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值退市”警报拉响!多家A股公司“花式自救”

来源:证券日报 2024-06-24 11:31:47

本报记者 贺王娟

新“国九条”发布以来,A股市场加速优胜劣汰。除财务类、重大违法类等多项退市指标外,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的面值退市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内已有13家上市公司确定退市,其中7家因触及面值退市规则而被终止上市。

退市压力之下,多家股价徘徊在1元/股左右的上市公司采取了多种方式自救,包括回购、大股东增持、寻求注资等。仅6月21日盘后,就有包括*ST威帝、*ST天创、ST万林、*ST贤丰、ST德豪、ST全筑、ST中装等在内的7家ST公司披露回购或股东增持计划。

例如,在收盘价连续11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后,6月21晚间,ST德豪抛出股东增持计划,根据公告,公司股东蚌埠鑫睿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风炎臻选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计划自2024年6月24日起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8500万元,不超过人民币1.7亿元。

同日,ST中装也披露了股东增持计划,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拟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股份的总金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含),不高于人民币400万元(含)。且此次增持计划不设价格区间,将根据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资本市场整体趋势实施增持计划。

*ST威帝则是在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流产”后,抛出回购预案来稳定市场信心。据其披露,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减少公司注册资本,预计回购金额为500万元至1000万元,回购价格上限为3元/股,但该计划尚需股东大会审议。

此外,还有部分公司选择通过业绩说明会、投资者调研等方式,对外发布公司业务动向等信息,以吸引投资者关注。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少ST公司在面临退市风险时,会采取多项措施来稳定股价,但这些公司往往经营不善、业绩不佳,甚至面临多重风险。即使公司通过回购、增持等手段暂时避免了退市,若基本面没有得到改善,最终还存在退市风险。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风险公告,这表明交易类退市指标实质上影响到了相关公司。”柏文喜表示,严监管背景下,市场更加注重公司的内在价值和持续经营能力。

事实上,相关公司五花八门的“保壳”动作,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梳理相关监管函可知,对于处于面值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沪深交易所正紧盯其是否存在炒作股价等情况,并围绕“自救”手段背后的细节、动机进行详细追问,要求公司提示相关风险。

例如,*ST鹏博就多次因股票交易价格异常波动收到问询函,并被要求核查在股价异动期间是否存在涉及公司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以及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形。

而在*ST巴安于5月13日抛出董事长增持股份计划后,就被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追问公司董事长张华根后续增持公司股票的具体时间安排,此外,在公司股价低于1元/股后披露增持计划的意图,是否存在利用披露增持计划炒作股价的情形。

对于*ST高升在互动易平台的回复,交易所在关注函中提出质疑,要求公司说明是否有开展绿色供电项目的建设运营、贵州绿色算力基地的资金实力与行业经验。此外,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违反信息披露公平性、误导投资者、炒作股价的情形。

事实上,面临面值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大多存在业绩不佳、盈利能力差、公司治理不规范等问题。

在产业观察家洪仕宾看来,对于ST公司来说,重要的是持续改善自身经营状况,促进公司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