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仍将是新一年货币政策主旋律

来源:财经网 2024-01-23 14:47:49

央行公布2023年12月份的货币、金融数据。从货币情况来看,1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为年内最低值。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3%,与上月持平。其中M2从2023年2月份的12.9%的高位一路下滑,M1也从1月末的6.7%逐渐滑落到目前的水平。

这一变化,其实更反映了目前货币流通的状态,尽管货币政策不断推出放松的措施,不过,一方面货币宽松在稳健政策基调之下,仍属于一个收敛的状态;另一方面M2与M1剪刀差仍然较大,表明货币政策效果仍然不够理想,缓解货币空转的现象,仍需时日。

特别是,四季度以来,货币增速回落的情况其实并不意外,在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按兵不动”的情况下,货币增速难有持续扩张的动力。同时,在M2与M1剪刀差仍然较大的情况下,此前货币投放的效果仍没有显现出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此前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也提到过,仍在于目前国内利率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存在一些套利行为;也和市场信心不足、预期不稳有密切关系。这一情况意味着,政策效果的显现仍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市场信心的恢复。这是四季度货币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

从银行口径的人民币信贷来看,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其中,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少增2401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量减少,一方面在于2022年末政策变化带来的基数增长有关;当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实现预期仍然不稳定。同时,考虑到M1增速维持在低位,都进一步揭示了当前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矛盾。另外,M2增速持续下滑,加上12月份CPI继续维持负值,可能会带来央行在一季度进行降准或者降息,以降低实际利率,并进一步激发市场的融资需求,维护经济稳定。

实际上,央行在四季度多次谈到,在货币存量达到292.27万亿元高位的情况下,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速,越来越困难。央行多次谈到优化存量,提高效率的政策思路,意味着未来对结构性政策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这不仅包括增量方面的结构性工具的发行,也包括存量信贷结构的逐渐调整。这一变化实际上也是央行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结果。目前的货币政策作用其实更主要是起到“稳”的作用,而“进”的角色更需要财政政策发挥作用。

在社融方面,数据显示,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12月份社融增量为1.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169亿元。初步统计,202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多3.4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2.22万亿元,同比多增1.18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206亿元,同比少减304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99亿元,同比少增338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576亿元,同比多增757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84亿元,同比少减162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63万亿元,同比少425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9.6万亿元,同比多2.4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931亿元,同比少3826亿元。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169亿元。

从社会融资规模变化的情况来看,尽管社融增速达到9.5%,比11月份有所提高,并延续了7月份以来社融增速逐渐回升的态势,但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认为,社会融资增量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融资的增长,考虑到四季度推动的1万亿增发国债。特别是作为直接融资的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发行融资在2023年都大幅下滑,表明资本市场效率出现下降,企业融资不得不依靠间接融资的银行贷款,和非标的信托贷款来支持。这些变化既表明政府扩大财政支出投资的显著作用,也有着市场效率下降的负面影响。国内经济的这一现状,意味着仍需要稳健而精准的宏观政策组合予以应对。稳健下的精准宽松仍会是2024年的货币政策主旋律。

最终分析结论: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为年内最低值。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3%,与上月持平。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货币增速持续下滑、社融增速的回升,一方面表明货币政策效果日益减弱,也表明市场恢复仍缺乏内生动力。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仍将是“稳中求进”宏观政策基调中的主旋律。(来源:安邦咨询)

安邦咨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