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A股公司发布964单回购计划,已超去年全年

来源:证券日报 2024-06-06 14:57:44

本报记者 吴晓璐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热情显著提升。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5日,今年以来,938家A股公司累计披露964单回购计划,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

受访专家认为,政策鼓励、公司估值较低以及公司的现金管理需求等是上市公司积极回购的主要原因,预计下半年现金流充沛的公司将继续实施回购,成为A股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大额、多轮回购计划频出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大额回购计划频出。从回购金额来看,上述964单计划回购金额合计在596.26亿元至1130.82亿元之间。其中,16单回购计划上限超过10亿元(含),通威股份计划回购金额最高。公告显示,通威股份计划使用不低于20亿元(含)且不超过4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另外,截至6月5日,年内已有多家公司发起2轮以上回购。其中,若羽臣、*ST天创已发布了年内第三轮回购计划;塞力医疗等22家公司发布了第二轮回购计划。

今年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显著提升,主要有多方面原因,包括政策鼓励、上市公司估值偏低,以及公司有优化资本结构和进行现金管理的需求。

首先,从政策上来看,2023年12月份,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提高回购便利度,健全回购约束机制等。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回购行为持鼓励态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这些引导有效推动了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的提升。

其次,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公司估值偏低,通过回购进行市值管理,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华福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朱成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A股市场大多数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回购能够向市场传达盈利稳定以及企业价值被低估的积极信号,提高投资者信心,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股价表现。

最后,回购也是有效的现金管理方式,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回购股票,公司可以减少流通股数量,优化资本结构。田利辉表示,通过回购股份,公司可以优化资本结构,增强公司财务稳健性。

“注销式”回购大幅增长

在监管鼓励下,今年“注销式”回购大幅增长。新“国九条”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出,“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要约方式、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并注销的,回购注销金额纳入股利支付率计算”“推动优质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份回购,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增强稳市效果”。

据记者梳理,今年发布的964单回购计划中,有91单公告明确表示回购股份将注销,占比9.44%,较此前有明显提升,其中,22份回购计划已经实施完成且回购股份已注销。此外,还有30多家已披露回购计划的公司,将回购用途变更为减资注销。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登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选择回购注销,一方面,可以减少公司总股本,从而提高每股收益(EPS),这对提升公司股价和市场估值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公司可能出于长期战略规划的考虑,通过回购并注销股份来调整资本结构,为未来扩张或重组做准备。

回购热情有望持续

展望下半年,市场人士认为,随着经济复苏和市场环境的改善,上市公司回购热情有望持续,并成为A股重要资金来源。

田利辉表示,预计下半年回购趋势可能继续保持积极态势。随着经济复苏和市场环境的改善,上市公司回购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同时,监管政策对于回购的支持力度也可能继续加大,为上市公司回购提供更多便利和保障。

朱成成认为,未来我国上市公司回购规模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当前增量资金相对有限的环境中,预计上市公司回购也将是市场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

郑登津认为,下半年回购可能有三大趋势,首先,考虑到当前市场估值和政策环境,下半年上市公司可能会继续保持积极的回购态势。其次,随着监管层鼓励和市场认可,“注销式”回购可能会成为更多上市公司的选择。最后,监管层和市场可能会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回购履约率,确保回购计划的实施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