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史无前例的扩张性政策,将严重影响全球金融市场走势

来源:财经网 2024-05-27 15:13:58

“未来全球经济格局主要由通胀、债务、利率等几个基本变量相互交织影响。”5月2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

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

王一鸣表示,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基本格局是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而疫情后,全球经济基本格局发生变化,即更低增长、较高通胀、较高利率和更高债务。

具体来看,他分析,疫情后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目前一般预测未来五年是3%,比2001年到2019年3.8%年均增长率下了一个台阶。从中长期来看,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仍是更低增长,潜在增长率也在下降,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人工智能会改变这种局面吗?王一鸣认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人力资本投资下降,叠加利率提高,未来更多要看全要素生产率是否能够提高,而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现在似乎没有看出来,影响可能有滞后。”更重要是的是,人工智能对效率的影响能否对冲逆全球化带来的供应链碎片化,能否对冲地缘政治负面因素,都是不确定的。

谈到通胀,他指出,现在通胀情况已经缓和,但仍会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难以回归至以往。原因在于,过去超量量化宽松政策没能带动通胀,因为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吸收了巨大货币供应量。而疫情后全球化倒退,导致通胀迅速抬升。“由于通胀难以回到过去水平,利率也就很难回到过去几乎零利率时代。”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因此面临两难,解决问题的政策空间也在收窄。”王一鸣分析,主要经济体要抗击通胀,已经在收缩资产负债表,但利率又不可能大幅调降,因为会影响流动性,最终会影响资本市场,影响股市、债市,拖累全球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后史无前例的扩张性政策,特别是政府债务持续积累,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走势。王一鸣称,供应链碎片化能否对冲地缘政治的负面因素是不确定的,这种变化带来的最大挑战是更高的债务,不能有效应对债务风险会影响金融市场稳定和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