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肯挨骂也要快速换代,车企为何这么急

来源:《财经》杂志 2024-08-16 19:06:54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尹路   2024年08月16日 18:49   本文2318字,约3分钟

换代被车主骂,不换代被对手揍,挨骂和挨揍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8月13日,极氪发布2025款极氪007和001,其中新款001的智驾系统做了重大升级,换装英伟达高算力芯片,智驾系统也切换为自研,智驾能力大幅提升。这本该是件好事,但却招来2024款极氪001车主的集中投诉,他们认为2024款车型2024年3月才开始交付,不到半年就大幅升级,老车主遭到“背刺”。

“背刺老车主”,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车企就会被车主这么骂一遍。原因有二:一、车型大幅降价,降价前不久买车的车主感觉吃亏。二、车型升级换代,增加配置,换代前不久买车的车主觉得吃亏。

越往后,第二个原因的权重就越大。几年下来,消费者对车价变化已有相当承受力,但车型升级换代加速,导致车主前不久才买的车大幅折旧,难免心生不满。

那么,为何车企明知快速换代会引发不满,却还要这么做?因为快速升级被车主骂,不快速升级被对手揍,在挨骂和挨揍之间做选择并不难。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引发争议的大多是新能源车企,如特斯拉、小鹏、理想、比亚迪、极氪等。燃油车虽然也是每年都会推出新款,但涉及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等关键技术和配置的升级换代,周期至少是五到七年。比如丰田的混动技术THS,从1997年发布第一代,到2023年发布第五代,26年间升级了四次,平均换代周期6.5年,而且丰田THS实际上就是按照六到七年的周期进行换代。

作为对比,比亚迪的DM混动技术,2008年发布第一代,2023年发布第五代,15年间升级四次,平均换代周期近四年,但实际换代周期并非平均分布,而是呈加速态势,前三代DM技术之间都是相隔五年,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用了三年,最近的第四代到第五代仅隔两年。

动力系统在新能源车所有子系统的升级中还是速度慢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系统的升级周期大多都是一年,甚至不到一年就会出现拥有代际优势的新技术。

以前这么快的迭代速度都是出现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比如手机、电脑,这些产品的价格大多不超过万元,技术迭代造成的前代技术折旧多是千元级别,但汽车这种数万元至数十万元的大宗消费品,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前代车型就因技术折旧损失数万元,这样的损失普通消费者的确难以承受。

而且不止迭代速度快,迭代幅度也大。手机、电脑这类消费电子产品已经进入性能过剩时代,对大多数用户来说,两三年前的设备虽然在技术指标上和新设备有代际差距,但使用体验上并没有明显不足。

汽车智能化则不同,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研发进展最近几年处在爆发期。一年前的智能驾驶还把受限制的城区智驾作为卖点,而现在如果没有“车位到车位”水平的智驾能力,就没资格说自己是智驾第一梯队,城区智驾已经成为及格线。

智能座舱一年前还在比拼谁家的产品执行连续语音指令更多更准确,现在比拼的则是多模态大模型,让智能座舱能够同时理解语音、文字、图片、音视频信息,成为理解力和执行力不亚于真人的智能助手。

一边是快速迭代,大幅升级的新功能、新配置,一边是入手不久的前代车型大幅折旧,越是注重智能化的汽车品牌,这种矛盾越大。新款车配置增加,价格不变甚至更低,导致老车主不满。

以文首提到的2025款极氪001升级为例,争议焦点是新款车型换装了英伟达的高算力芯片,同时智能驾驶系统也切换为自研方案,相比使用Mobileye方案的前代产品表现大幅提升。关键是2024款车型2024年3月才开始交付,不到半年时间,就进行如此巨大的升级换代,实属罕见。

即便参照此前行业内最激进的案例,极氪这次换装高算力芯片的换代也应安排在2025年初进行,而且2024款极氪001虽然智驾能力评价不高,但其产品力和性价比一直颇受好评,销量也在持续提升,6月销量近1.5万辆,创下单月新高,并推动整个极氪品牌月销量首破两万辆。

既然销量和市场评价都不错,为何要打破行业常规,急于推出新款,而且还是升级巨大的新款车型?因为智能驾驶在过去半年的进展速度已经不允许极氪的主力车型存在明显的智驾短板。

2024年初2024款极氪001上市时,端到端智驾大模型还只有特斯拉一个重要玩家,基于规则的智驾系统依然是市场主流。而在这一领域,Mobileye的技术能力并不弱,虽然芯片算力偏低,但因为其封闭的技术特性,算力的应用效率高,依靠48Tops算力的两颗EyeQ5H芯片,Mobileye是有能力实现城区智驾的,在欧洲等支持Mobileye众包地图功能的地区,其智驾表现并不差。

但从2024年二季度开始,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的爆发式增长给整个智驾领域带来了巨大冲击,智驾大模型落地的速度超出了此前最乐观的预期,2024年下半年就迎来了落地的第一波高潮,整个行业也基本形成了智能驾驶必须应用大模型的共识,智驾在消费者认知中的重要性也在迅速提升。

而在售价超过20万元,月销量超过5000辆的主流中高端智能汽车中,前代极氪001是唯一没有配备高算力智驾芯片的车型,在智驾大模型的发展浪潮下,这种短板会被快速放大,成为被重点攻击的弱点。

在迭代迅速的汽车智能化领域,竞争格局很可能因为某项重点技术的突破而导致重构,曾经可以容忍的短板,会变成致命弱点;曾经颇受好评的产品力,面临被一票否决的风险。这种情形下,车企只能背着骂名补足短板。

中长期而言,中国车企快速、大幅迭代技术的做法会持续下去,因为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如今是中国车企第一位竞争优势,超过成本竞争力。与海外老牌车企相比,中国车企在产品定义、渠道、资本、经验上都不占优势,靠成本竞争力可以取得短期优势,但如果不坚持技术创新,成本竞争力就是廉价的代名词,只有同时拥有好技术和低成本,才能逐步建立中国车质优价廉的形象。

(作者为《财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马克)

尹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