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下滑恐不可避免

2014-10-18 16:04:50

评之评

由于人口结构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紧密相关,因此长远看,人口老龄化或生育率过低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在中国争论是要渐进放宽生育限制还是全面放开,主要是各方用于测算人口增长的模型不同。但决定生育率的因素有很多,每一个模型的细微调整,就可能在测算结果上差出数千万人口来。

由于单独二孩政策在各地的实施,给了我们一个观察人口变化的窗口。尽管这一政策全面发挥效应或许还需要一点时间,但基于现行的实践可以小结两点:首先,申请生育二胎的人数远低于预期,这意味着当前的适龄人群的生育意愿普遍偏低;其次,申请生育二胎的人数在不少省份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放开单独二胎后不会出现生育高峰。

基于现行单独二孩政策实践的观察,有人提出应全面放开二胎,人口增长不会如卫计委预测的那么高。加上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之间的差距,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但即便是这一观察,实际上也和卫计委的测算属于相同的逻辑,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不仅是说增量,还包括存量的增长。这种宏观上的增长在微观上就意味着人均或户均收入的增加。

换言之,如果一个典型家庭里夫妻双方都参加工作,那么收入增长意味着他们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就迅速增加,从而挤压生育意愿。尤其是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后,生育率下滑几乎是全世界都不可避免的现象。

长期看,不管何种鼓励生育的措施,恐怕也不能阻挡生育率下滑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认为应当渐进式放宽人口限制的观点,往往拿出印度作为例子。这类观点认为由于印度没有控制人口,导致了印度规模庞大的人口,并且有可能于未来在人口总量上超过中国。

但这一推论背后没有说明的是印度同期的经济状况。实际上,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维持了年均约5%的增长。80年代初期,每名印度妇女平均生育5个孩子,到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迅速降到了2.5以下。

当然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中印人口总量也有增加,但增幅已经急剧下滑,且这一趋势恐怕无法避免。对中国而言,当下需要甄别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出生率下滑的效应,以及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生育率下滑的效应。如果前者的效应已经极为微弱,后者带来的效应非常显著,那就需要当机立断全面放开生育。

即便全面放开生育限制,也无法扭转生育率进一步下滑的趋势。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生育率长期处于自然更替水平之下。日本政府出台了各类刺激生育的措施,也无法改变极低生育的现状。长期而言,中国若不考虑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恐怕就会误入歧途。

作者为本刊特约学术编辑

李华芳/文
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