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引人瞩目的中国超级品牌走向全球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编辑
在香港举行的一场投资者推介会上,一家上海初创企业将自家技术比作苹果(Apple)的手提POS机终端,后者将售货员从传统的收银台解放了出来。然而,该公司在谈及发展目标时,却提到了另一个参照物。其联合创始人宣称:“我们希望成为零售软件领域中的小米。”这是一个宏大的抱负。总部位于北京的小米预计在2015年销售1亿部智能手机,而届时距离该公司推出首款手机仅有四年时间——比苹果的里程碑式纪录还少了一年。
随着小米加快国际扩张步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两家科技公司相提并论。该公司已经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和印度销售手机。下两站是巴西和墨西哥——正好在美国的家门口。巴西是小米在2013年从谷歌(Google)挖来负责国际业务的副总裁雨果·巴拉(HugoBarra)的出生地。
巴拉正在为小米首次进军西方市场打造新形象,先是将其标识重新包装为Mi(与“me”发音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对母语非汉语的人来说,很难正确地发出“X”这个音。此外,xiao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小”,这显然已不太适合。小米考虑在2015年进军美国市场,但没有作出明确的承诺。外界怀疑,该公司的在线销售和营销模式在发达市场是否可行。然而,小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作出了决定。
小米产品受到热捧,以至于该公司不得不关闭由与其无关的热心人士在澳大利亚设立的网上商店。
第三方卖家目前通过亚马逊(Amazon)的市场平台在欧洲五大经济体销售小米的最新款智能手机Mi4,从而在发达国家创造出了那种iPone正式开售前在中国形成的灰色市场。在英国,Mi4的非官方售价约为350英镑(合560美元),几乎是中国售价的两倍。
小米正在利用一种日益流行的趋势,即以合理价格购买“足够好的”手机。该公司的创新是(当然并非从苹果处剽窃),将小米塑造成痴迷技术且早先膜拜苹果的年轻消费者想要拥有的手机。但这种先发优势不会持久。2013年在深圳成立的一加科技(OnePlus),在2014年开始通过只有邀请码才能购买的形式发售其首款智能手机,像小米一样热销。
关于小米上市的传闻在2015年仍将不绝于耳,虽然该公司老板雷军予以否认。小米已经获得了美元信贷额度,这是公司上市前旨在与国际投资者建立关系的典型步骤。此外,苹果在1980年上市,当时距其发布首款产品还不到四年时间。所有人都有机会随大流膜拜Mi的时候肯定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