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增收不增利”,求解利差损风险

来源:《财经》杂志 2024-04-07 21:13:49

作者 | 丁艳 杨芮 编辑 | 袁满  

保险业正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投资端承压、负债端产品更长期化趋势下,保险业正着力求解利差损风险

2023年是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执行的首年,近期出炉的A股、H股共计十家上市险企的“成绩单”出现了利润的普遍下滑,“增收不增利”是保险公司目前面临的普遍难题。

据2023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6932.15亿元,同比增加5.21%;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55.17亿元,受投资端、新会计准则等多重因素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23.25%。

具体从上市险企净利润业绩排名来看,中国平安2023年净利润为856.65亿元,拔得头筹;其次为中国太保,净利润为272.57亿元;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净利润分别为227.73亿元、211.1亿元、87.12亿元。从在港股上市险企净利润表现来看,中国太平2023年净利润为61.9亿港元,众安保险净利润为40.78亿元,阳光保险净利润为37.38亿元。

数据来源:上市险企2023年业绩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A股上市险企合计净利润同比下降23.25%,该下降幅度拆分至各家险企来看:新华保险净利润下降幅度最高,较2022年下降高达59.48%。新华保险方面表示,2022年的数据为旧保险合同准则和旧金融工具准则下的数据,与2023年的数据不可比。其次为中国人寿,同比下降34.20%;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下降幅度分别为27.08%、22.83%、10.23%。

不过从港股上市险企来看,除阳光保险净利润同比下降16.83%,众安保险2023年扭亏为盈,从2022年净亏损11.12亿元改善51.90亿元;中国太平净利润增速亮眼,同比上升44.10%。

从上市险企“增收”角度来看,2023年A股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均实现较好增长,诸如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于2022年下半年率先转正,其2023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9.1%,人保寿险、新华保险、太保寿险、平安寿险、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增速分别为69.6%、65.1%、19.1%、36.2%、14%。

投资端承压是上市险企不“增利”的核心原因之一,新华保险副总裁、总精算师龚兴峰在业绩会上表示,“2023年资本市场波动给寿险业上了一堂生动的利差损风险课”。2023年上市险企投资端业绩普遍承压,从总投资收益率角度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该指标均不超过3.3%,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68%、3%、3.30%、2.60%、1.80%。不过面向2024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看好权益市场行情,诸多险资已于2023年建仓并逐渐加仓,预计未来市场风格轮动增强,存在较好的结构性机会。

据百年保险资管董事长杨峻此前撰文表示,行业普遍推算,目前中小寿险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在5%左右,远高于当前实际投资收益率水平。

过去几年,多数寿险公司的长期投资收益假设在5%左右。另外年报中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上市险企纷纷将寿险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下调至4.5%,这也是该假设七年来的再度下调。

资产端承压

受利率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险企2023年投资端普遍承压,这亦是当前上市险企难以实现“增利”的主因之一。

据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A股五大上市险企总资产22.78万亿元,同比增长8.43%;实现总投资收益3844.70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为1238.99亿元,同比增长32.80%,其余险企总投资收益较去年皆处于负增长状态。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分别为1419.68亿元、441.15亿元,522.3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4.38%、19.70%、28.30%。值得关注的是,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同比下降幅度高达50.25%,总投资收益为222.51亿元。

对此,龚兴峰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2023年资本市场的波动给寿险业上了一堂生动的利差损风险课程。这个课程就是在于利率的杠杆作用,如果不能覆盖负债成本,产生的损失可能是巨大的。新华保险管理层表示,2024年将致力于改善公司业绩、增厚投资收益。

数据来源:上市险企2023年业绩报告

从被险资视为“安全垫”的净投资收益率(主要包括债券利息收入、股票分红收入等)指标来看,均不超过4.5%。具体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77%、4.20%、4.50%、4%、3.40%。从总投资收益率角度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该指标均不超过3.3%,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68%、3%、3.30%、2.60%、1.80%。

从上述两项指标数据指标可见,2023年波动较大、利率下降的市场环境,对于险资投资影响确实较大。因此,值得关注的是,时隔七年,在利率中枢下行阶段,上市险企再次下调了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

在已公布的2023年年报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阳光保险等均将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从5%下调至4.5%。而在上一轮的调整中,部分险企曾将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从5.5%调降至5%。

不过尽管2023年的市场环境波澜曲折,但上市险企看好2024年投资环境改善预期。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表示,2024市场会迎来上涨,中国平安在2023年市场下行之时逆势加仓。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险资开始逐步加大对权益市场的配置。据部分险企投资人士表示,当前资本市场确实已回暖,一般作为右侧投资者的险资确认市场会继续回暖,就会加仓,部分险资已于去年开始陆续建仓和逐步加仓。一位险企投资部门负责人表示,看好2024年权益市场投资行情,预计未来市场风格轮动增强,存在较好的结构性机会。

中国人保资产副总裁、临时负责人黄本尧认为,2024年外部压力边际缓和,国内经济延续修复,固收市场整体呈现利率震荡下行、期限利差趋陡、信用风险收敛走势,权益市场机会大于风险,“五篇大文章”层面将涌现出结构性投资机会。保险资金可积极调整资产配置结构,提升资产负债匹配水平。

2023年12月底,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了2024年度“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投资信心指数”调查,据中国189家保险机构(保险资金覆盖率达98%)反馈,对2024年权益投资信心较强,预期2024年度和2024年一季度权益投资情况较为乐观。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提醒道,寿险的准备金对国债收益率非常敏感,国债利率下降会使得准备金负债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利润下降,进而引发偿付能力的下降。

求解“利差损”

2023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12万亿元,按照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14%,较2022年上升4.56个百分点,这也是保险业深度转型以来实现的连续第二年增长。

从上市险企保险业务收入来看,2023年,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这5家寿险公司全年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61万亿元,同比增长4.9%。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6415亿元、4665.4亿元、2331.41亿元、1659.03亿元、1006.3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0%、6.20%、4.90%、1.70%、8.60%。

数据来源:上市险企2023年业绩报告

从反映寿险企业成长性指标的新业务价值增速来看,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于2022年下半年率先转正,其余A股上市险企亦均于2023年实现大幅增长。具体来看,人保寿险、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分别同比增长69.6%、65.1%,太保寿险、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分别为19.1%、36.2%,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为14%。

新业务价值的影响因素为年化新保费和新业务价值率,与产品、渠道策略等紧密相关。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的增长主要是新单保费增长和业务结构改善这两大原因。从新单保费增长角度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新单保费增速分别为14.1%、44.6%、3.7%、2.9%、10.5%。

与此同时,长期个人寿险保单持续率亦是稳定新业务价值的关键指标。2023年,中国人寿26个月保单继续率为79.10%,同比提升了4.9个百分点;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25个月保单继续率分别为85.8%、84.0%、78.4%,分别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10.6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

更长期的保单和回暖的保费势头之下,利差损隐忧凸显。“利差损风险不是新华保险一家的事,是整个行业共同面对的课题和问题”,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在业绩发布会上说。利差损正成为寿险业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困境。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寿险业利差损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部分中小寿险企业,该问题亟待解决。

所谓利差损,指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当下国内利率水平持续下行,叠加“资产荒”,寿险潜在的利差损风险较为突出。杨峻曾表示,对于部分风险较高的中小寿险公司而言,确实可能面临着阶段性的危机。利差损,就是把这些中小寿险公司送进ICU的“元凶”。

应对利差损风险,行业的共识是,需要投资端、负债端共同发力。投资端的解决方案行业内已经有共识,如拉长久期、多资产配置、加大海外配置力度、提升另类投资比例等;负债端则需要通过降低增量市场预定利率、结算和分红利率等,降低综合成本。

参考国外市场的解决方案来看,20世纪70年代,美国险企发售了大量高保证利率的保单,80年代随着利率下行,利差损问题开始凸显。美国通过下调传统寿险利率、大力发展投资型年金险产品,契合市场需求做大做强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同时在投资端加大非标、另类、海外资产等多元化配置,从而解决了利差损问题。

谈及利差损风险应对,龚兴峰表示,核心就是资产负债管理。一是需要从更高层面、穿透周期的角度来看待寿险业务,要加强长期主义的理念。寿险经营是长期的,寿险长期资金能穿越周期,但不意味着每一家管资金的保险公司都能跟着穿越周期;二是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差异化体现为公司资产端和负债端的与众不同,既要看到自身长板,也要看短的方向,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三是真正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联动。要把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壁垒打穿,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上强化对于资产负债管理的统筹领导;四是需要不断创新。他表示,新华保险自身产品对于利率敏感度较高,下一步会加大对万能、分红等“利变性”产品的创新力度,以及销售力度,从而从长期更好地压降低利差损风险可能的敞口。

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表示,随着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投资收益下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如果覆盖不了负债成本,就会出现利差冲突的情况。公司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应对,一方面要持续降低负债的成本,压缩经营负债成本高的业务,积极推进预定利率相对比较低的新产品销售,加大保障性险种的销售力度,考虑投资收益的情况,合理调整分红水平和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另一方面,投资端要加强对利率趋势的前瞻研判,采取动态灵活的资产配置策略,提升投资收益的确定性。充分发挥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相结合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整体配置的结构。强化制度联动的管理,主动管理久期缺口,拉长资产久期,防范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风险。

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近日亦表示,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利差损风险将持续存在。为此,强调在投资端和负债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更加有效做好资产负债久期的匹配,投资端的收益要持续稳定;另一方面,平安的负债成本根据客户、市场、利率的变化,逐步做产品结构、定价模式的调整,降低负债成本,以保障能够持续稳健地度过低利率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