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试点担保新模式

2015-03-16 12:13:06

位处中部地区的安徽省,正通过一场变革的方式,重整全省政策性担保体系,再造银行、政府、担保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模式,试图以此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

根据该省试点方案,单户在保余额2000万元(含)以下的非融资服务类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担保业务定位为政策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银行、政府为之提供风险补偿,承担的比例为4∶3∶2∶1。

这彻底改变了过去担保公司承担100%风险,而作为债权人的银行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扭曲局面。

“风险分担目的不是要把风险分散出去,而是要实现风险共管,这是这个政策的实质。”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安徽省担保集团”)总经理钱力告诉《财经》记者。曾担任安徽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淮南市副市长的钱力,于2014年9月就任现职,并具体负责推动此项试点工作。

安徽省担保集团注册资本金98亿元,净资产114亿元,总资产125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担保机构。省委省政府对该集团的重视,以及持续不断的资本金补充机制确保了试点方案的顺利推行。但其所构建的再担保体系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观察人士认为,该体系正在建设,对其定论为时尚早,“只要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就是好模式。”

银担合作“安徽版”

和全国其他地方类似,安徽民营担保公司也有过数年“光辉岁月”。2010年,七部委出台管理办法,担保行业纳入体制内监管,一批经营不规范的民营担保公司被清退出局。2013年之后,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担保公司代偿率提高,银行收缩了与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有大批民营担保公司主动或被动退出担保市场。

“2011年至2014年,安徽民营担保机构减少了三分之一。”合肥一位资深担保人士介绍说。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全省共有融资担保机构357家,较规范整顿前减少220家。

与哀鸿遍野的民营担保公司不同,在政府资金不断投入背景下,省、市政府出资设立的担保公司快速扩张。2014年全省融资担保信贷增长13.6%,主要得益于这类国有担保公司的贡献。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底,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担保机构144家,占全部机构数量的40%;净资产428亿元,占全行业的71%,单个机构平均净资产超过2.97亿元;在保余额1341亿元,占全部融资担保业务的80%,国有担保公司的体量早已把民营担保公司甩在身后。

安徽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相对不足,这也影响了民营担保市场的扩大。北京一位资深担保业专家介绍说,民营和国有担保机构好比两条腿,现在其中一条腿折了,那只能依靠另一条。

安徽省政府在2013年9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试图通过分散融资担保风险,解决信心和动力问题,文件核心内容包括:推进地方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机构开展风险分担试点;推行比例责任再担保,增强再担保机构的分险功能;建立省、市、县三级小微企业担保风险补偿基金,对加入省再担保体系并实行比例再担保的小微企业担保代偿损失,省、市、县财政分别给同级担保机构20%的风险补偿。

但决策者高估了金融机构的参与热情,由于金融机构的缺席,文件中提及的风险分担试点大打折扣,远未达到预期。

2014年,工信部、财政部就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下发专门文件,此后选择北京、广东、安徽等5个省市、1个计划单列市进行中央财政担保风险分担试点。试点的一大看点是央地财政共设代偿补偿资金池,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代偿进行一定比例(30%)的补偿。

安徽版的试点方案,与上述部委央地财政共设代偿补偿资金池不同。为对接这次试点,2014年安徽省将财政风险补偿试点政策与比例责任再担保、银担风险分担机制进行了整合和创新,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分担和代偿补偿机制。最终,按“4321”比例分担的“银政担”模式出笼。

根据试点方案,将单户在保余额2000万元(含)以下的非融资服务类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担保业务定位为政策性担保业务,政府、银行、再担保机构为之提供风险补偿。当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出现代偿,承保的担保机构承担40%的代偿,省担保集团(含中央和省财政代偿补偿专项资金)分担30%,合作银行分担20%,所在地财政分担10%。追偿所得按代偿分担比例返还各方。

安徽省商务、经信等部门还积极创新扶持小微企业方式,将专项扶持资金转化为专项贷款担保风险准备金,参与融资担保风险分担。在中小进出口企业及台商投资企业专项贷款政银担合作中,商务部门的专项风险准备金分担35%的风险责任;在产业集群专业镇中小企业专项贷款政银担合作中,省经信部门专项风险准备金分担30%的责任。

在银担合作中,银行较为强势,弱势的担保公司往往被动地接受来自银行的融资担保业务,并不会对贷款人进行独立审查的担保公司承担着所有的违约风险。安徽省担保集团试图通过全省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增加担保机构的谈判筹码,改变被动局面。

潘家宝是安徽省政府金融办的一位官员,目前在安徽省担保集团挂职,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他告诉《财经》记者,融资担保风险有的来自债务人违约,有的来自债权人的操作和道德风险。为了规避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债权人银行在融资担保业务中必须承担一部分责任。

潘家宝认为,让银行承担代偿风险,可以增强银行管控风险的责任,也可以避免提前收贷或集中收贷产生的次生风险。

“担保集团一定要主动担保,企业缺钱找我们,我们根据他们的社会偏好选择贷款机构。”潘家宝说。

“意外”收获

2015年1月7日,在宣城市举行的“银政担”创新合作座谈会暨签字仪式上,安徽省首笔“银政担”比例再担保贷款发放,邮储银行宣城分行给当地一家小微企业——宣城青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贷款110万元。安徽省正式拉开了新型“银政担”模式的探索之路。

很快,这项试点在宿州、亳州、铜陵等其他地市落地。位于亳州大杨镇的珠东面粉公司的安珠东,通过亳州市担保公司,从邮储银行亳州分行贷款500万元,年利率6.06%,担保费用1.5%。

过去一年,多家银行拒绝了安珠东的贷款申请,另一家银行已口头答应借款,但在完成迁移企业基本账户等要求之后数月,他仍未得到放款。

安珠东贷款难,受累于行业贷款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时,亳州市粮棉企业得到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的支持,当时农发行的两大政策——贷款贴息、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助推了当地粮棉企业快速扩张。众多面粉厂借此宽松信贷之机,大量举借固定资产投资贷款。

毫州良夫面粉有限公司即在此时前往阜阳市投资新项目,但是项目尚未建成,企业负责人张良夫因病去世。农发行抽贷后良夫公司资金链断裂,安珠东所在的众多面粉企业也受到影响,在该行的所有贷款也被悉数收回。

2012年以前,安珠东企业销售收入曾高达3亿多元,2014年销售收入1.41亿元,扣除税收外,有690多万元的净利润。目前,公司日产500吨面粉,因而需要大量库存小麦。而每年小麦收购主要集中在5月至7月,时短量大,会占用大量资金。早前虽然从建设银行和当地的药都银行分别贷款300万元,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公司需求。

亳州市担保公司居间协调,安珠东享受到了“银政担”试点的益处,从邮储银行亳州分行贷款500万元,这让他喜出望外。安珠东说,没有三家银行1100万元的贷款,自己的企业生产就要出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而言,银行贷款仍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由于抵押物不足等原因,这类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国务院曾多次下发文件纾困,近年还从增加供给角度治理,如设立村镇银行、民营银行,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专门事业部,但是由于一些部门政策梗阻,实际效果不彰。

“当前体制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要模式创新。体制创新遇阻,而产品创新影响力和辐射力又太小,模式创新中最重要的就是担保模式创新。” 安徽省担保集团总经理钱力说。

此次安徽探索新型银政担新模式,意在建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动力机制。试点通过风险共管机制使融资担保风险可控,通过风险分担使担保机构的代偿能力增强到原来的2.5倍,解决银行最为关切的代偿风险问题。

目前,全国融资担保在保余额已达到2.2万亿元。2011年以来,安徽省年均增速超过30%,在保余额由2010年末的630亿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1530亿元,累计为12万户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了2176亿元的贷款担保支持。

其中不可忽视的,是政府财政投入的作用。持续不断的资本金补充机制,被认为是“银政担”模式最为重要的配套措施,安徽省11亿元的财政资金注入,自2015年开始变成了31亿元,该计划将持续三年。

“未来三年内,财政将对担保体系持续投入。最终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将达到600亿元。” 全省银政担合作试点座谈会上,安徽省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如是表示。

600亿以5倍系数放大则为3000亿;10倍系数放大则为6000亿;而安徽省企业总数50万户左右。詹夏来认为:“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享受到政策性担保体系的服务。”

这种理想能否得以实现,仍需观察。

从“扳手腕”到“握手”

银行和担保机构按照“二八”比例分担代偿风险,符合国际通常做法,然而,国内往往是担保公司承担100%的风险,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完全不承担风险。安徽此次试点的一大突破便是银行松口,承担了20%的代偿风险。

“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因为银行不承担风险情况下,业务都做不完。为什么安徽能这么做,因为安徽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实力强大的省级担保集团,以及构建了以其为龙头的省市县三级政策性担保体系,我们不是一家担保公司在跟银行谈,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接。”钱力说。

在他看来,银担“二八”分担,推进的速度比预想得快。不管是战略规划、利益驱动还是银监会“两个不低于”的要求,商业银行都会涉足小微企业这个蓝海,争夺客户资源。

如何让这些银行心甘情愿承担这笔风险,事关这项试点成败。

按照最初构想,试点拟从地方法人银行入手。目前安徽省共有1家上市城商行、83家农商行、64家村镇银行,将近150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然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这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却对这项政策首先伸出了橄榄枝。

邮政储蓄银行安徽分行行长刘玉成告诉《财经》记者,邮储银行定位为大型零售商业银行,银行成立之初便是从面向农户、个体工商户的小额信贷做起的。这项试点与该行契合点较多,因而积极参与。

在刘玉成看来,抵押贷款出现不良时,抵押物处置很难,虽然贷款时按照抵押物评估价的60%-70%来抵押,看起来银行承担的风险很小,但抵押物处置起来时间较长,资金成本也比较高。而在银政担模式中,银行虽然承担20%风险,但是另外80%可以快速被代偿到位。

如果按照3%代偿率来测算,银行代偿其中的20%,即0.6%。同时,代偿并不意味着实际损失,因为担保机构追偿以后,银行还可以获得20%的追偿所得,实际损失不到0.6%,这一数字远低于目前银行的不良率,因而银行可以接受。

通过开办这些业务,邮储银行的市场会进一步扩大,“如果不参与,市场将萎缩”。基于这些因素,邮储银行总行很快批准了安徽分行的汇报,并且做成了安徽省第一单银担合作业务。

其实,类似银担“二八”比例分担风险,早在2003年安徽省就有先例。铜陵金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董事长钱滢回忆说,2003年开始,该机构曾与当地的农信社达成协议,在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时银行承担20%的代偿风险,担保公司承担80%。但是2008年以后,当地民营担保公司崛起,农信社选择了100%承担风险的民营担保公司,这项协议也就无法执行了。

钱滢告诉《财经》记者,风险分担要能得以实施,担保公司必须强势,在他看来,目前省担保集团把全省政策性担保机构通过注资、参股的方式联合起来,提高了担保机构的话语权,可以保障这种业务模式推行。

目前,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已参股107家县(市、区)政策性担保机构,参股比例平均超过20%;为市、县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570亿元风险保障。初步建立了以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为龙头,市、县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基础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当地一位金融机构负责人提醒,整个担保体系得快速完善起来,否则这种业务合作模式只会是昙花一现。

“我跟市县有两个纽带,一是通过股权纽带,参股不控股的原因是防止道德风险;第二是业务纽带,通过比例再担保关系,发挥杠杆作用,鼓励市县机构做小微业务。比例再担保最高的是500万以下的融资担保,省担保集团承担30%代偿风险。”钱力说。

目前除北京外,其他再担保机构只承担一般责任保证,即担保机构无力代偿或破产之后再担保机构才会进行代偿,实际操作性较差。代偿补偿金基本不会使用,也很难发挥分担风险功能。

从体量建设到体系建设,安徽省担保集团正在改造、重整当地的政策性担保体系,这为其他省份乃至全国层面的再担保体系构建提供了一个思路。但这种模式是否经济、效率乃至公允,尚有待时间检验。但正如观察者所说,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模式,就是好模式。

《财经》记者 翁仕友/文
安徽 担保 试点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