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引发恐慌的三个地区
2014年市场波动性较小,这或许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在2015年,美联储(Fed)、中国以及欧元区(又一次)成为金融风暴的三个潜在来源。
2013年,仅仅是美联储减少资产购买的预期,就导致了新兴世界的“削减恐慌”(taper tantrum),这包括各国货币兑美元汇率暴跌和借贷成本上升。随着美联储逐步走向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加息,资本可能从新兴经济体流出,导致后者的货币更加疲弱,同时借贷成本进一步上升。负债累累的脆弱国家以及土耳其和印尼等经常项目逆差国可能很难偿还外部债务。这相应地会让那些在新兴市场有着巨大敞口的银行承压。
如果美联储没有引发新兴市场危机,那么中国也可能引发。尽管信贷快速扩张,但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在放缓。中国包括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内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从2008年的略高于100%,上升至如今的250%。尽管中国整体债务规模与富裕世界里负债累累的经济体相比仍相对适度,但其债务增长速度却令人担忧。当中国政府采取行动限制信贷增长的时候,中国经济陷入了低迷,结构不合理的金融产品出现崩盘。
然而,得益于政府对金融体系和资本出入境流动的控制,如果中国爆发危机,它看起来将不会引发通常那样的恐慌。实际上,它将意味着房价不断下跌,以及中国影子银行业领域的脆弱机构遇到麻烦。房地产崩盘将让银行出现大量坏账,而且无法发放新的贷款。经济增长将会急剧放缓。在过去十年,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可靠的经济增长引擎,中国经济快速放缓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中国经济突然放缓可能让人们愈发对新兴市场感到悲观,从而导致资本从整个发展中世界流出。得益于金融体系日渐成熟和巨额外汇储备提供的保护,新兴经济体抵御住了2013年的“削减恐慌”。但它们当时也受到整体上积极的经济增长前景的支持。现在情况已不复如此。预计所有新兴经济体(它们被视为一个阵营)在未来几年的年增长率为5%左右,低于过去十年7%以上的增速。这将让许多投资发生亏损,并导致一些新兴市场银行面临麻烦。如果情绪化的投资者开始感到担心,货币贬值引发的紧张态势可能导致完全的资本损失,那么接下来就会爆发全面的恐慌。
最弱一环
然而,与欧元区可能造成的破坏相比,上面提到的威胁相形见绌。自2012年欧洲央行(ECB)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承诺“竭尽全力”挽救欧元以来,欧元区局势已经有所缓和。但增长疲弱和价格下跌正使得出现新一轮恐慌的几率加大。意大利看起来是恐慌最有可能开始出现的地区。
按欧元计价,意大利经济自2007年以来几乎没有增长。意大利债务负担与GDP的比例从刚刚超过100%飙升至134%。目前意大利的债务水平与2009年欧元区危机爆发时希腊的水平相仿。
意大利债券收益率仍然处于低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人们依然对欧洲央行抱有信心。但意大利政府在解决预算问题方面越表现得无能,欧洲央行购买意大利国债的政治余地就越小。债券市场可能很快重现恐慌。欧元区可能发现自己正在为意大利拼凑贷款方案,并推出大量的债务延期安排,同时德国和欧洲央行将再次承诺保持欧元区稳定。但如果为意大利纾困的账单越来越大,德国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无法再承受。对于欧元本身能否存续的新的疑虑,实际上会让2015年变得艰难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