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额近三十年首增,内地赴港游客会重启“买买买”吗?

来源:《财经》杂志 2024-08-02 20:08:06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截至5月底,访港内地旅客总量达1380万人次,同比增加了约74%。但当地业界期待的“旺丁旺财”双赢局面尚未出现

8月1日,中国香港特区旅游及零售行业传出两则消息,一喜一忧。

前者是满18岁内地旅客自港入境携带行李物品的免税额度,将由5000元人民币上升至1.2万元。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可在口岸免税店额外购买3000元免税商品,单次过关最高免税额提升至共计1.5万元。

前述提升前的5000元免税额度,其实从1996年起便开始执行。依政策落地步骤,相关调整要在主要陆路口岸生效一个月后,从8月1日起才扩展到所有相关口岸。以深港两地间主要口岸之一的福田口岸为例,为加强信息传播,其在多日前便在海关检查通道显眼处摆放起相关海报。

这是数月以来中央惠港政策的最新进展。从年初算起,相关政策还包括新增内地十个“个人游”计划城市、延长访港商务签注逗留期限,以及开通动卧列车等,大多包含提振香港旅游及零售相关内容。

受惠于此,截至5月底,访港内地旅客总量已达1380万人次,同比增加约74%。整体而言,全部访港旅客总数已达1800万人次,同比增加约为78%。但当地相关业界期待的“旺丁旺财”双赢,却并未如期而至。

同样是在8月1日,与中国香港旅游及零售行业有关的坏消息,则是当日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相关数据:6月当地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299亿元(港币,下同),同比下跌9.7%。扣除价格变动后,该月零售业总销货数量临时估计,更同比下跌了11.2%。

按照近年来的行业惯例,300亿元总额已是一个需要守住的“死线”。但今年4月,总销货值已不足300亿元;时至5月,加上五一长假等利好,相关数字也只有305亿元。

当地6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是网上销售临时估计为23亿元,同比上升5.2%。但相较于4月和5月的分别上升11.5%和21.9%,这一数字其实也呈现出增速放缓态势。

按照统计惯例,中国香港当地居民所谓的网上购物,特指当地电商平台,不包括淘宝等渠道集运至港的商品,因其属于进口范畴。以6月网上销售只占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7.8%为例,主流销售模式仍是线下。

与网购主要由当地居民进行相比,线下商品销量增减,除取决于当地居民购物意愿,主要还受外来旅客(主要是内地旅客)购物热情高低影响。细分数据对此有所部分体现:当月出现销售额上升的包括:药物及化妆品的销货价值上升3.4%;书报、文具及礼品升0.1%。

更多的领域,则录得下跌。其中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下跌23.1%;超级市场货品跌0.5%;服装跌13.2%;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跌5.7%;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跌4.7%;百货公司货品跌18.6%;汽车及汽车零件跌25.1%;中药跌2.8%;眼镜店跌13.9%。

分析前述同比数据整体下跌9.7%的一个重要背景,是2023年同期香港零售业行情已处于较低基数。再次下跌,意味着香港零售业的传统优势,例如奢侈品、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等正持续萎缩。

原因多重。港元汇率高企,加之旅客和市民消费模式的转变,使当地旅游及零售业正迎来“旅游逆差”或“消费逆差”,即在外来消费力降低的同时,本地消费力持续北上外流。如此双重夹击之下,香港相关行业正经历业内人士所谓的“比寒冬还严峻”局势。

汇率高企加上消费模式转变,中国香港正迎来“旅游逆差”,外来消费力降低同时,本地消费力持续北上。《财经》记者 焦建/摄

欲求解困,自然要分析原因。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旅客消费总量减少,源于近两年来的“消费降级”。但相关统计数据则显示,消费减少现象其实已持续了至少十年时间。2013年是当地相关统计额度的顶峰,总额为4945亿元,此后数年虽有涨落,但均未超过这一总数。2023年中国香港与内地通关后,总额也只从疫情期间的3000多亿元反弹至4066亿元。

与中国香港此前的每次5000元人民币免税额度相比,近年来已提升至年度10万元人民币的海南,对于有大额免税品购物需求的消费者而言,其实相对更有吸引力。其所分流的一部分购买力,也被当地产业及研究人士指出是造成香港总销售值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中国香港难以简单复制这一模式。因海南是以实名制为基础建立的销售系统,免税销售的渠道集中,方便对旅客进行消费统计。而香港则大小店铺遍布各区,无法简单统计销售额度。

店铺林立的背后,其实还意味着大量就业人口以此为生。事实上,在分析香港经济结构时,旅游业与零售业往往被混在一起,并无严格区分。正因如此,旅客的购物消费,其实也被归纳到旅业收益。

以当地近期的一项市场统计信息为例,从事零售业的就业人数有25.5万人,相当于全部就业人口的超过7%。此外相关的餐厅服务、运输、住宿服务等也属于既可以服务当地居民亦服务旅客的工作。为稳定就业,如何给销售及旅游业找到新出路至关重要。

一个被广泛讨论但短期内可能难以实现的渠道,是继续提升内地访港旅客回程时的免税额度。事实上,此次调整至每次入境最高1.5万元之前,当地的相关建议是额度应提升至3万元。

因涉及税务安排等较为复杂调整,前述1.5万元的总额提升并非简单数字相加,要国家多个相关部门根据《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机制进行。短期内额度再次提升的可能性,被普遍认为并不太大。

“这并不意味着香港零售业不能进一步挖潜。例如海南很重视邮购免税。香港是不是也可以加把劲,把这一方面的免税额度用足用透。”亦有当地旅游业相关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指出,“尽管只有1.5万元,但每年也可为香港额外带来约88亿到176亿的购物消费额,并不少了。”

在此基础上,按照香港特区政府近日估计,在新政策执行后,当地经济增加值约为27亿港元至54亿港元。但当地政商学界的多位人士也指出:估算毕竟是估算,怎样让理论数据转化为真实的购买力,业界亦须抓紧机遇。

香港立法会的一位议员近日就建议说:香港零售业态变化的背后,涉及旅客消费模式转变、港元强势、地区竞争加剧等多重原因。面对惠港措施,港府和业界要升级服务和配套,包括推进电子支付、跨境支付的普及,推动实体门店和网络营销双重发力,改善售后服务等,以及积极引入、筹备更多国际级盛事,才能内地及海外旅客愿意来、多来。

焦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