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难消 多家公司年报问询函回复“难产”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4-06-27 14:58:22

◎记者 韩远飞

年报披露季早已结束,但多家公司年报问询函回复依然“难产”。记者统计看到,截至6月26日,至少有37家公司多次延期回复了交易所的年报问询函,其中不乏三四次的延期回复。翻看问询函,交易所的关注重点往往聚焦于公司业绩,而这些公司大都表现不佳,这也成为其回复“难产”的重要原因。

此外,交易所的问询往往会聚焦于上市公司本身的“痛点”,例如收购的资产是否“消化不良”、关联方是否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等。这也让相关公司更趋谨慎,因而回复也“一拖再拖”。而部分公司尚未来得及回复问询函就已面临退市,引人关注。

业绩羸弱被重点关注

翻看这些回复“难产”的公司,半数以上被“披星戴帽”,共计21家。例如6月26日晚,ST证通发布公告,由于问询函的回复内容尚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为确保回复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经公司向交易所申请,本次问询函将继续延期回复。而这已经是公司第四次申请延期回复问询函。

又如ST三圣,公司同日发布公告称,鉴于问询函中所涉事项较多、工作量较大,并需年审会计师对相关问题涉及事项发表核查意见。为切实稳妥做好问询函回复工作,经公司申请,上述问询函的回复工作延期至2024年6月28日完成。公司已三次延期回复问询函。

而交易所的关注点也聚焦于公司的业绩表现。例如ST三圣,交易所就关注到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也大幅下降。对此,交易所要求公司说明近三年来营业收入持续下滑幅度较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公司最近三年持续亏损的情况,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仍未有实际改善,并结合公司净利润变动情况,说明公司是否存在净资产为负的风险。

不仅关注整体数据,交易所还从细处深挖,例如对ST证通的问询函中,交易所就从前五大客户关系、应收账款、长期股权、在建工程、未决诉讼与预计负债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对公司年报进行“体检”,并要求公司说明情况、提示风险。

总的来看,这些回复“难产”的公司大多业绩平平,37家中31家公司上年净利润为负,其中亏损最多的*ST金科2023年巨亏超87亿元。一方面是羸弱的业绩,另一方面是交易所的重点关注,这些公司按时回复很“艰难”。

深入剖析经营隐患

除了业绩表现,部分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隐患也被重点问询,前期的收购是否“消化不良”就是关注的重点。

典型的就是威领股份,6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再次延期回复年报问询函。而在问询函中,交易所就关注到公司于2021年12月收购江西金辉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江西领辉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领辉科技”)70%股权。年报显示,本报告期领辉科技实现净利润5726.58万元,业绩承诺完成率102.47%,但净利润相比上年下滑68.09%。

对此,交易所就要求公司结合领辉科技所处行业发展情况、市场地位、竞争格局、主营业务经营情况、主要客户、主要财务数据等补充说明其业绩下滑的原因,变化趋势与同行业企业是否一致,业绩承诺期业绩是否真实、准确。

除了资产收购,资金占用更是关注的重点。例如在ST证通的问询函中,交易所就提及,审计报告显示,2020年度公司向深圳市永泰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永泰晟”)以工程款名义支付3998.69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笔款项一直体现为其他应收款。年审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确定该笔资金的最终去向;同时无法判断其余额是否可以全部收回,据此年审会计师对年报出具保留意见,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

对此,交易所要求公司补充披露永泰晟的相关情况,是否与公司董监高直接或间接持股5%以上股东、实际控制人存在关联关系或可能导致利益倾斜的其他关系,是否构成公司对外提供财务资助或资金被非经营性占用等情形。而公司近期也已被立案调查,5月29日,ST证通披露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公司未来得及回复问询函,就已经面临即将退市的窘境。例如*ST巴安,6月21日公司第五次延期回复了交易所的年报问询函,当天就同时收到了交易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由于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交易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