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缩量续作1820亿元MLF,中标利率2.5%不变!

来源:中新经纬 2024-06-17 11:07:32

中新经纬6月17日电 17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82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其中,40亿元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为1.8%;1820亿元1年期MLF中标利率为2.5%,与此前一致。

Wind数据显示,当日2370亿元MLF到期,无逆回购到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6月MLF操作利率不变,自2023年8月以来已连续10个月处于这一水平,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前期长端市场利率较大幅度下行,央行在多场合提示利率波动风险。近期长端市场利率有所回稳,但仍较大幅度向下偏离政策利率中枢,加之近期贷款利率走低,或意味着当前下调政策利率的迫切性不高。

二是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二季度宏观数据波动较大,当前整体上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这也是近期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的一个背景。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水平仍将偏低,经济增长动能有待进一步改善,三季度下调MLF操作利率仍是重要政策选项之一。

王青表示,当月缩量规模为550亿元,背后是受信贷需求偏弱及金融“挤水分”等影响,近期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放缓,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商业银行对MLF操作的需求较低。当前正处于宏观经济回升向上过程的关键阶段,仍需货币政策有效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由此,近期MLF缩量不必过度解读,并不代表政策面释放数量收缩信号。

本次公开市场操作前,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1.93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8.73万亿元。

中国《金融时报》发文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GDP、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是流量概念,而广义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余额等常用金融指标是存量概念,是过去全部累计流量扣除到期量的总和,是净增量加总的概念。也就是说,金融存量是考虑了金融资源到期续投后的结果,前期的流量资源是滚动使用的,依然在多次反复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而经济流量指标统计的是一次性活动,不存在滚动使用的情况,两者存在明显区别。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的政策调控方向会更加注重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低效贷款收回来投放到新动能领域,在信贷结构有增有减等方面见到实效,更好适配高质量发展。应当看到,盘活存量会对经济注入新动能,但不体现为贷款增量,客观上货币增速会有所放缓,并不说明央行主观上想收紧信贷。(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