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将在2015年批准一项气候协议——某种程度上的
新的气候协议
将允许各国设定
自己的目标
2009年末,旨在达成一份全球气候协议的努力在哥本哈根以失败告终。当时,一家慈善机构的负责人将这座城市描述为“气候犯罪现场,犯罪的男男女女逃往机场”。
六年之后,当各国政府领导人汇聚巴黎再次努力试图达成一份气候协议时,将重温这一犯罪场景——至少在比喻意义上。这一次,他们将在吵吵闹闹中弄出一份协议。这份协议是否能在抑制碳排放增长上起到很大作用,或者满足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产生又破灭的任何其他期望,值得人们怀疑。
2009年以来发生了很多变化。多数变化在某种程度上都让协议更有可能达成。新一代领导人上台了。实际上,只有美国的奥巴马和德国的默克尔仍在担任排放大国的领袖。
新一代领导人面对的是一个自2009年来温室气体排放一直无情上升的世界。2015年大气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将在100多万年来首次超过400ppm。尽管10年来全球地表温度没有大幅上升,但根据多数气候科学家的研究,温室气体排放上升造成严重和不可逆破坏的风险在不断加大。在多数国家(但不包括美国),气候变化被视为一个重大威胁。
室外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球人口早亡的首要原因。政客们也正面临商界、金融界和市场日益加大的压力。2014年发布的两份重要报告(一份来自一个由前总统、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和经济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另一份来自美国的公司首席执行官和前财长们)显示,决策者们的想法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认为必须应对气候变化。
一些市场反映了这些关切。例如,为企业的环保投资在资本市场筹资的企业绿色债券市场,在2015年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规模;而在2009年这个市场几乎还不存在。因此,围绕气候协议的政治氛围已经改变。2009年,最大的三个排放国——美国、中国和印度——都没有准备好达成气候协议。现在,它们可能已经准备好了。
美国参议院不会批准气候协议——当前,它不会通过任何一项协议——但奥巴马政府的行政举措(比如限制电厂的碳排放)已经确保,美国可以遵守任何可能达成的气候协议的条款,就如美国尽管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仍然遵守它一样。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给予抗击污染更多重视。他这样做是出于国内原因,对于一份以他本来计划采取的措施为基础的协议,他可能会准备批准。印度在全球气候事务上一贯谨慎,而且有可能保持这一风格。认为印度可能也会采取行动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总理莫迪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表现得像一位环保先锋。
诚然,有些事并未改变。哥本哈根谈判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分歧。穷国认为是富国在一开始产生了更多的碳累积,理应付出更多努力来减少它,向穷国提供额外资金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它们的要求还会加码。富国则回答说,它们已经在做出大量努力,但发展中国家作为多数新增排放的源头,也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没有迹象显示这一分歧有所缩小。而且,喜欢视自己为气候谈判领导者的欧盟,近期在其某些环保抱负上有所退缩。
聊胜于无
新的气候协议将反映这些困难。新协议将有别于传统的协议。传统的协议,各国签署共同的责任条款,承诺达到共同的目标。相反,新协议将允许各国设定自己的目标,只需同意定期重新审查这些目标(这将有助于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信心,令他们相信绿色产品市场将会扩大)并且可能会承诺在未来设定更严格、而非更宽松的目标。
这样的新协议将极为温和。实际上,它可能仅仅将美国、中国和少数其他国家本来就打算采取的行动列入条款。它将无法强迫各国承诺任何它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但至少它将有一些成果,这比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