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仲伟:服务型制造以制造为核心,在制造的基础上把服务融合进来

来源:《财经》新媒体 2023-09-23 22:45:22

9月23日,“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服务型制造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罗仲伟认为,制造是根基,要在强制造的基础融合服务,所以服务型制造与制造型服务相对的概念。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服务型制造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罗仲伟

在罗仲伟看来,当前推进制造业变革的重大技术实际上至少可分为四大类,即智能技术——解决的是机器自学习自适应问题;数字技术——解决识别、运算、加工和显示问题;网络技术——解决获取信息及连接问题;绿色技术——解决环境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罗仲伟还表示,制造和服务融合的关键是要真正从需求的角度来考虑供给。其实,从需求来看纯粹的制造是一个极端,纯粹的服务是另一个极端,两者间是一条光谱。任何需求一定是在纯粹服务和纯粹制造中间的某一个领域,它一定是某种服务和制造的比例组合,只不过越靠纯粹制造那一端制造的比重越高,越靠纯粹服务这一端服务的比重越高。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袁雪):现在所说的生产性服务业是融合概念,融合就分孰轻孰重,到底是谁为谁服务,关于这个词它也是有不同的概念;一个叫生产性服务业;一个是服务型制造业。我想问问罗老师到底谁是基础,谁又是最终目的?

罗仲伟:很多概念并不清楚,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它是从20世纪90年代从服务业里边衍伸出来的概念,也即服务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性服务业,一类是生活性服务业,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是围绕着第二产业生产制造过程,或者是第一产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提供专业性服务,内容很多,而且比生活性服务业要更复杂更专业,需要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就更强。这是服务业里通过分工衍生出来的新行业,它是服务业。但生产性服务业本世纪国内开始重视,特别是现在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重任,就着需要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专业性指导和帮助,向制造企业赋能,所以现在非常强调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

服务型制造并不是一个产业,它只是产业融合中的一个内容。实际上,随着我们对制造业对产业认知的提升,另外一个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进入了一个融合的时代,过去产业分化越分越细,现在产业是逐步走向融合、协同。

服务型制造只是产业融合概念中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中国概念,就是不离开制造,以制造为核心,在制造的基础上把服务的内容给加进来,融合进来。所以这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产业形态。它的核心还是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西方也在进行这样的转型,主要是跨国公司,他们叫制造业的服务化。这个对中国来说就不合适,我们有可能因为制造业的服务化就都搞服务去了,就把制造丢掉了。而我们认为,制造是根基,要在强制造的基础上去融合服务,所以提出来是服务型制造。与它相对的概念,也就是制造性服务。

制造性服务业讲的是原来做服务的企业,反过来他们向制造业渗透,比如现在新能源汽车里的造车新势力这一波,就是一些网络的公司,很多的网络平台、网络服务商,他们反过来开始向制造业渗透,这就叫制造性服务,所以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主持人(袁雪):刚才罗老师所补充的一点,对这个市场需求的理解,这个产业融合带来一些重大变化,可能以往都是企业有能力生产,有什么能力就会生产什么,现在可能更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然后根据企业对市场的理解,反向组织资源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已经是一种生产模式的巨大转变,但这种转变对于企业来说,挑战在哪里呢?

罗仲伟:这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模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改变了,我们现在已经正在从工业经济时代向数智经济时代转变。数智经济时代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工业就没有了,而是意味着制造业要按照新的机理、新的方式来运转。所以首先要从头脑上改变,改变传统工业经济的思维方式。过去我们讲隔行如隔山,觉得不可逾越,但实际上现在要跨界,就是要融合、协同。这个时代是这样的,因为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了融合、跨界的手段。

东莞也有很好的例子,很多企业的实践已经远远走在政策和理论的前面。东莞厚街的一家叫慕思的企业是做床垫的,但他把名字都改了,现在叫做“睡眠健康管理专家”,提供睡眠解决方案。慕思认为,从需求角度来说,消费者需要的是睡眠,床垫并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东西,它只不过是睡眠的载体。这样来思考,所以慕思就应当是一个睡眠健康的服务专员,提供这样的睡眠解决方案。

我去看过,整个床垫的生产已经全自动化,这个在技术上不难,关键是商业模式改变。他们目前在做慕思连锁酒店,针对的是全国上百万的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成天在全国各地跑,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断换旅店而影响睡眠。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给用户个人化定制的睡眠方案。睡慕思在各个城市的连锁酒店,就能根据你的实时生理指标配置床垫、枕头,根据你的个人习惯设置睡眠环境。这样一来,通过满足特殊的睡眠需求而黏住了这些客户。慕思也不是不做床垫了,高端的床垫仍然在做。但他整个业务的模式已经发生改变,其背后是制造思维发生改变。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传统的制造。制造是生产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物理产品,服务则是满足体验需求,一个是物化劳动,一个是活劳动,两者间是存在差别的。

制造和服务融合的关键是要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来考虑供给。其实,从需求来看,纯粹的制造是一个极端,纯粹的服务是另一个极端,两者之间是一条连续的光谱。任何需求一定是在纯粹服务和纯粹制造中间的某一个领域,它一定是某种服务和制造的比例组合,只不过越靠近纯粹制造那一端制造的比重越高,越靠近纯粹服务这一端服务的比重越高。

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应当是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业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有可能融合服务,而并非要做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阶段才能融合。任何一个企业无论规模上有多大无所谓,都可以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关键是你把你所服务的对象要想清楚,这是一个。

另外,无论是制造业中按照技术经济特征分类的零散型制造、还是流程型制造,都可以融合服务要素。还有比如说我们刚才两位老总讲的,他们都是针对B端的,为生产端提供产品,可以做服务型制造,为C端提供产品仍然可以做服务型制造。

所以,只不过是程度多少而已,而不是说不能做,关键是背后思维转变,观念要改变。

现在技术进步带来的是一个加速的时代。这个加速的时代为我们带来的是时间紧缩,空间崩溃。开个玩笑,美国一个城市今天发生枪战,那个城市的美国人都不知道,可能全中国人都知道了。信息通讯和交通的发达使空间和时间的物理障碍已经大大缩小了。

实际上,当前推进制造业变革的重大数字技术实际上是不同的几种技术,至少可分为四大技术,即智能技术——解决的是机器自学习自适应问题;数字技术——解决识别、运算、加工和显示问题;网络技术——解决获取信息及连接问题;绿色技术——解决环境对我们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有人说先要有数字化,数字化后才是智能化,我觉得似乎不是这样的。核心在于企业为满足特定需求所开展的业务是什么。我同意刚才几位老总说的,不是为了用这些技术而投资技术,而是这些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如何服务于业务,服务于生产过程。

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的背后的核心还是要以业务导向。另一方面,一企一策,没有一个泛之四海皆准的模式,这个企业做得好,你不一定做得好,所以你一定要按照自己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去选择合适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融合化和数字化智能化并不是同一回事。数字化、智能化中四大技术的运用所解决的是生产力问题,是提高生产力的技术工具应用,而融合化则是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

作为这种原来是两个不同的部门,两个不同的行业,要能够融合起来,这个背后要解决的是一个生产关系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包括我们企业的战略要改变,资源配置方式要改变,生产组织方式要改变,生产流程要改变,人力资源管理要改变,财务核算方式要改变,等等。我们所观察的一些企业都在进行这样深刻的组织变革,这已经和传统的工业不一样了。

从政府而言,整个产业组织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区域产业治理面临极大的挑战。

主持人(袁雪):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可能是这个世纪后我们才开始关注的一个问题,可以说中国可能它的起步并不算太早,但还是有它的一个优势,包括咱们巨大这种制造业的规模,完善的这种产业链供应链的配套,以及整个中国制造业这种海量的应用前景。请您给接下来产业融合的一些寄语或者预测一些未来的方向。

罗仲伟:关于生产性服务业,过去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由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来提供,包括技术、管理、商务、财会、法务、咨询等等,甚至招聘都是由这些机构提供。但现在一些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已经通过知识积累的外溢,向同细分行业的中小企业输出转型升级解决方案、工业技术解决方案、工业设计能力、专业检验检测能力、供应链能力等,这也成为生产性服务的一个来源。所以除了像吴老师那边,他就是专业的第三方方案提供商,还有一些龙头企业核心企业把自己的一些行业内的知识向中小企业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