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农村,农村电商的机遇也逐渐来临。
总结2014年的“双十一”, 在天猫总计571亿元的网购总成交额中,有50亿元左右的额度,来自农村消费。
这一趋势与阿里研究院今年10月发布的《农村电子商务消费报告》基本吻合:在过去3年中,淘宝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从2012年二季度的7.11%,已上升到2014年一季度的9.11%。
在中央层面,农村电商的未来潜力,已经受到关注。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奠定了发展农村电商的政策基础。而作为电商下乡代表的马云、刘强东等。也都曾受邀参加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座谈会。
对于农村电商的未来发展趋势,各方态度大多积极乐观。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谢扬近期与阿里联合发布的一组预期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网购额2014年将达1800亿元,2016年将达4600亿元。
“由于农村在地理、人口上的优势,随着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未来农村网购市场空间十分广阔。”谢扬表示。
但囿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发展差异巨大、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仓储及物流配送网络建设落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一系列掣肘原因,此前政府虽亦有一系列旨在打通城乡资源交流渠道的尝试,但最终效果大多令人存疑。
即使涉农多年,阿里要完全克服上述难题,也并不容易。阿里带来的新模式及资源,能否弥补传统农业在面对市场时,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多重短板,短期内也仍是未知之局。
农村电商新局
阿里成功在美国上市融资后,农村发展战略作为其新确定的三大战略布局之一,自公布起,就备受关注。
此时加速入农,并非阿里跟风之举。从2012年起,其旗下的淘宝、天猫、聚划算、支付宝等多个平台,就逐步开始推出与农业相关的多种产品及服务。
在提及阿里下乡初衷时,阿里COO张勇在近期举办的首届浙江县域电子商务峰会上表示,今年提出农村电商发展战略,对阿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延展和发展。因为无论是从消费者基数来讲,还是从整个市场供给来讲,农村电商都是一个不可能被忽视的领域。
从供给端来说,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各地蓬勃发展中的农村电商,有可能成为“乡镇企业”模式的新翻版。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江浙一带曾经兴起过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曾成为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约束的典范。这一潮流搞活了当时的乡村经济,也催生了一批知名的大型民营企业。
在当前国内消费低迷的大环境下,同样从浙江起步并蔓延至全国各地的“农村电商”,则再现了“自下而上”的农村经济活力。
就淘宝村数据而言,目前全国已有20个淘宝村,共计涵盖了1.5万家淘宝店。按照农村淘宝店由单个家庭经营、每个农村家庭人口4人计算,淘宝村共实现了6万人直接就业,并且带来了物流快递、包装等服务业的大量间接就业。
之所以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淘宝村研究微报告2.0》分析指出,农村“熟人社会”的属性更适宜网商群体发展,因而一两个优秀的电子商务带头人,往往能推动一个村的“潮流”。例如,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浙江省缙云县北山村等,均遵循了这样的发展路径。
除此之外,对于目前中央力推的新型城镇化来说,以淘宝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也能够起到促进农民返乡创业及就近就业、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的作用。
从消费端来说,阿里高调进军农村,依赖的是其对巨大消费市场的乐观预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据阿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村网民已达到1.77亿,占到总网民数量的28.6%,农村居民对网购模式的接受度达到84.41%。人均网购消费金额预测在500元-2000元之间,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此外,农村人群的电子购物习惯不同。与城镇网购人群相比,农村网购消费者更年轻、更移动。
但农村电商乐观的数字背后,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首先,就整个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来说,城市的占比超过60%,而农村只有27%。另外,无论是就网上购物的习惯来说,还是对网上支付这一方式来说,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依然巨大。前一领域二者的差距是24%,后一领域二者的差距是22%。
“如今中国的城乡差距仍然非常巨大。但也正因如此,进入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这个机会,才是如此的真实和触手可及。”张勇说。
阿里路径:千县万村
为将其生态系统拓展到农村电商市场,阿里通过“千县万村”计划出手的额度,将是100亿元。
根据规划,这100亿元将在未来三年至五年内分步完成投资。其主要用途,将是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将其作为阿里农村电商的基础设施、营运体系和服务体系。以此带动农村创业机会,并让“淘宝村”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
阿里将上述计划总结为“三个1”,隐藏了其在农村市场的野心。但这些数字实则意味着:阿里巴巴要在今后几年将以线下服务实体的形式,将其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到全国三分之一强的县以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可窥见阿里布局这张网背后的野心:首先是投资基础,建立县乡两级运营体系,实现都市和农村间商品双向流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整合社会物流能力;其次是建立生态,一方面培养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实现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分销、消费等整个管道的优化;最终,在整个电子商务基础上提供金融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的计划中,并不仅仅只意味着渠道下沉,将商品卖到农村,更是希望在农村建立供应链和消费的双向电商生态。
“我们希望通过电子商务的作用,让农村也能享受与城市一样的消费选择,让优秀的人才可以回归农村创业,让农民可以直接从厂家采购生产资料从而降低成本,让农业产品足不出户卖到全世界。”张勇说。
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向《财经》透露,为实施上述计划,继浙江之后,从今年10月开始试运营后,广东省将成为阿里“千县万村”计划的下一个落地省份。
“这两个省的基础设施相对健全,制造业、物流都完善,既是供应链也是消费者。”在分析选择广东的原因时,这位人士称。
《财经》记者获悉: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将成为阿里在浙江省以外的第一个试点县。双方的合作模式是:阳山县政府投资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并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运营阳山县服务中心。在试运营阶段打通县村服务、运营和物流体系。
该物流产业园区功能定位是:立足阳山县的农副产品优势资源,建设辐射周边(县、市、区),“电子商务+实体商贸+物流配送”联动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园;联合国内外知名电商、物流企业,建设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平台和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平台,打造以区域农产品为特色、多品类协同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
除了上述在县级范围内解决物流瓶颈的模式之外,阿里还在2014年中时,与中国邮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阿里将利用其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所有市县乡(镇),覆盖全国各地的物流网络进军农村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电商纷纷布局背后,政策也在开始审慎收紧。今年7月,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通知》就指出:自2014年起,针对河北、江苏、安徽、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各省选择不超过7个县开展示范工作。
有专家分析,这部分应该源自于目前农村电商还存在很多待解问题,例如物流匮乏、宽带不畅、交通不便、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存疑等。除此之外,在农村电商相互模仿快速复制后,很多网店依然没有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自身运营能力和创新性都比较弱。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会带来价格战,影响产品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市场。
而且,这种自发的电商兴起模式,发展到一定时间,难以避免出现中小民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即缺少龙头企业和协会的领导和控制,容易导致同质化竞争、自我管理协调能力较弱的问题。
如何克服这些挑战,避免此前“乡镇企业”昙花一现的最终结局,将成为纷纷入农的电商巨头们,亟待解答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