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语音翻译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项宏伟目标。经历数十年的空欢喜之后,这些工具已不再遥不可及
抱怨科幻小说通常是,它描绘的图景总是高于我们的平凡现实。一个常常问到的问题就是:“我的飞行汽车在哪儿?”但变化总是在细微渐进中发生,一不留心我们可能就会被吓一大跳。飞行汽车可能还得等一段时间(但也没那么遥远),无人驾驶汽车如今已日渐成为一项主流技术。
从2015年起,无人驾驶汽车在英国的一些道路上行驶将合法化。尽管这些汽车仍必须搭乘一名任何时候都可接替的驾驶员,但这是向全自动交通工具迈进的一大步。在车载摄像机、雷达和GPS的指引下,无人驾驶汽车将比当今的交通工具更安全、更节能,而且应当还能降低行驶时间。但是,拥有了这项技术,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很快接纳它,大多数人并不急于交出对交通工具的控制权。
社会对于科技的态度,也将决定我们对于机器人技术的看法,这是另一个正在悄悄取得一系列进步的领域。
自动机器人和遥控机器人正在悄无声息地进入公共领域。长相凶恶的安保机器人Knightscope k5将于2015年开始在硅谷园区巡逻,制造商希望借此带动,机器人更广泛地被应用到一些城市的不安定地区。尽管未配备武器,k5机器人搭载一套能运用软件进行实时“行为分析”的监视系统,并能发现化学、生物和辐射等的威胁。而众筹项目Jibo(2014年发起的)有望成为第一个“家用机器人”,它无需自己移动,小到足以放置在餐桌上,采用人脸识别和表达匹配技术参与社交互动。
与机器人交谈是一回事,而能够被讲完全不同语言的另一个人所理解则是另一回事。实时语音翻译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项宏伟目标。经历数十年的空欢喜之后,这些工具已不再遥不可及。
将语音识别的最新发展与神经网络的“深层学习”相结合,Skype翻译beta测试版将于2015年面世。但在这个有利可图的电信细分市场中,Skype和微软合资的这家公司只是多家竞争对手中的一员。近年来,朝着更加无缝沟通发展的一大动力是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没有足够的翻译人员愿走上前线。如果到头来是战争帮助我们克服了人类最基本的理解障碍,这确实太有讽刺意味了。
即将发生
理解我们自己就够难了,那么,更广阔的宇宙呢?要搞清我们在万事万物中的位置,需要从最细微和最宏大的层级来审视:从亚原子到太空深处,以及更远。
2015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科学仪器经过大修后重启。自从2012年成功探测到长期以来预测存在的希格斯玻色子以来,欧洲的这台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已经停止服务,但经过调整后将获得比探测希格斯玻色子所需更高的探测能量。
外界寄予厚望,相信LHC最终将提供“超对称理论”的证据。超对称理论是在当前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之外的一项主要待验证理论。一方面,如果LHC的确提供了超对称性的证据,这将成为物理学预测力的又一项有力证据。若以新的运行能量也无法探测到超对称性,也依然令人期待。一些科学家认为,LHC在先前的运行周期中应该已经发现了一些线索。
往远看,直到太阳系的边缘,一艘航天器将到访太阳系最后一颗被发现的行星。经过九年的飞行,“新地平线号”将在7月掠过冥王星(参见本章奥利弗·莫顿的报道)。不过,这发生在转瞬之间,你可能都注意不到,因为“新地平线号”的速度太快了,无法停下来欣赏景色。不管怎样,天文学家将尽情享受此次对冥王星及其卫星的近距离观察。但它真的是行星吗?虽然在2006年被正式降级为“矮行星”,冥王星在科学家和公众中仍不乏拥护者,或许它的身份最终将重新界定。
想想冥王星的发现者克莱德·汤博,“新地平线号”搭载了他的骨灰,到2015年7月将没有人能比他更好地看看这一太阳系边缘寒冷而孤独的守门人,从此踏入茫茫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