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智能家居“新安卓”

2014-12-15 13:05:56

2014年11月29日,百度在一场业内论坛活动中推出了智能家庭软件平台,计划通过此平台提供智能家居软硬件开发的全套支持,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

至此,从传统家电企业海尔、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到电商京东、媒体平台乐视等,均已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这个原本量级仅有数十亿元的市场,突然成了“香饽饽”。

国外巨头的动作更早一步。2013年底,谷歌宣布以32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这家并不大的企业主营智能恒温器和烟雾探测器。外界将此举解读为谷歌正式踏入智能家居的第一步。Nest在2014年6月,斥资5.55亿美元收购智能监控摄像头企业Dropcam;10月收购智能家居制造商Revolv,后者兼具智能家居软硬件开发实力,尤长于家居设备之间的通讯实现。

然而,由于品牌之间各自为战,数据不能互联互动,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因此,与去年智能电视混战中各搞一套的做法不同,意图抢占智能家居发展先机的进入者们,无论高调低调,都不忘强调“开放”。传统家电企业海尔甚至将原本自有的智能家居品牌UHOME,完全纳入了今年推出的“U+智慧生活开放平台”。

即便开放平台的盈利模式目前还模糊,巨头们不约而同作出选择:打造智能家居领域的“新安卓”。

转型无线

通过植入无线通讯模块或接口,兼容几大标准无线通讯协议,从而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这就是巨头们争相打造的“新安卓”。

此前20年间,在家居设备间实现通讯主要是依赖综合布线技术。“每个设备都要连一条用于通讯的传输线,一套别墅可能要布线数百条,还需要一个专用的通讯机房。”曾从事智能家居系统销售工作的何小帅称,依赖有线通讯的智能家居并不便捷,“用户体验不好”。综合布线技术在不少新型社区、大型会议中心和超五星酒店皆有运用。但这种通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任何建筑中的运用都必须整套实施,后期也很难升级。从业者们大多承认,在2013年之前,智能家居只是“富人的游戏”。

直到2009年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线公司(下称南京物联)涉足智能家居市场,试图摆脱“有线”桎梏。“无线替代有线是未来趋势,在智能家居领域已经提了20年。这种方式简单方便易升级。”南京物联企业合作部总监钱兰英说。

为完成技术选型,南京物联耗费了整整半年时间。当时无论是红外、蓝牙,还是WiFi技术,都已在家庭和个人客户市场中应用。但南京物联认为,很多传感器需用电池,WiFi由于带宽较宽,功耗高,电池难以满足供电需求。

另一种技术ZigBee,通讯方式类似移动蜂窝通讯网络,每一个设备都可以成为下一个通讯结点,具有覆盖面大功耗低的优势,更适于控制开关和传感器之间联系,且已在一些大型智慧建筑中成功运用。最终,南京物联研发团队选择了ZigBee技术。简单的ZigBee通讯每次仅产生数KB的数据量,因此耗电量也很低。确定了技术类型后,南京物联开发了以电源开关和各类传感器、控制器为主的上百种智能家居设备。

和综合布线技术运用的效果类似,整套安装完成后,“智能家居”中起床窗帘能自动打开,下雨窗户可自主关闭,门锁开关有提示,空气不好开新风……且一个传感器或开关可与所有智能设备互联,从而实现某种“场景”,如“家庭影院”场景,即可一键实现关灯、打开音响、垂下幕布等功能。若传感器监测到家中甲烷超标,还能通过机械手主动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抽油烟机换气。

由于不需要事先设计,无需机房,现在完成一套120平方米公寓的智能家居系统安装,成本可控制在3万-5万元,大大低于有线智能家居的六位数。而且,“运用无线技术,不需要一步到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一件一件加上去”。钱兰英补充。

然而,直到2013年之前,南京物联都没能实现盈亏平衡。华融证券称,到2012年底,中国智能家居渗透率仅为2.96%,此前三年的增速均在20%左右。直到一些智能单品的推出,开始改变这个行业。2012年开始出现的各类智能电视,迅速在2013年席卷市场。

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查,2013年智能电视的市场渗透率为45%,2014年上半年智能电视渗透率已经超过55%,下半年将达到70%。

2013年末,智能家居渗透率突然升至近5%。

在Broadlink创始人刘宗孺看来,WiFi是目前智能家居领域最“火”的技术。“现在很多已经上市的智能家电产品,大部分都是用的WiFi技术。而且WiFi可以直接联接家用无线路由器,不需要其他的网关。家中有WiFi,产品也就很容易普及。”而家庭内部的ZigBee网络,若要通过APP实现远程控制,则必须另设一个网关用于数据转换。

尽管再三强调ZigBee的好处,南京物联的员工们也承认,该技术不能用于传输大数据,也不太适于一些复杂操作。该公司推出的智能监控设备,即需使用WiFi技术进行图像传输;同时也开发了一款设备,用于实现基于WiFi技术的智能空调等大型家电设备与家用ZigBee数据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使用方法与数字电视机顶盒遥控器的“学习”功能类似,可以将家电遥控器的功能移植至APP终端。

刘宗孺认为,正是WiFi技术的成熟和互联网的普及,才真正带动了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

转型之路

刘宗孺比较推崇单品先行的道路。即通过一些小型单品,降低消费门槛,首先在感兴趣的极客中试用,进而推广更多产品。

小米科技智能家居负责人高自光也曾表示,“让用户先接受单品,多了以后自然有平台。”至10月,在小米真正向市场推出旗下四款智能家居产品时,也同时发布了智能家庭解决方案,并提供了一个与“京东超级APP”类似的聚合应用。

2014年“双十一”期间,“京东超级APP”正式推出,成为首个面向个人使用者的智能家居综合应用客户端。通过这一应用可以同时实现对海尔空调、美的热水器、方太抽油烟机等40多款智能家电居产品的控制。京东云平台智能硬件事业部总监邓正平称,“技术体系就有好几百人,此外还有金融集团的众筹业务,产销体系也是专人负责,是公司级的联合项目”。作为电商平台,既有的合作伙伴关系让其更易与硬件企业达成一致,家电巨头如美的、TCL,包括海尔在内的数百家企业,均已在这一平台上与京东展开合作。京东甚至在4月推出了“JD+”扶持计划,宣布从智能芯片开发,到数据接入、应用服务开发,以及电网最具有势的营销等各领域,为合作者提供智能家居全产业链的帮助。

然而,对传统的家电企业来说,转型并不那么简单。无论京东、海尔还是其他平台,都会免费提供通讯模块的供应商供货清单,只需要安装此类通讯模块,或在自有模块上增设接口,即能被接入平台。然则由于家电是玻璃和不锈钢材质外壳,如何在内部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地方,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既避免不锈钢材质对通讯的影响,又要很好地隐藏WiFi模块的天线,并把天线隐藏并加长,从而使操控更灵敏,是研发团队的第一要务。

另一方面,原有的非智能家电产品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兼容自动控制功能。要想真正智能,必须要短时间内在原有产品上嵌入控制模块,实现自动启动、定时等功能。为此,方太集团从2014年初与京东洽谈开始,双方都在抢速度,“花了两个月时间就把产品开发出来了”,方太电子商务部部长李涛说,这些技术瓶颈都要在很短时间内加班加点实现突破,“否则会错失市场机会”。

在海尔出品的家电产品中,已有30%安装了内置模块。“剩下的会有接口预留待升级,令它们可以有潜力深入智能化解决方案。”海尔U+推广总监陈海林介绍。

尽管每个通讯模块不足百元,但加上技术研发等其他成本,方太智能厨电的价格要比普通厨电贵上300元-400元。李涛认为,智能家居与传统家居消费人群不同,以有品位的高端人群居多,且较为年轻,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分析人士均认为未来的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巨大。奥维咨询预计,到2020年,智能型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电视的渗透率将分别为55%、38%、45%、93%,按目前大家电的出货量粗略估算,分别对应5500万台、2660万台、2250万台、9330万台。信达证券指出,届时中国整体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会超过1.3万亿元,而智能家电将会占到其中的70%-80%左右。

在陈海林看来,仅有家电智能远未产生足够的吸引力。“真的想要有比较好的体验,灯、安防等各方面都要考虑。而且用户的选择面应该很广。”他不断强调的,并不是某个单品,甚至并非自身品牌,而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没有积累大量的能够互联互通的智能产品前,所有这些期望可以说是空中楼阁,不可能实现的。现在最主要还是想把平台做大,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进来,一起做好生态圈的建设”。

无论是ZigBee还是WiFi,智能单品抑或数据平台,在被称为“智能家居元年”的2014年中,都各有发展之利。创业企业Yeelight和Broadlink均获战略投资,南京物联也获得数千万元风险投资。而海尔、京东等智能家居平台,也各自迅速聚合了数百大、小家电及安防、照明品牌。究竟谁能成为中国智能家居版的“新安卓”,仍待时间检验,可以肯定的是,先发者们抢占先机。

《财经》记者 凌馨实习生 陆余恬/文
新安 智能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