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手记4:现场体验“莎头组合”魅力,外国友人临时加入“应援团”

来源:《财经》杂志 2024-07-31 19:34:40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辛晓彤 李莹 编辑 | 余乐   

终于看了来到巴黎的第一场比赛——一场备受关注的乒乓球混双决赛,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对战朝鲜组合李正植、金琴英。

今天(7月30日)可能是近几日来巴黎最热的一天,阳光暴晒。

我们很早就来到了乒乓球场馆外,大量中国球迷在此聚集。大家兴奋地交换着应援物,因为都是为“莎头组合”(孙颖莎、王楚钦组合名)加油而来,互相递一个眼神就能心领神会,毫无隔阂。我们做了些简单的街采,了解到受访者很多都是在欧洲各国读书的大学生,这次专程来巴黎观看奥运比赛。

球迷正在帮朋友装饰应援物;摄影/辛晓彤

场外球迷为中国队加油的合影;摄影/辛晓彤

大家共为同胞和祖国助威而来,凝聚力也空前强大。于是我们也趁兴组织了很多球迷在镜头前高喊“为中国加油”,晚来的球迷将我们误认成“应援会长”。有人冲过来问我:“你们组织的应援会在哪里?”

或许是很多人共同喊“为中国加油”的超强感染力,不少外国友人都加入了我们的助威大军。

很多中国球迷自发地把应援物品递到外国友人手里。他们有的甚至不是来看乒乓球的,而是要看同一时段的其他比赛,但被我们的氛围所感染,一起合影录视频,一起加油。

奥运确实让人“更团结”。

前方同事正在用法语解释要说什么、如何加油助威;摄影/魏媛

比赛在当地时间13点30分开始,12点后允许观众入场。出于奥运会的低碳原则,所有门票皆为电子票。

进门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地排到一个队伍尾部等待进场,等了一会儿才发现这不是进场的路,而是排队与五环合影。及时纠正后,我们顺利进到了场馆内,并在看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比赛间隙,我在场馆内遇到了两位举着中国应援物的外国年轻志愿者。其中一位问我有没有抖音,是否知道他们昨天(7月29日)在观众席上一起呐喊,为中国加油。我这才想起来被刷屏的短视频——一位中国球迷在昨天乒乓球半决赛现场,组织外国志愿者一起为中国加油。

“你们在中国火了。”我告诉他们。小伙子做了一个很夸张的扶额表情,随后告诉我,他很喜欢中国文化,也很喜欢乒乓球。但显然,他更喜欢刷短视频。我们简单聊过之后,得知他们今天在场馆的工作是捡塑料瓶。可惜的是,周围的环境太过嘈杂,我甚至没听清他们叫什么名字,来自什么地方。还好,最后为他们留下了两张照片。

采访间隙,两个小伙子披上了球迷递过来的中国国旗;摄影/辛晓彤

决赛的现场完全是中国队的主场。中国队得分时,场馆内的喊声震耳欲聋,丢分时,大家也在礼貌地欢呼鼓掌。每一局比赛开始前,观众席上都有人提醒大家安静下来,不要影响选手比赛。每当这时,全场寂静无声,似乎连呼吸声都听不见。很多人正在紧张地盯着球台,屏住呼吸,包括我在内。

乒乓球决赛现场的看台,几乎座无虚席;摄影/辛晓彤

结果如大家所见,尽管最后两局中国队与朝鲜队一分一分、你追我赶地胶着着,但最终中国队以大比分4:2战胜朝鲜队这支神秘之师,摘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

随着最后一个赛点球的落地,全场沸腾。呐喊已经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了,大家都在有节奏地跺脚,恨不得要调动全身所有的力量为这场胜利欢呼和庆祝。

坐在看台上的马龙可能是全场最沉稳的人。身边的人都在跳起来欢呼,只有他坐着稳稳地鼓掌。

我们旁边坐着一对情侣,女孩是在德国留学的中国人,男生是德国人,他们专程来巴黎看奥运。男生认为朝鲜队很强,但中国队还是以更强劲的实力拿下了他们。女孩说,身为海外留学生,自己能够在现场为中国队加油,感觉是非常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

大家都在说,这是一枚期待已久的金牌。上一届东京奥运会时,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惜败摘银。此番又遇到黑马之姿的朝鲜队,每一分都来之不易。

颁奖典礼上,刘国梁作为颁奖嘉宾,拥抱了一下孙颖莎,并拍了拍王楚钦的脸;摄影/魏媛

颁奖仪式时,王楚钦、孙颖莎站上最高的领奖台,伴随着国歌声起,五星红旗越升越高。观众席上的大家踩着节奏齐唱国歌,这样震撼的场景,我想我会永远记得。

在现场看比赛,一切情绪都被放大了。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看了很多年,在电视屏幕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紧张,深呼吸都压不住强烈的心跳。同样,在电视上看到无数次奥运会升国旗奏国歌,今天第一次在现场感受,国歌响起前的寂静似乎持续了很久,后来发现自己在屏住呼吸,跟看比赛一个心情。国歌响起时,只想站得直直的大声唱国歌,很想哭,眼泪充盈了眼眶。

“莎头组合”赛后接受采访;摄影/魏媛

辛晓彤 李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