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阶战略思考

2014-11-08 14:49:56

自2009年7月我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开始,人民币走出去(国际化)正式拉开序幕、迈上征程。

到2014年9月,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贸易计价和支付清算货币,第九大投资和金融交易货币,有26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央行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10月份英国政府率先在伦敦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可喜的进步和成果。

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都是一件大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人民币作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还刚刚开始,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顺利健康发展,让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明确。

坚持“代理行”清算模式

在国际清算体系中,主要存在两种清算模式,即“代理行”模式与“清算行”模式。

“代理行”模式是指,一国中央银行只对境内银行(包括境内外资银行)开立清算账户,负责境内银行之间最后的资金清算,并发挥银行监督和最后贷款人的作用,维护本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境外银行需要与境内机构进行资金清算的,需要签署协议确定境内代理行,并在代理行开立清算账户,由代理行代为进行境内资金清算。

“清算行”模式是指,一国中央银行允许境外的银行直接在央行开立清算账户,如同境内银行一样,境外银行可通过央行直接办理涉及境内的资金清算。

由于“清算行”模式使境外的银行取得了与境内银行同等的待遇,实际上是不尽合理的,不仅不利于鼓励境外银行在国内开设机构、促进国内金融发展,而且还会分流境内银行的业务和资金,不利于增强境内银行的竞争力,央行在监管上也难以对境外银行实行与境内银行一样的监管。因此,世界各国在国际清算上,基本上都采取“代理行”模式。

在“代理行”模式下,境内与境外银行的区分很明显,而且所谓一国货币“走出去”或者“流出”境外,实际上仅仅指的是这种货币的所有权和支配权转移到境外,除极少数现钞外,货币(即资金清算中所谓的“头寸”)并没有真正流出国境,并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而仅是由银行对境内的负债(如企业存款)转变成为对境外金融机构(清算银行)的债务而已。

如果境外货币所有者通过贸易或投资等渠道又将货币所有权转回境内(货币“回流”),同样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而只是由银行对境外机构的负债转变为对境内收款人的负债。如果境外所有者将货币从银行存款转变为境内股票、债券等方面的投资,则所有权并没有转让,仅仅是转变了货币的运用(即资产)形式而已,同样不会影响整个银行的流动性。如果货币境外所有者在境外进行转让交易或投资,则更不会影响境内银行的流动性。

这样,一国货币的“流出”和“回流”,尽管可能对企业或个人的存款产生影响,进而对货币总量产生影响,但并不会对银行整体的流动性产生明显影响。

相反,境外拥有的本国货币越多,本国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就会越强,其国际影响力就会越大。这在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世界上所有的外汇储备中,约60%的是美元储备,而美元储备中,超过60%的头寸集中在美国,这就大大增强了美国境内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外国人拥有的美元越多,对美国资金实力的支持就越大),使世界上其他国家很难与美国的资金实力相抗衡。

准确理解在“代理行”记账清算模式下,货币所有权与货币头寸分离的原理及其影响,对准确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在2009年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时,基于审慎和支持港澳金融发展等因素的考虑,对港澳地区实行了“清算行”模式,允许指定清算银行直接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开立账户。之后在其他国家,都推行“代理行”模式。今后,人民币走出去、国际化,应该毫不犹豫地推行“代理行”模式,即使对港澳地区,也应考虑尽快转化为“代理行”模式。

境外人民币应分账核算

目前我国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对人民币进出国境仍需实行必要控制,为此,有必要对“走出去”的人民币与境内一般的人民币进行分账核算,对“走出去”为境外所拥有的人民币,视同为“外汇人民币”(或“离岸人民币”、“国际人民币”),银行在记账时,要使用单独的编号和代码。境内企业或金融机构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或以其他方式筹集的境外人民币资金,也应作为外汇人民币,纳入外债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申报、审批和监管。走出去的人民币,通过贸易或投资等方式将所有权转回中国的,银行将相应将其从外汇人民币转回到一般人民币。

这样,境外所拥有的人民币的规模将很容易很清晰地统计和把控。中央银行以及外汇管理部门也需要对“外汇人民币”进行必要的统计和分析,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随着人民币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国家的外债和外汇储备的影响也相应加大,相关方面的管理也需要考虑相应调整。

实际上,境外拥有人民币,会增加中国的对外债务,应该统计在我国的外债规模之中。同时,以人民币对外支付,也就替代了以外汇对外支付,人民币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意味着人民币对外付多收少,相应地,外汇可能出现收多付少,已经十分庞大的国家外汇储备可能进一步加大;相反,如果境外对人民币的偏爱下降,境外人民币通过投资或贸易方式大量回流,出现人民币收多付少,相应地,外汇开始外流,出现外汇付多收少,外汇储备可能快速收缩。对此,货币政策当局要有充分认识和措施准备。

加快打造境内外汇人民币交易中心

在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境外对人民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高,境外所拥有的人民币,如果只能单向用于对中国的进口支付或投资,则会大大约束其人民币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其拥有人民币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和完善外汇人民币的交易中心就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主要是支持人民币境外离岸中心的发展。作为一种呈现明显国际化潜力的重要货币,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与推动。但是,考虑到人民币走出去,其清算应该坚持“代理行”模式,人民币头寸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境外人民币离岸中心最终仍需要通过中国境内金融机构进行清算,最具备条件进行人民币全球交易及其清算的,实际上就是人民币的发行国——中国,因此,为有效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中国应该尽快打造境内的外汇人民币交易中心,面向境外所有的人民币提供交易服务,使中国成为人民币全球最集中、最具活力的交易中心、流动性调剂中心,增强中国在全球人民币定价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这一中心的建立和壮大,必将对增强中国金融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对外汇人民币进行分账核算的基础上,“外汇人民币交易中心”可纳入“上海外汇交易中心”的交易平台和系统(仅仅增加一个币种而已),如同其他币种的外汇一样,接受外汇监管。参与上海外汇交易中心交易的金融机构,可以接受海外人民币所有者的指令,按照交易中心明确的规则,自主进行定价和交易。要学习借鉴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伦敦的经验,加快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法规,活跃金融交易。

为促进人民币走出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国还需要逐步向外汇人民币开放境内金融市场,特别是壮大和逐步开放国债、金融机构债、企业债等债券市场,优先推进外汇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工作。

丰富人民币出境渠道

一国货币走出去,可以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

进口支付、对外投资、货币互换、对外援助或政府优惠贷款、商业贷款、个人汇款或带出现钞、境外机构在我国筹集人民币资金等。

这里需要相应强调的是,鼓励人民币走出去,并不能只停留在企业贸易和投资方面,个人的汇款和投资等也应该鼓励其使用人民币,政府部门的对外援助等,更应该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应用。

同时,人民币走出去,应该鼓励的是通过银行记账清算(转账清算)渠道走出去,而不能鼓励人民币现钞走出去。如果鼓励人民币现钞进行跨境流通,不仅会大量增加人民币现钞印制、押送、收兑、保管等方面的成本,而且也不利于加强反洗钱、反恐怖、反偷税漏税等方面的工作,因此,中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应该严格控制人民币现钞出境。

明确国际化的阶段性目标

现在,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很广泛、很热烈,但一个基础问题却经常被忽略被模糊,即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准或阶段性目标是什么?人民币成为跨境使用的货币是否就是国际化了?人民币成为一些国家的储备货币是否就是国际化了?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交易和储备货币中达到多少即可认为实现国际化了?

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准或阶段性目标不确定不统一,就会使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和讨论失去共同的基础,就会产生诸多似是而非或混乱的看法或意见。因此,这个问题需要研究明确。

首先,应该建立国家标准的“货币国际化指数”。

这一指数应该综合考虑国际化货币各项主要功能全球份额的综合分值,如作为国际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作为国际投资和交易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的全球份额,分别乘以赋予的分值(如30%、30%、40%),然后得出综合分值,进行主要货币国际化的世界排名。

其次,要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目标。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最根本的是受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约束。从2010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所谓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人认为,与之相对应,人民币也应该成为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但是,必须明确,目前人们所说的第几大经济体,仅仅是指当年GDP的世界排名,即只是一个年度经济体量进行比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历史积累财富总量比较的概念。

如果一个国家(C)经济快速增长,经过若干年后,年度GDP终于达到和超过另外一个缓慢增长国家(A)的规模,并不意味着此时C国综合经济实力就达到或超过了A国,实际上,C国综合国力要达到或超过A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例如,美国GDP在1872年即赶上英国的规模,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综合国力才真正赶上或超过了英国,美元也才取代英镑成为第一大国际货币。

目前,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约为60%左右,欧元约为25%左右,英镑、日元等其他货币都在4%以下。考虑到中国从2009年正式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的潜力,如果用十年时间能够使人民币的“货币国际化指数”在2020年达到和超过10%,稳居世界第三大国际货币,将是了不起的成果。因此,可以把10%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如果到新中国成立90周年后的2040年,中国的GDP完全有可能超过美国,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综合份额也可能达到或者超过20%,则美元的国际份额就有可能降低到50%以下,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局面,国际货币体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可以把20%作为到2040年人民币国际化的中期目标。

加快全球清算体系建设

其中不仅包括要建立高效严密、安全稳定的清算系统和网络,配备相应的备付金和授信支持体系以确保资金的及时清算,还需要切实加强资金清算过程中反洗钱、反偷税漏税、反商业贿赂以及控制资金流向恐怖集团等方面的监控措施,要很好地处理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与境内清算体系的衔接与防火墙建设等。

同时,要加快全球人民币清算网络建设。这其中,需要中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积极协调国外政府和监管机构开放人民币业务;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海外人民币代理行业务,吸引海外金融机构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加大海外鉴别人民币真伪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人民币现钞收兑和调运业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大力发展的是记账清算,人民币现钞的海外流通应该得到有效控制,而不能得到鼓励。同时,设想完全通过在各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机构来发展海外人民币业务是不现实的,需要相应扩展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机构,更需要扩大中国银行业与海外代理行的合作。在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做的是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管,而不是过多参与具体业务处理和指定具体业务的办理银行。

作者供职于中国银行

实例

巴基斯坦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

2014年1月31日卸任的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前行长亚辛·安瓦尔,给出了他对巴基斯坦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的看法。该协议对巴基斯坦大有好处,因为它借此充分利用了中国的金融领导地位。

巴基斯坦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是一个分水岭。如果没有该协议,巴基斯坦在2013年就会面临国际收支平衡危机,因为该国经济当时正面临史上最严峻的考验。即便在巴基斯坦政府高层中,也很少有人意识到了该国可能面临的问题的严重性。时任巴基斯坦国家银行行长亚辛·安瓦尔,同中国谈判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必须指出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在防止巴基斯坦陷入危机中起了关键作用。

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并导致欧洲和美国开始去杠杆化,2013年3月,已完成五年任期的巴基斯坦人民党政府也破天荒地下了台。

从2013年3月开始,临时政府掌权了三个月,随后,新一届政府于6月第一周上台。2013年1月,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仅80亿美元,但直到2013年11月,巴每月都得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多边机构偿还大量债务。此外,2013财年巴基斯坦还有约2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赤字。阿富汗边境上战火仍没熄灭,塔利班的入侵仍在继续。上述事件导致严重的经济不确定性。2013年,经济管理方面唯一的连续性在于巴基斯坦国家银行。

在动荡的背景下,关键目标是改善巴基斯坦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以便市场到七八月时,对“计划”签署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贷款形成积极的情绪,同时使巴币值保持稳定。2013年伊始,巴基斯坦卢比兑美元的汇率略低于100∶1。分析师和银行家们曾预测,到7月,巴基斯坦卢比兑美元的汇率将上升至115∶1。有些预测数字甚至更高。虽然巴基斯坦与中国15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当地货币结算来刺激双边贸易,但其中也还包含了国际收支平衡流动性支撑线,这好比一座只有在需要时才会部署的战略武器库。其执行时间表由巴基斯坦国家银行精心设定,以管理“市场情绪”。

在2013年5月和7月,如果对主要外汇流出进行缓冲,将对市场情绪造成不利影响。在此期间,巴基斯坦国家银行通过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提取了12亿美元,这占了2013年从中国流入巴基斯坦的19亿美元资本总额中的很大比例。

这种充足的资本流入不仅阻止了一些专家在三四月预测的可能出现的国际收支平衡危机,也使得巴基斯坦卢比兑美元的汇率直到7月都保持在100以下,并在8月通过签署67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贷款意向书,提振了市场情绪,从而使原本陷入僵局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融资打开了闸门。与此同时,穆迪(Moody's)将对巴基斯坦的评级上调至“前景稳定”。因此,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及其实施,对巴基斯坦可谓雪中送炭,帮助巴度过了危机。

展望未来,促进巴基斯坦-中国经济通道的经济合作以及已经进行的工作,能提供十分必要的协同增效,从而释放巴基斯坦的增长潜力,改善就业,并在急需的包容性增长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尽管巴基斯坦和世界经济还存在不确定性,但巴基斯坦可以利用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来支持两国经济走廊。要做到这一点,唯有正确理解该协议的技术应用,且认可其总体精神——该协议旨在作为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的工具。

若确保未来取得成功以及得到中国领导层的支持,巴基斯坦必须审慎并良好地协调管理自身财政事务,体现良好的公司治理标准。巴基斯坦应该致力于建设这种能力,并全面遵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要求的严格的财务原则。正是这种原则,才使得中国一跃成为如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亚辛·安瓦尔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全球银行家,目前是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的高级顾问。他自2011年10月到2014年1月担任巴基斯坦国家银行行长。他还在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和巴基斯坦证券印刷公司(PSPC)担任董事,同时还是巴基斯坦证券交易委员会政策委员会成员,以及NIBAF董事会和南盟支付委员会董事会(SAARC Payments Council Board)成员。

巴基斯坦《东南亚》杂志,2014年10月刊 翻译:熊静

王永利/文
进阶 人民币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