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珺:航运、贸易和金融的耦合发展是打造自贸区的必经之路

来源:财经网 2023-07-09 09:14:22

7月8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财经》、《财经智库》承办的“2023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举行。国际商会巴黎总部银行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徐珺会上表示,航运、贸易和金融的耦合发展是打造自贸区的必经之路,但也任重道远。

1

国际商会巴黎总部银行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徐珺

徐珺认为,尽管中国是世界航运大国,但是航运金融的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国际贸易、航运、金融中心的经验。中国目前在贸易和航运方面具有领先的机遇期,有很多政策支持,自贸区可以“借力”。此外,要发力创新的引领,包括政策制度、数字化以及可持续绿色发展。 

“作为自贸区,对企业入驻最具吸引力的首先是政策优势。税收政策、外汇政策、通关便利化都是关键环节;其次是数字化,包括在贸易单据、贸易金融、航运金融等领域的数字化;航运、贸易、金融复合型人才也是必须项。”徐珺表示。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徐珺:今天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这是一个财富论坛,从早上到现在,我深感这也是一个精神财富聚集的论坛。首先,我认为,青岛自贸区提出“航贸金”的概念对于自贸区的发展是非常切题的。应该说,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的耦合发展是是打造自贸区的必经之路,而且任重道远。我下面粗浅地谈三点建议:

刚才张司长分享了非常深入的一些观点,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我还是第一次从张司长这里了解了中欧班列的来源。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借鉴。一是借鉴世界先进的航运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先进经验,第二是借鉴国内其他自贸区的良好实践。张司长刚才分享了新加坡、惠普的案例,这实际也是在讲借鉴。

应该来说,尽管中国目前是世界航运大国,但是我们的航运金融的建设仍然在初级阶段,和世界领先的航运金融中心相比,刚才张燕生教授也提到,像纽约、伦敦、新加坡等,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我想谈一下英国。2019年,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宣布建立自由港,目前已经有8个在运营。英国政府在自由港建设过程中给予了多项政策支持,包括税收减免、创新激励、优化监管、贸易推广、便捷通关等等。例如,在创新激励方面,各个自由港的管理机构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协助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比如说,为了实现2050年的净零碳的目标,蒂赛德自由港和国际商会、出口研究所、大学等等机构合作,建立了数字贸易中心,来协同多方共同对一些新兴技术进行测试。

另外,刚才张司长提到了新加坡的经验,我还想再谈一下新加坡,因为新加坡的不少经验都非常值得借鉴。除了张司长介绍的经验外,新加坡在贸易数字化推进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例如,新加坡政府与国际商会、WTO、亚洲开发银行等多方合作,与多国签订了数字化合作协议,并与各国际组织、政府和行业参与者合作开发了技术和法律的框架,能够跨不同的贸易平台和格式在公共区块链上交换数字贸易文件。国内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自贸区在航运金融中心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例如,今年5月份,厦门自贸区颁布了《加快推进航运金融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细化推动措施,特别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航运金融中心。

第二是,借力。一是借力自贸区的特殊的政策优势,二是借力中国在航运及贸易领域的领先机遇期,三是借力“一带一路”动议及RCEP等多边协议的政策红利。

尽管现在全球经济下行,悲观情绪比较浓厚,但是我认为中国还是具备发展航运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的。因为亚洲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航运中心的东移,中国在全球港口吞吐量上已跻身前列。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青岛港2022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都超过2021年,并且超越广州港,位居全国第四位。所以青岛自贸区是具备充分的发展潜力的。另外,根据克拉克森研究预测,全球海运贸易量已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未来十年船舶投资需求将达2.3万亿美元,到2050年共计4.2万亿美元,中国船队和手持订单规模总和也已经超越希腊船东,成为全球第一大船东国。在当前贸易需求下,未来海运需求带来的运力需求仍会上涨,环保法规生效后船队更新迭代也会带来巨大投融资需求。此外,国家层面看,我们出台了系列支持航运、贸易等政策,在此我不再赘述。

第三是,引领。一是创新引领,刚才张教授也提到了。创新引领包括政策制度创新,青岛自贸区在这方面的成效已经非常突出了,但是我觉得可以再进一步在数字化、便利化措施、贸易金融和航运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发力,做更多的尝试。二是可持续绿色发展。由于现在碳排放的要求,未来可持续绿色发展一定是重要发力点。三是普惠贸易金融的推动。在世界贸易的发展中,中小企业是主力,只有做好中小企业的支持,才能支撑起全球供应链。这也是航贸金耦合发展中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

Q&A:

Q1: 袁雪:接下来一轮讨论,其实我们也通过一些报道,或者排名,也可以知道,通过在全球航运中心排名上,如果单从货物吞吐量这个方面来看,青岛可能排在非常前面的,但是如果考虑软件服务,比如说像保险、保理、融资方面可能相对供给能力会欠缺一点。所以我们想请各位专家,你们觉得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包括有可能怎样来提升这方面的服务,帮助青岛在软硬件竞争力方面,全面向国际航运公司迈进?

徐珺:第一个,作为自贸区,对企业入驻最具吸引力的是政策优势。税收政策、外汇政策、通关便利化都是关键环节,如果这方面我们能领先,一定会产生集聚效应,对国际贸易量的增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第二,关于数字化,我还是想再提一下数字化的事情,包括在贸易单据、贸易金融、航运金融等领域的数字化。目前欧美等国家都在如火如荼地推动数字化。以英国为例,英国脱欧之后,他们在数字化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根据《英联邦互联互通议程》报告,如果使用数字贸易文件,可使54个英联邦国家之间的贸易增加1.2万亿美元,这是非常巨大的增长。现在全球国际贸易中,仍然以纸质单据使用为主,所以我们自贸区建设中可以考虑尽量精简纸质贸易单据要求。在疫情期间我们感受特别深刻。我们处理国际贸易结算时,发现由于断航、断邮件,导致进出口企业贸易结算单据传递困难。国际贸易环节中,很多政府部门都需要纸质单据,对贸易结算效率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所以,国际商会在大力推动数字化贸易工作。第三,体现专业性。既然要打造自贸区“航贸金”基地,那么航运、贸易、金融复合型人才也是必须项,可以充分利用青岛地方及国家的航运学术资源优势,打造航运、金融、贸易复合型人才高地,同时加强国际合作。

Q2:袁雪:您强调的还是国际合作方面。我想追问一下,您刚才说可能需要航运、金融,尤其注重互联互通,包括需要一些国际性协议的打通,目前同张老师所说,我们现在面临的整体形势,贸易形势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您认为国际互通还是成为我们一个重点突破的地方吗?

徐珺:尽管我们面临中美贸易战等诸多冲突,但是不少国际组织还是相对中性的。例如,国际商会、WTO、联合国贸发会、多边开发银行等在疫情期间开展了大量的合作工作,积极推动国际贸易领域的合作发展。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主动参与国际组织的这样一些项目,加强接触,深化贸易促进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