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渐趋稳定 银行新一轮存款降息窗口或开启

来源:证券时报 2024-06-11 10:33:04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在预期引导作用下,市场对长期国债的热情有所降温,注意力转向中短期国债。市场做多中短期国债,被看作预期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随着银行存款“搬家”压力渐趋缓和,贷款“挤水分”短期扰动过后,提振有效融资需求仍需存贷款利率降息助力,这一背景下,近期市场对降准降息的讨论再起。

受银行净息差持续走低影响,市场存在存款利率下调预期。近年来,存款降息呈现大行引领、中小行跟随,以及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大等特点。距离上一轮存款降息潮过去已有一段时间,随着净息差走低趋势延续,存款降息的必要性继续强化。

在持续的存款降息预期下,“靴子”落地的时点选择则需要考虑资金流动的稳定性。4月初监管叫停银行存款“手工补息”后,引发了银行存款向表外“搬家”,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出现明显下滑,在银行负债端出现阶段性承压之际,彼时下调存款利率并非好选择。不过,从近期的多个线索看,存款向表外流出的高峰已过,银行负债端的稳定性增强。有数据显示,5月下旬以来,银行体系的资金净融出规模回升,背后或反映银行端的存款流失压力正在逐步缓解;此外,此前承接存款“搬家”的银行理财规模也趋于稳定,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银行理财余额约28.93万亿元,而5月中旬理财余额一度突破29万亿元。资金在银行体系与非银体系之间的一出一进,显示出其流动性波动渐趋缓和,这有利于为存款利率的再度调降提供稳定的资金环境。

叫停“手工补息”的意义不仅仅是压降银行负债成本,更重要的是切断企业资金在银行体系通过循环存贷进行空转套利的链条,畅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只有先疏通资金“堰塞湖”,降准降息才能达到提振需求的政策初衷。从这个角度看,货币信贷政策宽松的优先级应是先通过存贷款“挤水分”,再视内外部环境择机降低利率。考虑到近期人民银行多次向市场喊话提示长端利率降速过快的风险、稳汇率的政策诉求仍在,以及缓释银行息差降幅等多重因素影响,贷款利率再降的优先性不及存款利率,随着由叫停“手工补息”所带来的存款“搬家”渐趋缓和,对银行而言,存款利率的新一轮下调也将迎来合适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