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要鼓励22岁至60岁的人群消费,为其提供更丰富的消费组合

来源:《财经》新媒体 2024-06-25 19:20:04

6月25日,在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重振消费分论坛上,主持人王波明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成员朱民,宜家中国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Pontus Erntell,费森尤斯卡比全球首席执行官Pierluigi Antonelli,PayPal中国区CEO邱寒,共同深入探讨如何重振消费。

其中,朱民在发言中指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的一篮子组合已经改变,因为消费者已经从最基本的消费需求,比如衣食住行等,走向了更加高端的消费需求,比如教育消费、医疗消费、娱乐消费、旅行消费等,即服务导向的消费。因此,应更加关注供给侧,鼓励服务导向的消费。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给消费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要鼓励22岁到60岁的人群进行消费,“但是目前来说,他们没什么可消费的特适当的产品组合,也可能大家太忙了,没时间去消费。”朱民建议,要为这一消费群体提供更加丰富的消费组合,让经济结构也更多向服务业倾斜。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王波明:首先我们邀请朱民先生,他是中国宏观经济以及世界宏观经济的专家,我想问您一下,您觉得在消费端发生了什么?

朱民:刚才您说的巨大的家庭存款是一个很大的担忧,我觉得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消费欲望不是很强,第二供给并没有满足到消费。

我觉得这是两个同样重要的原因,那么之前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分析,都强调了需求侧,当然供给侧也是同样重要的。

真正的挑战或者机会是在消费,消费的一篮子组合已经改变了,因为人们已经离开了最基本的消费的需求,比如说衣食住行,现在已经走向了更加高端的比如教育消费、医疗消费、娱乐消费、旅行消费等,也就是服务导向的消费。

这个转型趋势非常清楚,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的商品消费是很高的。中国需要像美国这样,让供给侧去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组合,所以我觉得这些在变得更加的重要,也就是我们要关注供给侧,同时大家消费者的信心、需求的信心这点很重要,比如说社会保障,比如说未来的一个确定性,这些当然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元素。

我还是很有信心的,中国有很大的潜力来推动我们的国内消费。

王波明:您刚才说了趋势,现在我们在走入新的服务消费的组合,很丰富,但是怎么就在疫情之后突然发生这种变化了?

朱民:疫情的确影响了大家的消费行为,因为居家了我们也不能消费很多的服务产品,我们只能消费这种日常的商品,所以中国的实物消费还是大概占30%的GDP,但是因为大家不能出门,比如说娱乐、旅游、医疗、教育等等这些相当于都停滞了,限制、影响了服务的消费。我们需要去更多的鼓励服务的发展和消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王波明:我们如何去动员更多的人,如何让他们去花储蓄?

朱民:在过去20年当中可能中国的消费有所降低,消费所占的GDP比重下降了10%。

这件事情它背后发生的原因就是消费模式、消费格局的一个深化的改革和转型。之前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生活必需品和基本的一些消费品,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发展式的消费,也就是说服务式的消费,我们消费的商品变少了,因为其实从物理角度来讲,我们消费的东西是有限的。

另外您刚刚提到医疗行业,它的消费在不断的增加,我们看到纵观全球,在过去的100年当中,我们发现当我们经历一个改变,比如说从GDP的人均3000美金到13000-2000万美金,这肯定会发生,所以这也是经济学的一个规律。

第二点就是人口老龄化,我变老之后消费的东西就变少了,我觉得老龄化它是一个大挑战。

第三点我觉得也非常的重要,也是一个非常中国式的现象,我们发现年轻人比如说从婴儿到大学阶段,消费非常多。当我们一旦开始工作,比如22岁,比如说我们开始考虑买房了,开始考虑结婚了就开始存款了,这时候的消费就降低了,即使是自己赚的钱,反而消费得更低了。很有意思,但是退休之后,60多岁后消费的就越少了,比如说我这样,这是真实的情况。

为什么我们说年轻阶段年少阶段消费的这么多,因为有4个祖父母给钱给小朋友,再加上父母就6个人了,给1个小朋友花钱,所以中国的玩具都是最贵的,中国的游乐园都是最贵的。

现在生育率下降了,我们没有这么多的小朋友了,所以消费群体就降低了,但是22岁到60岁的群体,在座的各位,大家应该消费更多才对,这是中国应该鼓励消费的群体。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给大家更多的消费品,这点非常的重要,所以发展消费组合非常重要。

22岁到60岁这个群体是未来的消费主力,但是目前来说他们没什么可消费的特适当的那种产品组合,但也可能大家太忙了,没时间去消费。

如果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看到结构性的变化。要想一想大家的需求是什么?在未来我觉得如果有更好的政策的话,甚至可以恢复到原来10%的消费增长这样一种速度,应该让经济结构更多的向服务业倾斜,这点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