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各区未来产业布局

来源:《财经》杂志 2024-06-06 19:14:14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记者 孙颖妮 编辑 | 王延春

北京已形成且将进一步固化“北研创,南制造”的产业格局和地区分工。一北一南形成闭环,提升城市产业功能布局

5月22日,北京亦庄发布的一则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消息称,小米公司与宁德时代成立的合资公司北京时代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正式落地亦庄。这也意味着小米入局电池制造行业。据悉,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经营范围是电池制造,该合资公司的四大股东分别为小米汽车、京能科技、宁德时代、北汽海蓝芯。公司成立后,将在北京投资建设电芯智能制造工厂。

近年来,北京亦庄加快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完善相关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于此。近日,北京公布的首份产业地图显示,除了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以及机器和智能制造产业也是亦庄重点布局的产业链。

近年来,各地积极抢占新赛道,布局新产业。北京作为首都和科技创新的高地,接下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定位是什么?各区产业发展的侧重点是什么?北京市发布的首份产业地图对北京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和创新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与系统整合,为企业在京发展提供清晰的产业导图。

《财经》注意到,这份产业地图覆盖一二三产,融合高精尖产业、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现代基础设施产业、现代农业等31个重点行业,聚焦16个区和经开区的重点产业区域,全面展示各区、相关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

近年来,各地加快布局新兴产业,但也出现了产业同质、无序竞争等问题。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产业及物流地产服务部负责人林丽蓉告诉《财经》,产业地图有利于加强北京产业统筹规划,引导企业和项目精准布局,促进区域和产业错位互补发展、有序发展。同时,产业地图给出了不同片区产业的布局思路、各产业在北京的分布情况以及各产业对应的政策支持等指引,这为不同领域的经营主体和项目精准匹配、快速落地提供了便利。

北研创,南制造

北京首份产业地图包括总体布局、区域产业布局、行业导引三部分,共75张产业现状和规划图。

总体布局显示了北京现代服务业和高精尖产业的规划布局思路。从现代服务业布局地图中可以看到,北京现代服务业由三大片区组成:由海淀组团和昌平组团构成的科技创新片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和科技服务等产业为主;由顺义组团、朝阳组团和通州组团构成的国家商务服务片区,以数字贸易、文化贸易、商务会展、医疗健康等产业为主;由大兴组团和亦庄组团构成的高端产业片区,以商务服务、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为主。

图1:现代服务业布局图 资料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高精尖产业布局图则显示了北京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和先进智造产业带两大产业带的布局:即北部地区对接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三大科学城创新资源,推动海淀、昌平、朝阳、顺义等区打造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南部地区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丰台、大兴、房山等区打造先进智造产业带。

图2:高精尖产业布局图资料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林丽蓉告诉《财经》,从整体布局来看,北京首份产业地图显示出北京现已形成且将进一步固化的“北研创,南制造”的产业格局和地区分工。

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及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北部的海淀区、昌平区发挥产业基础和智力型人才集聚优势,打造了国际领先的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生态带。南部的亦庄、大兴则依靠全产业链布局及高精尖产业制造规模优势,承载了科研和创新成果的规模化生产。

“一北一南形成闭环,提升城市产业功能布局,以更好地引导和促进经营主体精准切入。”林丽蓉说。

不同区域的产业重点

北京各区的产业发展重点是什么?企业和项目如何精准布局?

《财经》注意到,区域产业布局地图以北京16个区和经开区的分区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计划为依据,覆盖26个重点产业园区,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平原新城、城南地区、京西地区、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及试点企业,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发展组团、中关村高品质科技园和特色产业园区、京津冀协同创新体共九幅空间布局图。

哪个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哪些地方重点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这些在区域产业布局地图中均一一呈现。例如,从三城一区产业布局地图中可以看到,怀柔科学城重点布局科学仪器和传感器、生命健康、商业航天、新材料等产业,昌平区的未来科学城重点布局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海淀区的中关村科学城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等产业。

图3:三城一区产业布局地图 资料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林丽蓉向《财经》分析,从区域产业布局图中可以看到北京各区产业发展的侧重点:

西北片区以海淀区和昌平区为主,其中海淀区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集聚度也很高。昌平区则是北京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主阵地,该产业也是昌平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

东北片区的顺义区以顺义机场为中心,布局空港工业区、汽车生产制造基地等基础设施,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智能汽车等产业。“空客、宝马等跨国公司,国际快递和快运企业,理想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及北京汽车生产基地都在顺义聚焦。”

中心城区的朝阳区和东西城区则主要发展数字贸易、文化贸易、商务会展、国际金融等产业。

南部片区以大兴区和亦庄为主,其中亦庄的高端制造产业链丰富且完整,亦庄有北京最具代表性的高端智能制造国家级开发区,京东方、中芯国际等大型企业以及奔驰、通用、拜耳等跨国企业都在这里集聚。

大兴区高端制造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也在快速发展。“虽然北部昌平区生物医药企业集聚最多,但很多成果需要转化为生产,大兴正好可以承接这一部分。”

林丽蓉表示,区域产业布局地图明确了每个片区的产业布局规划,目的也是为了让北京产业实现错位良性发展。一方面,区域产业布局规划给了不同企业和投资者明确的指引。例如,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的生物医药生产型企业集聚最多,相关的产业支持政策也更多,某家生产制剂的医药企业最好选择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落地而不是朝阳CBD,朝阳对环保和排放的标准要求更高,制剂企业如果在朝阳落地将来可能面临搬迁的风险,造成经济上巨大损失,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另一方面,当前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竞争激烈。对于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各个区都想发展,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单位产值和税收都很高。对于企业落地选择来说,北京东部和西部可能没有太大区别,企业最终选择哪个区取决于谁给的政策支持更多。如果对各个区的产业发展重点没有规划和引导,各区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可能陷入无序竞争、无限“内卷”的境地。

头部企业和创新资源分布

除了整体产业布局和区域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地图还给出了每个产业对应的政策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所需要的创新资源、每个产业的头部企业在北京的发布情况等指引。这些指引可以在产业地图的行业导引地图栏中找到答案。

在行业导引地图栏,包括高精尖产业、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现代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五个重点产业领域。每个产业都给出了重点企业分布地图、产业创新资源分布地图以及行业整体规划图。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每个具体细分行业,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这也是北京基于近三年市级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与产业地图同步推出的政策导引,将具体政策核心条款、服务内容、办理流程、联系部门和电话提炼成145张政策工具卡片。

点开高精尖产业中的人工智能产业,企业分布地图中标出了人工智能上市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京各地的分布情况。地图上海淀区的点位最多,也反映出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产业的明显优势。

图4:北京人工智能企业发布图 资料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创新资源分布地图则标出了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与人工智能产业有关的创新资源的分布。

图5:人工智能创新资源发布图 资料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规划图中则给出了中关村(首钢)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石景山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聚集区等产业布局规划。

图6: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图 资料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林丽蓉表示,行业导引可以使各领域产业主体更精准掌握产业分布概况和创新资源发布,推动产业项目精准匹配、快速落地。

据悉,目前产业地图为1.0版,初步实现了产业空间布局的展示。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后续相关部门将推动产业地图动态更新升级,在不断更新数据丰富内容的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提升地图的互动性,打造便捷和友好的服务体验,使产业地图成为社会各界投资、创业、商务更加得力的助手。

《财经》了解到,上海为产业地图的首创地。2018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上海市产业地图》,对统筹全市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发挥了作用。

此后,多地陆续发布产业地图。例如,2019年,湖北发布《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布局产业地图》。2021年,广东首次发布产业集群星级地图。2023年,重庆发布《重庆市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地图》。

据了解,从发布产业地图等系列举措可以看到当前各地为产业发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所做出的努力。当前,北京为推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出系列举措,产业地图的发布只是系列举措之一。

林丽蓉表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北京还需要营造更加开放、包容、活跃、灵活的创业创新氛围,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同时,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