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头羊?

来源:财经网 2024-07-01 14:05:30

当前,国内政策的关注点、重点和抓手已经转移到了新质生产力方面。国内应该推动政策落实于真正的新质生产力产业,落实于真正最靠谱的,不会让政策走弯路的产业和制造部门。因此政策的聚焦,将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发力点。安邦智库创始人陈功先生认为,既然是经济增长的问题,那么关键还是生产,当务之急是找到抓手,发展那些真正可以被称为“新质生产力”的产业。

到底什么是 “新质生产力”?

简言之,它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可持续的先进生产力。从生产制造的角度来看,既能体现技术创新,还要能达到或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与可持续技术升级的产业才能被称作新质生产力,否则谈不上是生产力。所谓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这个产品及其背后的产业,能不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始终维持自己的产品定位,拥有持续的技术升级能力,不断的推陈出新,更新换代掌控市场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舆论有个导向问题,就是凡是和高科技、创新沾边的技术产品,都会被冠以“新质生产力”的名号,概念被滥用。《经济日报》批评这种现象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倘若忽视产业发展规律,盲目跟风追热,只会欲速则不达,导致新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产生债务等消极影响。

那么,中国真正的新质生产力在哪里呢?陈功认为,在众多产业中,电器制造和汽车可被视作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

中国是一个电器制造大国,从设计到生产能力,都非常出色。国外的一些电器大牌的产品,通过所谓代工制造(OEM),内部其实很大部分是“中国制造”。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电器设备制造的可持续技术升级能力,别看技术“俗”,但技术却可持续升级换代,始终掌控市场。这种技术能力,很多标榜高科技的产业是根本做不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电器制造是一个大分类,中国的电器制造即便是在经济低谷中,也是压得住阵脚的。我国生产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产品在海外市场依旧非常吃香。今年年初,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家用电器产品出口量实现同比增长。2023年1-12月,空调累计出口量为4799万台,同比增长4.6%;冰箱累计出口量为6713万台,同比增长22.4%;洗衣机累计出口量为2879万台,同比增长39.8%;液晶电视累计出口量为9887万台,同比增长7.5%。被认为较难“啃下”的日本市场,也已被中国家电占领,约有七成产品来自中国。在日本冰箱市场中,中国厂商占据大约28%的份额,在过去10年里增加了约两倍。特别是在中低价位产品方面,能以低廉的价格提供足够功能的中国厂商具有明显优势。毋庸置疑,中国的电器制造,有实力逆风飞扬,在海内外市场上站得住脚。

中国的汽车产业同样是另一个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

作为世界造车新势力的中心,中国的技术进步也是客观的现实,技术上已经有能力持续的更新换代,不断推出年度车款,犹如日韩汽车过去的发展历程是一样的。比如说发动机的热效率,中国产品以前大概是在33%-35%之间,而日本丰田公司的发动机则可达到了40%以上。现在,比亚迪和吉利汽车的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均已达46%,发动机“卡脖子”的问题得到解决,汽车制造就有条件开始高歌猛进。此外,配套设施比如电池和智能化部件等,中国的车企都在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持续创新。中国电动汽车推陈出新,已让欧美老牌车企面临挑战。总而言之,中国汽车制造的发展,正在成为一个增长极,非常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定义。

一个是电器,一个是汽车制造。中国要依靠这两大类产业发展,支撑起中国的经济增长,这令人想到了日本和韩国经济的发展史。日韩两国通过这两大产业的成功成为全球生产大国。

不过,未来要想走出困境还得依靠生产和制造,还得需要产业领头羊。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需要独角兽,但更需要领头羊。

需要指出的是,没有持续技术更新升级的能力,那其实最多就是一种发明,但很难谈得上产业,更无法发挥生产力的作用和价值。而类似电器制造和汽车制造则不然,它们真正具有生产力的价值和效用。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普通的生活用品,不容易引起地缘政治摩擦。最起码,中国家电和汽车的产业崛起,将会为“中国制造”和中国经济的再起飞,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为解决更深层次的经济发展问题创造条件。

最终分析结论:中国经济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要把重点放在发展真正的新质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进行聚焦,找到领头羊。目前,电器制造和汽车制造是既能体现技术创新,又能达到或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与永续经营的产业。中国可以依靠这两种新质生产力产业作为抓手去争取解决更复杂经济问题的时间。(来源:安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