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个人养老金制度补齐第三支柱短板

来源:《财经》新媒体 2023-12-08 09:21:19

12月7日,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指导,《财经》《财经智库》、财通汇主办的“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增长与开放”。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在会上表示,老龄化、第一支柱回归保基本、第二支柱的覆盖率比较小,以及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出台第三支柱这个政策的原因。

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董克用的评价为“平稳有序、成绩斐然”,可以从从四点来说明,第一点就是它补了一个制度上的短板,第二是参与人数一年突破了四千万,第三就是金融机构很积极,最后就是因为个人养老金的推出,使得全社会更加关注养老问题。

董克用认为当下还是存在一些挑战的,首先就是开户的人多,缴费的少,所以我们要关注两头。从制度本身来看,个人养老金是一个持久战,不是速决战,大家理解了,外界环境更好一点了,就会更多的参与。对于机构来讲,要想使大家更好的参与,还是要考虑更多的产品更优质的产品,方方面面一起来努力,就能够把我们第三支柱行稳走远搞得更好。

1

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董克用:谢谢主持人,谢谢论坛的邀请,我可没有做出什么重大贡献,我们只是做了小小的研究,为决策做小小的贡献。我觉得第三支柱去年11月25号正式上线,名称是个人养老金,2018年的试点叫做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推出现在一年了,这个论坛做这么一个分论坛非常好,大家分析一下一年来的成就以及存在哪些挑战,下一步怎么做,这个制度出台的初衷是什么,这样就好评价了。为什么要出台个人养老金呢,刚才主持人黄总说了,最大的背景就是我们的人口老龄化,因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的退休政策和改革开放以后慢慢的建立起来的基本养老保险都是现收现付的制度,现收现付就是代际抚养,年轻人缴费给老年人,大家现在看到了未来我们国家老龄化速度会加快,从现在开始今后三十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的比重会迅速的从现在的14%增加到20%、25%、30%,而且可能达到35%,这样一个比重可能会长期存在,我都用的词是“可能”,因为人口预测是预测。如果我们的年轻人早结婚、多生孩子,都生三个,情况会发生变化。如果不是这样,有可能现在的预测就变成真的了,65岁及以上人口在人口中的比重就会非常多,将来可能出现一个在职人员缴费要供给一个退休人员,这就压力很大了。

发达国家早就经历了这个过程,因此他们就在讨论积累型的养老金,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叫职业养老金,由雇主主导的,咱们叫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然后就是第三支柱,个人主导的个人养老金。为什么要有个人养老金呢,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主要是为了弥补第二支柱的不足和为了使得更关注养老的人再有一条新的渠道去多存一点钱。因为企业年金是企业主导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去做。新创的企业,三五个人的微小企业生存还是问题,他不可能去想做企业年金这个事情。有些有能力但是不愿意做,各种原因,今天就不讨论了。所以很多人就没有办法,只有基本养老保险。我们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慢慢的定位在了保基本,什么叫保基本?我们做了个统计,都用的公开数据,统计年鉴的数据。这个指标叫做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分子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退休金,分母是企业在职人员的平均工资,上面那群人是退休的,下面那群人是在职的,这个替代率告诉大家过去五年大概浮动在43%-42%这个比例上,也就是说如果你一个月挣一万,咱们说的高一点,你退休的时候期待的就是4400元,4400元在北京够不够呢,我想保基本也够了,吃饭等等,但是你要想比较好的退休生活,你原来一个月挣一万,你要使生活水平不下降,起码替代率要达到60%最好70%,显然有差距,靠第二支柱来补。

但是咱们国家企业年金第二支柱的覆盖面很小,大家可能不太清楚,我们企业年金虽然搞了20年,但是我们的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只占了参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的7%左右,也就是90%多的企业职工并没有第二支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再考虑到我们近年来就业增加最多的并不是那些大的正规单位,我们更多的是平台就业,平台就业2亿人了。平台就业者多个雇主,所以他不可能建立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所以这种情况下,老龄化、第一支柱的基本回归保基本,第二支柱的覆盖率比较小,我们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需要国家出台第三支柱这个政策,我个人理解是这样一个背景。

出台一年,这个制度怎么评价呢,我觉得是八个字,平稳有序、成绩斐然,还是平稳有序的,成绩还是很好的。因为任何一个新制度出台不可能非常完美,,这样一个大制度涉及面这么多,这么复杂的制度出台,我觉得还是平稳有序的。从四点说明这个问题,第一点就是它补了一个制度上的短板,刚才我讲了,发达国家基本都走上了一支柱、二支柱、三支柱,国家主导、雇主主导、个人主导,过去我们没有第三个支柱,这次我们补上了这个短板,开拓了一个赛道,这个赛道既可以对特别关注自己退休收入的人可以多存钱了,有这个渠道了,个人情况不一样,愿意早存的年轻人也可以存了,所以是个新的赛道。制度这个短板补上之后其实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我个人认为,过去没有这样一个赛道,而我国城镇职工有世界上最多的个人账户,大家数一数,咱们的基本养老保险里有个人交的个人账户,现在费率8%,如果你有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又是个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里还有个个人账户,公积金还有一个个人账户,再加上新开的个人养老金,五个个人账户,这里面有没有共性?显然有共性,所以你就可以想象如果慢慢的发展,这样一个平台搭建之后,这里面能否合并、简化?有共性的东西就可以一起来做了。

所以我说第一点,制度补了一个短板,对未来的发展有非常大的空间。第二点,参与人数,短短的一年大家都看到了公开的数据超过4千万,而且每天还在增加,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马上到年底了,年底又该个税申报了,,本人预测到年底开户的人数会超5千万,。大家知道企业年金,我们做了20年,覆盖了3千万人,这个一年就突破4千万了,我觉得这还是一个挺亮眼的成就。

第三就是金融机构很积极,今天到了这个时候还这么多人坐在这里听第三支柱,一个原因就是金融机构对这件事还是非常关注的,2018年试点的时候只是保险能够做,叫做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而个人养老金已经面向金融机构的银证保,银行的理财产品、基金产品、保险产品,到现在为止加起来700多种产品了,短短的一年提供了700多种产品让老百姓选,这个也非常不容易。再有就是正因为个人养老金的推出,全社会更加关注养老问题,也更加关注养老金问题,这个政策出来之前大家没那么关心养老问题,一提出个人养老金,自己要去开户要去存钱,大家一定去问为什么,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们是面临老龄化的挑战,这就要国家企业个人一起上,各自都要发挥各自的力量,全社会很关注。我觉得这一点就非常好,只要大家关注问题了,那就能够更好的应对挑战

时间有限,就不多说成绩了,还得说说挑战,确实遇到一些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开户的人多,缴费的少,户是开了,我们有信息账户和资金账户,商业银行很积极推动各种方式,开户人超过4千万了,但是真正往里放资金的还是不太多,1千多万人。同时还有一个现象就是钱放进去了,放多少呢,放的也不多,不是税优的标准每年12000元,目前平均每个账户缴费2000多块钱 我觉得这也正常,因为主持人讲了,咱们个人养老金是一个持久战,不是速决战,大家理解了参与了,外界环境更好一点了,人们会更多的参与。大家都知道,这一年资本市场的表现不那么好,大家把钱放进去之后,有些觉得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所以大家感受不好,需要一些时间慢慢的化解这些问题。从制度本身来看,刚才主持人讲了,有没有完善的空间呢,我们期待还是有一些完善空间的,比如怎么样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要关注两头。

如果想 让现在交个人所得税的这批人们更多的参与,那你就要注意你的免税额度够不够,高收入的人感觉一年交12000元还不够多。我国更多的还是不交税的人,因为我们国家的个税不是税收的主要税种,我们主要税种是增值税,我们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税收的比例不高,据统计在10%左右,有时候不到10%。所以很多人并不缴纳个人所得税,正如老百姓说的,个税起征点一个月5000元,再加上七项税前扣除,赡养父母的税前扣除还提高标准了,真正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范围就小了。不用交个人所得税的那批人怎么办呢,特别是边缘的,有时候会交一点,有时候又不交,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EET吗,还是要坚持他交了这个钱几十年领取的时候还要交那3%的个人所得税?我觉得也可以思考,就EEE算了,老百姓拿出自己的钱来存进去,十几年后才去领, 那是为了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补上替代率的缺口。所以,不如采取EEE政策,或者也可以这样考虑,咱们把刚才说的增加的额度和税收更优惠的政策通盘考虑,一方面提高额度,从12000元到高到24000元,但是12000元就EEE了,而高那个12000元为EET,富人得交税。这在技术操作上没问题

如果我们这个制度能够覆盖到更多的人群,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些补贴的办法?财政补贴缴纳个人第三支柱也不是没有惯例的,比如德国的里斯特养老金就是采取了个人交国家补,而且补的时候还考虑了你有多少子女,你是两个孩子还是三个孩子,多生孩子多补,看到这个做法我就想起来咱们国家现在也希望年轻人生三胎,能不能考虑一下补贴?再告诉大家,其实我们国家也不是没有个人缴纳财政补贴的养老金制度,只是大家没关注。我国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缴费端就是个人缴地方财政补,而且是多缴多补,这不就是补贴型的第三支柱吗?各种方法都有,我们期待着有所改进。

对于机构来讲,要想使大家更好的参与,还是要考虑更多的产品更优质的产品,使大家感觉好一点,这方面其它几位都是专家,一会听他们谈。政府、企业、个人, 方方面面一起来努力,我觉得就能够让第三支柱行稳走远搞得更好,我就先讲这些。

黄格非:我们还想探讨一个关于女性养老金融的问题,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戈尔丁研究了女性劳动力市场和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一视角延伸到我国的退休和养老金领域,可以发现存在相似的问题,由于中国的女性比男性提前五到十年退休,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相比其他发达经济体也比较早,工作年限早会导致女性积累的养老金水平较低,而女性的预期寿命又较长,已经超过了80岁,而且还会逐年增长。这可能会使得女性的养老金融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想请教各位专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先有请董老师。  

董克用:谢谢主持人,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前年财经杂志给我做了一个采访,谈养老金的问题,其中就谈到了何时退休,当时我就谈了一个观点,我说要把何时退休这个主导权最终还给劳动者,这样才合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当时举了个例子,重体力劳动者16岁就出来打工了,你让他干到65他干不动,但是一个博士,按照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一天都不差,30岁才就业,你也让他60岁退休,也不公平,他处在正好可以干的时候。今天这个问题更好,当时我还没有谈女性的问题,今天这个问题主持人提得更好,我们国家女性的劳动力,她退休的年龄不敢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比较早的之一,50岁,有些是55岁。我们这谈的是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按照现行政策养老金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缴费基数高低,这个取决于你的工资,第二个因素就是缴费的时间长短,叫长缴多得。所以如果将来女性有了选择,现在是50岁或者55岁就退,如果有了选择,我倒是觉得从边际效应上来讲有可能女性延迟退休的边际效应可能比男性大,为什么呢,因为多缴了一年延了一年,不但你的工资增长了,而且你的养老金的基数增长了,你多了一年的缴费期。刚才主持人讲了,一般女性比男性活得长,全世界都是这个规律,这么通盘考虑,它更有利于解决女性这个问题,退休太早实际是受损的,也是一种不公平。反过来说我们还是要把选择权还给个人,你自己去判断,是回家抱孙子还是多干两年呢,这是一个权衡,是家庭还是就业,这是我们劳动经济学中一开始就谈的问题,你要做出这个选择。但是我们的制度安排上要公平,不能说你到某个年龄就不能干了,这个不行,要把这个权利还给劳动者,政策会鼓励你晚领一点,你一定要早领也应该可以,你有做留在家庭还是就业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