻技术、基础技术/共性技术、个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美的有四个集团层面的技术组织,分别是中央研究院、AI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研究院和软件工程研究院,并且每一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研发组织。事业部的研发组织主要聚焦个性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中央研究院、AI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研究院和软件研究院则更重视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发。

卫昶指出,企业创新要关注是否能讲技术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需要关注技术是否能落地,有没有竞争力,能不能被用户所接受。卫昶强调,企业应该是创新的主体,既要重视自主创新,也要重视开放式创新,且认为开放式创新是必须的。在过去这么多年,美的一直坚持开放式创新,方式包括与高校形成战略联盟、建立联合实验室、在产业生态链里协同创新等。

他坦言,开放性创新不意味着所有的技术都是公开的。开放式创新通常会对产生的知识产权进行规定和约定。一般来讲创新都是为企业的竞争力服务的,开放式创新也不例外。在布局开放式创新的过程中,美会根据自身业务的需求,选择对外合作伙伴。

卫昶还指出,创新生态特别重要,因为一个好的创新生态,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关键,也能有力提升创新的效率,所以打造一个好的创新生态,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张燕冬:谢谢,全球价值链的衔接,下面想问一下美的的卫总,大家都知道,美的从一个家电的企业,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现在不仅把库卡也收购了,同时也进行了数字化科技方面的转型。还有昨天何享健自己捐出了30亿,成立了科学基金,来支持科研的开发以及科技人员,这都非常值得赞赏。

我想问卫总,在美的的成长过程中,您认为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卫昶:谢谢主持人的提问,也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其实我加入美的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只能从我个人的角度,结合美的在创新领域的一些摸索,给出一些我们的思考。

首先我想创新对一个企业来讲是特别重要的,我想在座的都理解,但是创新又特别的难,尤其当我们讲原始创新的时候,因为它需要大的投入,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如何平衡创新可能带来的机遇以及创新可能面临的挑战?这个其实对每一个企业来讲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那到底这个问题是什么?其实我们再往下剖析一层的话,就是经营或者业务的确定性和创新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任何企业在经营层面都会有明确的目标,比如KPI,增长率等等。但是对创新,尤其原始创新,其实是很不确定的,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答案,这是第一个。

第二、在企业经营层面需要的是高效执行,每个季度都得有业绩。而在研究的层面、创新的层面,很多时候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几年的研发,从时间上是不匹配的。再一个,从投资回报的角度,他们希望能定量,而在研究过程中,有很多的失败、挫折很难定量,因此也是不匹配的。所以归根到底就是怎么能够管理我们研究中的不确定性,提升我们创新的效率,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那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真正达到这个目的,打造一个很好的创新生态至关重要,这个创新生态我个人的观点包括四个最主要的元素:一个创新的文化,是关于创新的理念、氛围、对创新的认同,支持创新、理解创新。第二是创新的人才,人才包括人才的能力、人才的实力、人才的影响力,有一个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创新才能往前推进。第三、创新的体系,这是规则,这是程序,得有一套符合现代研发的规矩和程序,既要能做到简单高效,更要做到科学。第四就是研发的项目和成果,这里讲到的是规划和转化,因为规划是对项目的规划,对研发的规划,研发如果规划不好,后面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再一个是研发的成果怎么能快速落地,快速变成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你的竞争力。所以这是四个创新主要的要素。

在过去这么多年来美的高速发展创新是关键,其实就是在创新领域,怎么打造一个好的创新生态,比如刚才讲的创新文化,要有长期思维和前瞻思维,我们既做短期的对现有业务有支撑的项目,同时我们也部署长期的项目。比如说美的花了十几年,开发出能应对气侯变化的低碳冷媒的空调暖通系统,同时我们现在又在部署5年、10年甚至更多时间,攻克机器人领域的一些核心关键技术,所以这个就需要一些长期思维和前瞻思维。另外,我们研发人员可以灵活弹性的工作,可以做他们自己想要做的一些摸索、探索的工作。对我们的研究人员不再强化KPI,而是更多的注重他们的能力和表现。再一个对研究组织,我们不特别关注它半年、一年的表现,而更在乎它长期的表现,所以这样,逐渐打造一个真正的支持创新,包容创新的一个文化,一个环境,这是一方面。

人才,美的对人才一直特别的重视,我们现在在全球化进行人才布局,全球有35个研发基地,我们叫做2+4+N的全球化人才布局。2就是两个在中国的主要研究基地,一个在广州的顺德,我们的总部,再一个就是在上海,这是两个中国的人才基地。4就是全球的综合性研发基地,一个在美国的路易韦尔,再一个在日本的大阪,还有德国的斯图加特,还有一个在意大利的米兰。另外+N就是我们各个事业部、各个业务单元根据自己的需要,比如在韩国,在巴西以及其他的地方,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这是我们全球化的人才布局。

再一个是研发体系,我们怎么能高效做研发,美的打造了一个四级研发体系,分别聚焦前瞻技术、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再到个性技术和产品。美的有四个集团层面的技术组织,一个是中央研究院,一个是智能制造研究院,一个是AI研发中心,还有一个是软件工程院,我们每一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研发组织,包括开发和研究。事业部的研发组织主要做产品开发和个性技术的开发,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央研究院、AI研究院和软件研究院更多重视共性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研发,中央研究院还注重前沿技术的研发,这是我们的研发体系,有一系列的流程和制度支撑高效研发,这是关于美的的研发体系。

张燕冬:非常感谢!听起来美的科研投入非常大,另外从体系上也较为成熟,你刚才讲到确定和不确定的结合,长期和短期的结合,在四要素方面提到文化、人才、体系、研发的项目和转化的问题。其实我们前几年一直在美的调研,我们跟美的的很多部门也非常熟悉,我现在想问的话,美的的研发机构和我们高校以及我们正常的研究院,就是正式的研究院,像中科院这样的机构有什么区别?

卫昶:谢谢!区别还是很大的,研发可以分为研究和开发,对于高校、中科院这些研究机构来说,他们注重研究部分。研究更多的是一个知识的获取,是一个经验的获得,他们很在乎对未知领域的理解和了解,很多时候是科学家的自驱力、好奇心来推动,他们的目的是了解理解未知的世界,理解了解大自然。他对理解的东西、了解的东西有什么应用不是那么重视,所以这是研究。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它也要做研究,但它同时要关注或者更要关注研究的东西能否转化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或者是其他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东西,这点是特别重要的。企业的研发更注重技术是否能落地,技术有没有竞争力,技术能不能被用户所接受。从研究的角度来讲,很多时候,他们注重的是知识的获取,而从创新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多的是注重市场的竞争力。

张燕冬:我们能不能说,企业的创新事实上最好还是以企业的需求为驱动力,企业再去找相应的研究机构或者是高校合作,但主动权必须掌握在企业里面,能不能这样说?

卫昶:我完全同意。我一直主张企业是创新主体,只有企业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从创新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应用驱动,市场驱动,作为一个企业,我知道市场的需求,行业的走势,我也知道竞争对手的布局,所以企业根据需求来布局研发。但是另外一种所谓的技术驱动,就是我有一个好的技术开发了,希望能够找到这个技术的应用,比如说石墨烯做储能电池、做导热或者做其他材料的应用,这是技术驱动。不管是应用驱动、还是技术驱动,从企业角度来说,它要看到这个东西能够给它的企业带来竞争力。

张燕冬:非常感谢,事实上他的要点是提出了在开放中创新,在本行业还是跟其他跨界的行业一些新的技术的演进,来面对这个挑战。关于这一点,我想问问卫总,这种创新,事实上刚才我们在聊的时候也提到了,企业的创新,好像是哪位老师说的,我往来,企业的创新是Open的,但是研究机构的创新是oscillation的,你如何看美的的创新?无论从现在还是未来? 

卫昶:从我的角度或者是美的的角度来讲,开放式创新是必须的,其实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有能力做所有的创新,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汇集所有的最好最优秀的人才,开放式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美的在过去这么多年,一直是坚持开放式创新,我们开放式创新的一种形式是和高校形成战略联盟进行重点攻关,当然攻关领域是助力美的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产品力相关的。第二个是建立联合实验室,这个和高校老师一起来推动,包括院士工作站,我们有多个院士工作站;第三个,更多是通过一些具体的项目与在这个领域里面有建树的教授和科学家进行配合来做,这些是和科学院所和院校来合作。我们在整个产业生态链也有开放式创新,比如说跟供应商一起进行开放式创新,也是很重要的。

张燕冬:非常感谢,事实上不仅是在开放中创新,同时也在开放中提升自己,形成更好的一个合作环境,事实上是一个创新生态。关于创新生态,你要不要讲几句话?

卫昶:创新生态特别重要,因为一个好的创新生态,有几个层面,一个是对人才的吸引,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是特别重要的。第二个特别好的创新生态,对创新的效率是很重要的,所以一个好的创新生态,我觉得是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最根本的体现。

张燕冬:非常感谢!没有想到这个环节开放式创新成为大家的共识。现在也有一个悖论,现在很多企业,大企业的研发,事实上相对是在保密中进行的,这两个概念有没有冲突?谢谢!

卫昶:我觉得刚才你说的也是一个事实,开放性创新不意味着所有的创新都是公开的,因为对一个企业,它的竞争力最终还是体现在一些技术,技术knowhow,技术的创新力,包括专利的保护上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从技术竞争力的角度而言不可能将所有的技术公开,但是这个和开放式创新是不矛盾的,因为开放式创新是由企业主导的,根据自己的需求,根据我们合作伙伴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和实力,针对性的匹配,并在相关领域获得知识产权,提升竞争力。

开放性创新不是说企业不创新,把创新都给外部,不是的,开放性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这个布局的过程中,有些自己企业擅长的自己创新,自己企业不擅长的,对外合作。即使在对外开放性创新当中,相关的合作单位依然有保密的义务,并不是说开放性创新,这个创新就可以完全对外公布的。

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其实开放性创新有两种,一种在科学研究方面,一种在技术开发层面。科学研究方面,很多时候开放性的,比如教授联合做一个项目,他们更多的是注重于知识的共享,而对于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它是有一定的约束的,包括知识产权的归属,包括利益的分配,它更多在乎的是共赢,所以一个是共享,一个是共赢,是不一样的。

提问:各位好,我是HUSG的research fellow,因为我自己也在做经济学相关的研究,但是我们也会在研究中研究很多,比如绿色金融,刚才各位提到的,就是一些很创新的问题,但是其实我感觉是没有跟业界有一个非常紧密的连接。

比如我们是做CCER的研究,因为你也是《财经智库》的负责人,我觉得可能目前的现状就是,我们进行的绿色金融或者绿色经济,各位如何让业界和学界的联系更紧密?有什么建议吗?

张燕冬:业界和学界,也就是说企业和学界更紧密的联系,你们有什么建议?

卫昶:其实这就是双向的,我没有太明白,希望你们怎么和企业连接,还是企业和研究者连接?

提问:双向的。

卫昶:我觉得是这样,首先在立题的过程中,比如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讲,如果想解决一个问题,那你首先要理解、了解业界或者工业界存在的问题。刚才张总就说了,她原来一直在了解美的,所以当你去研究一个问题,你不需希望它是空中楼阁的话,你就希望它能够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吻合,能够匹配,这个时候你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然后你再说这个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所以这个研究是特别重要的。

另外一个,很多时候是从企业的角度,其实很多时候有很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包括美的,有些做法觉得还挺独特的。因为我们没那么在乎能不能把它变成一个理论,但是也可以从企业的实际做法,看看有没有一个能够概括、推广的,或者能够给企业更多方向性、理论层面的指导。

张燕冬:谢谢!我们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最后我想让我们的每一位嘉宾对我们这个环节用一句话作总结,关于企业创新和合作。

卫昶:企业创新对企业的生命和竞争力至关重要,而创新一个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好的创新生态对吸引人才、保留人才至关重要。创新有很大的挑战,需要信心,但更需要耐心,创新很重要,支持创新的机制体制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