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开通 “外卖买药” 医保支付

来源:《财经》杂志 2024-06-24 20:36:39

文 |  辛颖 编辑 | 王小  

医保线上支付带来新机遇,也提出更强大的技术要求

六月流火,大江南北的热度蹭蹭飙升。广东虽没有挤进全国高温榜前十,但气象图中也是一片大红大紫。

高温中一个给力的信息是,2024年6月7日,广东省佛山、东莞、中山等七座城市开通“外卖买药”医保支付。即患者不用出门,可手机下单、医保个人账户线上支付、即时配送药品到家。

新政在北京、上海均已有试点。在这一利好线上卖药的信号中,美团、京东、饿了么等加快了圈地竞速。上海试点首批合作平台是美团和饿了么,北京试点从京东和美团开启,在广东则是饿了么和支付宝抢得先手。

“后续有望覆盖更多地区,各家平台都在积极参与。”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是由国家监管部门推动,自上而下。

在平台上刷医保,意味着实现医保接入,由此这些电商得到中国医药市场最大单一买单方——医保的信任,后面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互联网医院没有打通的路,终于在“卖药”上找到机会了。眼下,抢速度,就是这几家电商在竞争政府合作、培养用户习惯,做成更大的流量入口。

没有比快一步更重要的了

在北京宣布支持线上买药医保支付后,京东第一时间在5月底开通了业务,美团略慢一步,预计7月1日业务上线。

在京东App上搜索“北京医保”,用户即可进入医保购药专区,在附近的门店,选择带有医保支付标签的药品,提交购买,就能跳转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码)结算页面。

一位北京药店人员称,京东内部对于此次打通线上医保的项目格外重视,系统接通的得快,有卡点立马解决,凌晨有咨询,都有人回应。

北京首批正式开通线上医保支付功能的药店超过10家品牌,以连锁药店为主,预计到7月1日北京计划接入200家以上定点药店。

除了美团只在上海可用医保支付,京东、饿了么已各打通北京、上海、广东中的两处。同样专注将线下药店的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医药O2O模式,还有叮当快药,截至发稿它尚未成为医保支付的合作平台。

“用户多、流量大、技术有保障,肯定是各地政府选择合作平台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一位医药行业人士说。

美团在外卖市场仍然有着绝对的优势,无疑是其最大的底气。数据显示,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占据九成以上市场,其中美团外卖占比高达64.6%,饿了么占比为33.9%。

上海最早开通医保支付线上买药,试点半年多后,成为当下竞争最集中的市场,美团、饿了么、京东、支付宝全部入局。

京东在O2O最大的优势在于物流。2024年,京东买药提速到“买药秒送”,最快有消费者下单后4分钟就收到药品。2公里-5公里内多个订单最快配送时间显示为17分钟,最晚为40分钟。

保障配送速度,是对所有平台的基本要求。在选择线上医保药店时,上海基本以半小时送达为线,最初测算大概600家可以实现半小时到家,现在已经做到774家。在市区范围内已经实现了药送到家20多分钟,目前郊区配送的时间稍微长一点。

饿了么的优势在于背靠阿里系,有用户流量和技术支持,阿里在淘宝、优酷等多个平台为饿了么提供引流入口。

在试点铺开初期,是各平台抓住机会的窗口期。3月,上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公开介绍,2023年10月试点后的130多天,上海全市一共有74.16万单产生了医保互联网支付,平均一天有5000多单,增长比较迅猛。

米内网预计,到2030年零售药店O2O的规模占实体药店的份额将升至19.2%,如果线上医保全面开放,2030年零售药店O2O的规模占实体药店的份额将升至32.1%。

当前试点仍以非处方药为主,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居民在网上购买的主流药品包括感冒、发烧、腹泻等非处方药。

更进一步的处方药线上医保支付也紧锣密鼓试点中。6月18日,深圳市宣布开通医保统筹账户在线支付,这意味着,依靠线上处方流转系统,患者可以在线上购买处方药,并享受医保报销结算,如叮当快药借此作为首批药店顺利接入医保。

打破旧格局

一个有趣的变化是,在京东App购物不能用支付宝付款的边界,在医保支付中被打破了。

目前,京东买药中选择医保支付,会自动跳转到支付宝的医保电子码授权页面结算。

作为不靠 “卖药”的平台,支付宝在医保支付中表现非常积极,当前北京、上海、广东试点的线上买药的医保支付多由支付宝结算。目前微信可查询到的相关业务较少,有深圳的处方药医保报销结算入口、中山市部分药店的微信小程序端口开通了医保支付。

支付宝已成为服务用户电子医保支付的最大平台。2023年11月,全国医保码用户突破10亿人,通过支付宝激活使用的用户已超5.3亿。

上海、广东的患者在支付宝App的医疗健康板块中,点进购药页面会呈现各家药品的名称、价格、配送时间,在选购点击后跳转入其他“卖药”小程序。

“卖药”小程序最初只接入饿了么,目前美团、叮当快药也有了。支付宝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有机会会陆续接通更多渠道。

抢占平台入口,就是在抢占主动权。叮当快药目前只作为药店通过美团、饿了么、支付宝等平台合作,来打通在线医保支付。据其介绍,也在积极筹备,直接作为平台接入医保支付的机会。

此次,中山医保的试点中,几家连锁药店如中智、海王星辰、大参林等抓住了机会,各自的微信小程序都可使用医保“个账”付款,并配送到家。

线上医保支付的政策,推动了传统药店的布局。2023年底,益丰大药房被上海纳入首批48家可医保线上支付的定点药店之一,益丰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每天打包600单-700单线上订单,其中50多单是采用医保支付。

老百姓大药房2023年报显示,其线上渠道销售总额约20亿元,同比增长38%;益丰、一心堂的O2O业务占据新零售收入七成以上展现出强劲势头。

都想掌握主动权,连锁药店也在寻求自建线上业务,对既有自营药店也做平台的巨头保持“谨慎”的合作。有自营药店的京东,在这一波中,受青睐程度就明显弱于美团、饿了么。

目前,美团买药合作的实体连锁药店合作超25万家;饿了么买药合作商家数量突破20万家。京东健康的合作门店数量为10多万家。

医保打通线上支付,医药O2O模式将快速发展,这也在动摇药店的商业布局。线上购药的比价更直接,上海试点推进后,从上海市医保部门跟踪统计来看,线上线下、药店和药店之间价格的差别逐渐趋近。此前以低价常用药获客,带动高利润保健品销售的线下药店销售模式,不太行得通了。

据中康科技数据,实体药店的客单价为69元,医药O2O的客单价几乎是线下的一半,只有35元。

线上平台的比价,意味着标高药价不可行了。这对实体药店的打击会更大。“实体药店更重要的是地理位置,O2O在药店选址时就不用特别追求地点,节约成本,商业模式逐步变化。”上述医药行业人士说。

合规底线挑战

尽管全国有超过10亿的用户已经开通医保码,但医保部门在推进线上药店准入时,颇为谨慎。

上海市约1600家的医保定点药店,首批试点只选45家。北京是在1400多家药店中,先试点200家。广东是全国药店数量最多的省份,在七个城市试点也只先开通1300家药店。

一个原因是,此前,线上“卖药”的漏洞不时被查出。

如2023年6月,江西省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江西省甄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情况下,通过美团平台开设“甄康医疗器械专营店”,销售贝复舒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等药品。对此,该公司被处以罚款20万元等行政处罚。

上海试点过程已经发现以前有过一些违规行为,现在医保部门和相关平台一起,利用智能大数据模型,对相关购药行为进行跟踪分析研判,到目前为止,总体还比较合理和正常。

线上医保支付,交易数据留痕,便于监管。但不可回避的是,也让药贩子倒药多了一个渠道,骗保也出新花招。

上述行业人士介绍,随着医保线上支付,协助监管的职责也更多转移到平台身上,他们能通过抓取监控数据发现异常。比如一个人的下单时间异常、总是在深夜下单,下单的频率和数量等异常,平台都可以监控到。而这些数据在线下药店中很难获取到。

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医保线上购药”技术难点之一,就是要有非常稳定安全的身份核实和风控能力,防止医保账户被盗用或滥用,保障医保资金的安全使用,支付宝依托于金融级的核身和风控能力,强化实名认证和信息核实,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随着线上医保支付逐步普及,对各大平台的合规监管能力要求也会越发严格。也只有风险可控,线上支付才有望进一步推进。

广东省计划在2024年底,新政在全省铺开。上海已经在研究处方流转、医保报销的线上支付。在这个更广阔的市场中,竞争才刚刚开始。

辛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