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公益事业转型的关键

2015-01-19 14:04:54

中国有着发展慈善公益的巨大的空间,同时也处于这一事业迅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30年,社会财富的积累,已经为公益事业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高速的增长也带 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中国的基尼系数连续10年超过警戒线。

慈善公益作为公民收入的再次分配,对铸造和谐社会毫无疑问有巨大的帮助。

应该看到,随着中国对于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公益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中国的慈善公益道路上还有许多坎坷、艰难和险阻,而且很多困难是超出我们预想的。这不仅是因为现在还有制度上的缺陷,人才的缺乏,更重要的是社会上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差异,并存在很多误区。

当然也必须承认,目前的慈善公益的队伍也有一些害群之马。“郭美美事件”虽然是坏事,但是由这个事件带来的公益慈善的大讨论,应该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契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要起决定作用,同时也第一次把社会治理纳入了文件的语言体系。这说明中国经济转型的同时,社会也在转型,公益慈善事业也在转型。客观来说,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然而我们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因为社会、经济、技术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转型是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

对中国来说,转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益慈善要从政府主导转型为民间为主。公益慈善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不再以政府为背景的公益慈善机构为主要力量,并转变为民间为主的众多社会公众参与的事业。与此同时,要由官办机构垄断的市场向统一的募捐和公益服务自由竞争的市场转型。

第二,要从过去传统的富人参与、施舍式的公益慈善,转型为人人参与的公益事业。公益事业不应该是少数富人的行为,而要成为大众普遍参与的公民行为。

第三,传统的个人行为,包括数量众多的个人志愿者的自发行为,应该向组织化、制度化,特别是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转型。

第四,过去分散、单一的各自为战的模式,要向专业、高效、透明、联合的方式转型,同时要转为慈善家、企业家、政府、媒体、媒介的跨界模式,这样才能充分地整合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都成为参与慈善公益的力量。还有一个转型是要从过去的道德高地走出来,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

这些转型正是中国慈善公益现在面临的课题,怎么转?唯一的办法就是创新。

新经济时代决定了要用新的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当矛盾解不开,障碍绕不过的时候,一定用创新来突破。可以这么说,创新是当前公益慈善事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最关键因素。

首先观念需要创新,只有观念的创新才有行动上的自觉。公益慈善不应被仅仅看成是民政事业的一部分,而应该将它视作国家发展议程中的战略组成部分。

另外,慈善公益不应该简单看成少数富人向弱势富人的财富、资源转移。应该看作是普通大众都能参与的社会集体行为。

要意识到,公益慈善不是少数人的给予,而是众多人的参与,公益事业也应该学会如何提升参与感。

此外,我们还有许多的制度需要创新。慈善事业在制度法律上,还有很长的路,比如说如何完善公益慈善的统计体系,如何建立公益慈善的税收减免制度,如何界定公益慈善的财产权,以及股权捐赠免税的问题,慈善信托的问题等等。

此外,政府应该给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鼓励公益慈善组织的去行政化;重视对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开放对公益机构管理成本的一些限制,形成吸引人才的体制,否则,公益慈善事业将后继无人。目前,在美国200多所高校都有公益学科,但在中国的高校却是寥寥无几。

再有,技术创新也很重要。慈善公益不能只停留在过去的模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公众和企业自发地献爱心。在常态下,就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加公益慈善事业,无论他们贡献的大小,都是公益参与者。在这方面,互联网技术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互联网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维方式,也在某些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样,通过互联网,也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去。

当然还有一些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文化的创新,要考虑如何让每一个人都能自觉地参与公益,让公益成为社会的普世价值观。

拿我所在的壹基金来说,过去三年在上述的转型和创新中进行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首先是树立“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的理念。从最开始一人一天一块钱,到后来的通过与银行发行联名卡,刷一张卡可以捐一块钱。现在还在逐渐利用移动支付的手段来提高人们的参与度。这不仅是一块钱的问题,这是让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作公益的乐趣和意义。2014年前十个月,壹基金的捐款人数已经达到1.3亿人次,公众的捐款已经占总收入的60%。  

另外,我们过去把公益慈善机构当作事业单位和个体单位来管理,但实际上管理公益机构和管理企业有相当多的相同点,只是最终的目的有差异。企业追求的是商业效益的最大化,公益事业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但两者都有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公益慈善组织完全可以用现代企业的发展逻辑来进行治理。公益慈善事业不应该认为是社会的成本中心,只是消耗所需要用的资产,而是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价值。公益慈善机构,应将自身的公益模式融入企业的模式,一方面可以给受益人带来收益,也能够带来商业回报,使企业产生滋生公益事业可持续的动机。

我过去是上市银行的行长,来到壹基金后,我提出要像管理上市公司一样管理壹基金。我们也要思考未来的战略,也要研究竞争的工具和策略,也实行客户经理制,把每一个捐款人都当作我们的客户,把他们当上帝,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像企业管理风险一样,管理募来的善款,在与几百个NGO合作中,控制风险,把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我们也建立了激励和约束机制——当然更多的是文化方面,让员工更自觉地行动。此外,我们也致力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让公益事业更透明。

公益慈善机构要把参与公益创新当作社会责任,不要错过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需要像企业开发新产品、创新服务一样,创新公益慈善事业的产品和服务。

在转型时代,大家要拥抱新的技术,拥抱互联网,走出自己的圈子,积极促进公益慈善的联合,形成更大的力量。

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以社会变革的视角来看待当前的公益慈善组织的转型。这个时代充满着挑战,但是更充满着机会。应该相信,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一定能抓住重大转型机遇,通过共同创新来迎接一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为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招商银行原行长兼首席执行官,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三届中国公益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马蔚华/文
公益事业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