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伊拉克 不止于伊拉克

2014-08-25 12:12:06

  在美国“二战”之后的战争史上,由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常常会被排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之前,尽管以美军伤亡的数目来看其规模并不算大,但这场战争却耗尽了美国自“二战”后所积累的道德和政治资本。2011年12月,美国最后一批士兵撤出伊拉克时,不少观察家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终结”。

  巨大的代价带来的改变却很有限。2014年8月19日,美国摄影记者詹姆斯·福利遭“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斯兰国”(下称ISIS)斩首的视频片段让人触目惊心;十年前,ISIS的前身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发布了一帧同样血淋淋的视频:作为对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的报复,26岁的美国商人尼古拉斯·贝格在镜头前被砍头。

  2003年3月,美国在强烈的国际谴责中,执意发动伊拉克战争时设定了两个主要目标:铲除萨达姆政权,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恐怖主义扩散;以及将伊拉克改造成为亲美“民主样板”,并借机在中东进行“民主改造”。

  现如今,比基地组织更甚的ISIS占领了伊拉克多个重要城市,所谓的民选政府在什叶派与逊尼派的争斗中形同虚设。

  面对不断恶化的局势,奥巴马政府无奈“重返伊拉克”,对伊拉克局部发起空袭,为避免再次陷入伊拉克的泥潭,奥巴马给空袭行动设定了明确的界限。

  然而在战场上谨遵界限似乎是难以企及的,在杀害了詹姆斯·福利后,ISIS扬言如果美国对伊拉克的空袭行动持续,他们将杀害另外一名在他们手上的美国记者。

  奥巴马对此回应称美国将“不屈不挠地保护美国公民不受恐怖主义袭击”;美国国务卿克里誓言美国不会在极端组织的威胁下退缩,称“极端组织及其所代表的邪恶终将被摧毁,施暴者也终将被绳之以法”。

  形势急转直下,在美国前驻伊拉克大使克里斯托弗·希尔(Christopher R. Hill)预料之中,他于8月14日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办公室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就表示:“目前不仅是伊拉克受到威胁,整个地区也是岌岌可危,最后还会波及美国和其他国家。”

  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九年,一部分原因被归咎于小布什政府未能设定明确的目标;而在希尔看来,奥巴马此番对伊拉克军事行动的目标也不甚清晰。“奥巴马所设定的短期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但我认为还应该将任务扩大,摧毁ISIS,这是很多人不同意的。这个恐怖团体正一步步成为恐怖国家,我们需要确保它被击溃。”

  说这番话时,希尔手中把玩着一个弹壳。在他2009年-2010年担任驻伊拉克大使期间,这枚伊朗造的107毫米火箭炮击中了隔壁的房子,差点让他送命。

  对伊作战目标应扩大

  《财经》:就当前伊拉克形势而言,你认为奥巴马政府应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希尔:不仅仅是伊拉克受到威胁,整个地区也岌岌可危,最后还会波及美国和其他国家,所以美国介入伊拉克是明智的。帮助有需要的人,例如帮助库尔德人、支持伊拉克军队,都是正确的做法。美国的短期目标是稳定辛贾尔山区的难民情况,鼓励巴格达进行政治变革,同时稳定库尔德人。我认为这些目标已经达成。

  但是我支持应该扩大任务,虽然这被很多人反对,仅仅将难民从辛贾尔山区解救出来还不够,我们必须歼灭仍然横行于伊拉克西部的ISIS,这个恐怖组织在伊拉克建立国家对美国来说是挫败。美国应把长期目标着眼于摧毁ISIS。通常我不喜欢谈论摧毁任何人,我更倾向于谈判,但对于如此残暴的对象,我看不出任何谈判的余地。

  《财经》:ISIS将如何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

  希尔:ISIS的成员都是反社会的罪犯,假如他们控制伊拉克西部和叙利亚一部分几年,欧洲和其他地方的反社会极端分子也可能去那里受训,就如同他们前往阿富汗接受基地组织的训练一样。这些极端分子之后极有可能对付美国、中国或其他国家,若有维吾尔族或其他恐怖分子到那里接受训练,我丝毫不会感到意外。

  大家必须了解,ISIS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极大的威胁。

  《财经》:你认为目前美国的行动不足以完成对ISIS的毁灭,美国还需要做什么?出兵是否是明智之举?

  希尔:美国人民现在不会支持出兵,我也不认为伊拉克人愿意再看到美国部队进驻。美国需要做的是派遣更多人员训练伊拉克军队和库尔德人,并为他们提供武器装备。在某一政策框架内,供应武器是正当的。这与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性质不同,因为美国对于准备在叙利亚做什么还不明确。

  伊拉克部队有20万人,经过适当的训练,得到合适的指挥,并具备足够的动力,他们有能力应付ISIS这个威胁。

  根源自叙利亚

  《财经》:ISIS的壮大速度和威胁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什么造就了ISIS的发展?

  希尔:我认为主要症结在叙利亚。虽然很多人认为主要问题出在伊拉克——逊尼派对于在什叶派的统治下生活心怀不满,但这个问题长期存在,马利基作为统治者多年以来的统治方式也一样。事态突然恶化,主要是从叙利亚扩散开来,伊拉克的逊尼派接纳了这些逊尼派极端分子,如果他们不接纳就会被砍头,这与巴格达政府毫无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把ISIS赶回叙利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美国和国际社会必须推动叙利亚的政治进程。当下叙利亚的情势是,即使总统阿萨德过世,叙利亚也无法摆脱内战,症结在于阿拉维派、德鲁兹派、基督徒和库尔德人,全都对逊尼派有所怀疑,所以需要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宪政体制,帮助叙利亚政治走上正轨。

  《财经》:国际社会已经在叙利亚和平进程这个问题上有过数次尝试,并都无果而终。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有所突破?

  希尔:我会通过外交程序举行日内瓦会谈,但不是叙利亚各方力量之间的对话,他们无法达成任何协议。应该安排叙利亚与有意解决问题的国家会谈,提出某种形式的宪法原则。起草叙利亚宪法不是我们的责任,但是由只占人口15%的阿拉维人专政统治整个叙利亚,是无法接受的。叙利亚需要不同的安排,并成为原则声明,接下来人们可以根据这个原则进行下一步设计。

  但现在让我不安的是,在叙利亚看不到任何政治或外交运作的空间,完全看不到国际社会已经努力过的痕迹。

  《财经》:国际社会为何放弃了对叙利亚问题的解决推动?

  希尔:国际社会看待叙利亚各方力量,将其视为沆瀣一气。所谓的温和派到底有多少人、又具备怎样的能力都不明确。我看不出所谓的温和反对派中有任何领袖人物足以让人信服,一旦拥有了武器他们就可以获胜。这也是奥巴马总统的观点,并由此在叙利亚问题上没有实质支持。

  我和政府的不同之处在于,我认为提供武器的讨论没有意义,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如何找出可以向前迈进的政治方式。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人只谈选举,以为选举能够纠正一切。现在在叙利亚进行选举,看到的只能是各族裔按照宗派划分站队,叙利亚需要的不是选举,而是各方可以努力达成的宪法原则。

  低估伊拉克宗派分歧

  《财经》:面对现在伊拉克的乱局,美国被归咎是乱局的源头。例如另一位前驻伊拉克大使就曾批评,美国撤军削弱了伊拉克的军事力量。你对此有何回应?

  希尔:美军实际上在2009年6月就开始撤出,我不认为美军存在就有能力防止最先发生于伊拉克西部省份安巴尔省的混乱,我不认为美军的存留会给伊拉克部队的力量带来决定性差异。

  在美军撤出时,伊拉克——这个有着强烈爱国心的民族,虽然对未来和安全形势有所担忧,但他们对于占领结束非常高兴。

  伊拉克的根源问题是库尔德人、逊尼派和什叶派无法共处,尤其是逊尼派阿拉伯人不愿在什叶派阿拉伯人统治下生活。总理马利基是个强硬派,他在第二任期初始就已经对逊尼派失去耐心。所以我不认为美军继续驻守伊拉克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财经》:国务卿克里表示希望伊拉克新政府具有包容性,这在伊拉克能否实现?

  希尔:包容应该是双向的,我希望看到马利基的继任者阿巴迪能更包容逊尼派,但同时逊尼派也应该做出改变。马利基在任时非常不得人心,因此受到了太多注意以及指责,世人因此忽略了对逊尼派的关注,实际上过去几个世纪以来,逊尼派对什叶派也比较残暴。这是一种很难处理的宗派之争。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应该为伊拉克目前的混乱负有一定责任。在小布什总统2003年下令入侵伊拉克时,美国人并不了解什叶派和逊尼派已经痛恨彼此1000多年,美国低估了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分歧。

  美国占领伊拉克后,又进一步加大了矛盾。美国在伊拉克进行“去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行动,逊尼派主要聚集在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也就相当于将逊尼派赶出了所有政府机构。

  美国还曾寄望民主的伊拉克可以成为地区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典范,可是几乎所有其他阿拉伯国家都属于逊尼派,他们绝不会支持什叶派的领导。

  《财经》:美军撤出伊拉克前后,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希尔:战略目标是扶植伊拉克安全部队,稳定其经济、政治体制,然后离开,让伊拉克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美国并未要求石油或其他东西。

  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是对于独裁者,不应该仅仅限于“如何把他赶下台”,还要了解“他是怎么得到这些权力”,我认为美国从来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

  从人道主义救援开始

  《财经》:奥巴马总统最近接受采访时批评中国“搭便车”,这是美国对中国一种比较主流的指责意见吗?

  希尔:中国被指搭便车,其实这班车上还有很多人同行,美国也指责过欧洲搭便车。美国认为这些参与方受益于国际经济体制,但在面对威胁时不愿意捍卫这个体制,尤其是不愿动用武力。

  中国也应该了解,它在全球能源供应的利益包括化解危机、为能源获取创造更好的环境,但是中国似乎更对能源供给有兴趣,并不关心这些动荡地区的政治环境。

  如果我是中国,基于我与英国石油公司在鲁迈拉油田大规模的石油投资,我会与美国讨论中国可以为难民提供粮食,表现出中国关心这些处于险境的民众。我会从这种事开始,而且多多益善。

  《财经》:就你所知,中美两国政府会就此类事件进行沟通吗?

  希尔:据我所知,每次危机发生时,美国都会与中方接触,中方会以尊重他国主权为由不参与解决问题。我理解中国对尊重主权的重视,一个国家被他国政府甚至民间团体指手画脚,确实令人难以接受。但是要求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人道主义援助是公平的,证明中国愿意负起应该由它承担的责任。

  《财经》:你在职业外交官生涯中曾多次经历动荡与危机,你如何看待近来世界各地此起彼落的乱局?

  希尔:我们正经历一段很艰难的时期。世界局势的混乱当然不是奥巴马政府或美国的过失,但是我认为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否得当值得商榷。

  令人担忧的是,大国们都太过专注于国内问题。美国即是如此,奥巴马总统明确表示需要专注于国内的建设,我认为国际社会目前面对各项挑战,仅仅是疲于应付。

《财经》特派记者 丘昭琪 发自美国丹佛/文
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