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银行挑战

2015-03-16 12:19:00

顶着民营银行和网络银行的双重光环,蚂蚁金服集团旗下的浙江网商银行(下称“网商银行”)尚未开业已颇吸引市场的眼球。

1月27日,负责筹建网商银行的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在发布会上透露,网商银行预计在3月向监管部门提交报告材料,争取5月-6月开始营业。

《财经》记者获悉,浙江网商银行的创立大会将在3月16日这周举行。届时,公司将确定董事会及高管人员名单,各股东的股权比例也将得到厘清。之后,网商银行将向浙江省银监局报送材料,申请金融业务许可证,并在通过之后,申请工商营业执照。

浙江网商银行由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网商银行上述股东各自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18%、16%,剩余11%股份的股东暂未确定。

从支付宝到余额宝、从小贷公司到网商银行,蚂蚁金服的金融板块逐渐成型,网商银行的批筹与设立,使得阿里这个做了十年类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终于“扶正”。而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网商银行与近期开业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下称“微众银行”)一道,宣布了中国网络银行时代的到来。

由于背靠蚂蚁金服和阿里,监管层希望其能发挥带动效应,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服务于个人及小微企业,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财经》记者获悉,浙江网商银行所使用的底层技术平台将与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团其他平台相同。一位阿里内部人士表示,如果把蚂蚁金服所打造的整个金融生态圈比喻成一座大厦的话,网商银行就像其中的一个房间,它和同样进驻大厦的其他金融机构一起,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同,蚂蚁金服COO井贤栋将网络银行的业务模式总结为商业驱动的金融。前者遵循由金融机构创设产品、再通过销售渠道向客户销售的单纯商业逻辑,后者则基于互联网平台商业活动本身的金融需求,是一种融合了金融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跨界产物。

远程开户、大数据征信、无网点运营这些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引入,在为银行业带来革新之风的同时,也引发新一轮的监管思考。

虽然人们一直在惊叹互联网金融非比寻常的商业力量,但事实上,其尚难撼动传统银行的地位。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自身资本金及业务定位的限制,网络银行注定不是一个规模迅速扩张的银行,不会对现有银行体系造成冲击,二者更多是互补关系。

但有一点无可争议,在未来的金融商战中,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已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定位小微

2015年1月27日,负责浙江网商银行筹建的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在蚂蚁金服的一场发布会上透露,网商银行预计在今年3月向监管部门提交报告材料,争取5月-6月开始营业。从俞胜法的表态来看,网商银行应该是申请了筹建延期。

银监会要求,民营银行筹建工作应自批复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如果从2014年9月26日网商银行获得筹建批复算起的话,其筹建期应至2015年3月25日。如发起人未能按期完成筹建,其应在筹建期限届满前一个月向银监会提交筹建延期报告,筹建延期不得超过一次,最长期限为三个月。

蚂蚁金服在给《财经》杂志的回应中称,其能够在筹备期内如期完成各项工作,达到开业的目标。目前,正在进行IT系统开发和测试工作。《财经》记者了解到,因为浙江网商银行是自建系统,所以很多时间花在了底层系统的搭建上。

与传统银行业不同,网商银行的业务将与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团整体的平台化战略相符,用蚂蚁金服COO井贤栋的话说,是商业驱动的金融。因此,网商银行会围绕平台化的大方向在一些领域谋求创新,小额存贷款将是主要业务之一。

蚂蚁金服在给《财经》的书面回复中指出,相比其他同业者来说,网商银行的优势是基于电商平台的客户和交易数据积累。目前已有数以亿计的网络消费者和商家在阿里的电商平台上发生买卖交易,并产生了交易数据的积累,这些消费者和商家符合其“小存小贷”的市场定位,也与阿里及蚂蚁金服经过多年模型所验证的小额分散的风险控制手段相适应,同时小额度高频率的特质也符合互联网金融的特性,适用于标准化的、集中线上运营的方式。

与网商银行相类似,前海微众银行的目标定位也是 “普惠金融为目标、个存小贷为特色”,微众银行行长曹彤表示,小微客户要求更低成本、更便捷、更接近的业务方式,在这些方面传统银行并没有做得很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微众银行是一个补充者。

浙江网商银行的注册资本为40亿元人民币,比此前开业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略多。负责网商银行筹建的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曾表示,网商银行会坚持小存小贷的业务模式,主要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投融资需求,具体来说是指主要提供20万元以下的存款产品和500万元以下的贷款产品。

远程开户有限突破

在此之前,远程开户的问题一直为监管机构所“坚守”,但对于没有实体网点的网络银行来说,这条限制不突破就寸步难行。

一位央行权威人士指出,远程开户要满足开户实名制的要求。传统银行的做法是通过面签、面查、面谈的流程来完成,这其中涉及到人工的判断,远程识别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远程认证技术是不是比人工识别更可靠。

《财经》记者了解到,身份识别的有权管理机关在公安部,在远程开户这个问题上,公安部是主要的决策者,但央行等机构也会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相关人士看来,有效的实名认证技术必须能够准确判定认证对象的法定身份且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上述央行权威人士表示,初步来看,技术的可靠性似乎超过了面签、面查、面谈,但他亦指出,很多风险是在应用中慢慢才知道,一些隐藏的风险点现在还无法看出。

另一位央行权威人士对《财经》记者说,考虑到网络银行的开业需要,远程开户的放开已经是大势所趋,放开之后会对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一体适用,但是即便放开,可能做的业务也会受到有一定限制。

但最近有消息称,腾讯向监管机构所提供的“人脸识别信息安全检测报告”,针对对象是可控区域的可控人群中的人脸识别,目前还不能用于作为远程开设银行账户的依据,因为开设银行账户针对的是完全开放的人群。这又为远程开户能否放开带来了一层阴影。

在此之前,开户是否放开就曾有过争论。

2014年3月,央行曾向各银行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个人人民币电子账户的通知》(讨论稿),对电子账户开户实名认证作出了明文规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强实名”和“弱实名”的概念。对于未在银行柜台与个人见面认证开立的电子账户,央行界定为“弱实名”电子账户,只能用于购买该银行发行、合作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不能转账结算、交易支付和现金支付;而对于银行与其他银行合作进行了身份认证或通过了柜台认证,以及电子账户和绑定银行账户的开户行为同一银行的,央行界定为“强实名”电子账户,可作为银行的结算账户、活期或定期存款账户。事实上,“强实名”和“弱实名”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通过了“柜台认证”。

在很多监管机构人士看来,开立账户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被突破,开的口子实在太大,因此倾向于采用强账户、弱账户的业务区分,可能暂时不会给网络银行全业务账户,以便于风险管控。

思维冲击

网络银行的设立,让传统银行也感受到了冲击。在一些资深业界人士看来,网络银行的冲击与其说在业务上规模上,毋宁说是在思想上。

一位央行权威人士说,虚拟银行对传统银行冲击更大程度上是在理念上。比如,无网点银行会促使传统银行思考自己网点的转型和布局。在地租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传统银行只要将网点适度减少,利润就会马上提升。同时,互联网公司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也是传统金融机构需要学习的。

波士顿咨询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何大勇对《财经》记者说,未来银行的资产端收入增长趋缓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成本的下降就尤为重要。银行需要考虑,如何来解决成本收入比高居不下的问题,

网络银行无疑提供了一种思路。蚂蚁金服曾做过内部的测算,传统金融机构的一年的IT单账户成本在50元-80元,而互联网银行的单账户成本不到1元,这意味着,很多对于传统银行来说没法做的业务,是可以在网络银行上开展的。

事实上,传统的银行也正逐渐网络化,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都已经展开了直销银行的试点,未来传统银行和网络银行的界限将越发模糊。Brett King在其著作《Bank 3.0》中指出,未来的银行将不是机构和网点的概念,而是一种服务的概念。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这种服务完全可以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来完成。

一位央行内部人士说,一方面,现有的金融体系在今后会逐步网络化,传统金融机构会引进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条件下风险管理技术,而另一方面,互联网银行也需要借鉴现有的银行管理方式和多年来成熟的模式。在他看来,互联网银行做的是增量的业务,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改变更多是在边际上,还不可能取代现有的金融体系。

双方更多是一个补充的关系。何大勇分析称,在中国6亿多网民中,大约1亿人是传统银行的服务对象,互联网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是将近2亿的长尾用户,未来还有3亿左右的人有可能陆续成为长尾用户。

目前,银监会给两家网络银行的业务定位是小存小贷。由于自身资本金的限制,网络银行注定不是一个规模迅速扩张的银行。以浙江网商银行为例,初期其资本金规模在40亿元,如果乘以12.5倍的资金放大系数(按8%的资本充足率来算),可放贷资金最多也就在500亿元,从这个角度上看,充其量就是一个村镇银行的级别。

风险与监管

互联网银行在带来新的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并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海微众银行行长曹彤指出,其目前最关注的三个层面的风险:第一是欺诈风险,第二是信用风险,第三是数据风险。

他表示,微众银行在短时间内服务的客户会比较多,单个客户的交易金额可能不像传统银行那么大,但是需要银行具备的同时服务能力比较强,这对系统要求就会很高。再比如,线上模式欺诈的风险可能会高过线下的模式,所以会特别注意防止这方面的风险。在他看来,小而分散带来的是另外一种风险。

蚂蚁金服在给《财经》的回复中指出,网商银行并不会因其互联网特质、不进行线下网点布局等特点,而在风险控制、负债稳定性等方面低于传统银行。相反,在过去几年,蚂蚁微贷(即之前的阿里小贷)积累的贷款业务经验,可以使用大数据分析,降低风险控制的成本,降低坏账率。

如何对网络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保持统一的监管标准,也是监管机构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采用功能监管,即网络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如果做同样的业务,就要适应同样的监管标准。

从国际的经验看,目前对网络银行的监管目前主要有美国和欧洲两种模式。

美国采取的是审慎宽松的网络银行监管模式:一方面,强调网络和交易的安全、维护银行经营的稳健和对银行客户的保护;另一方面,主要通过发布指引、规则、手册、报告、警告、公告等非强制的形式来引导网络银行的发展。原有的相关监管规定也继续适用于网络银行相关业务的监管,对于网络银行监管中的特殊情况,则基本上通过补充新的法律、法规,使原有的监管规则适应网络电子环境的方式进行。因而,在监管政策、执照申请、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对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要求十分相似。

欧洲中央银行要求其成员国对网络银行采取一致性的监管原则,欧盟各国国内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统一标准的实施。欧盟网络银行监管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提供一个清晰、透明的法律环境,二是坚持适度审慎和保护消费者的原则。

上述央行权威人士说,传统银行会抱怨其得到的自由度太少,网络银行也抱怨他们得到的自由度仍然不够大,到头来双方都不满意。未来监管角度要适用统一的标准,将传统银行和网络银行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对同一类业务应该采取统一的监管标准,不然就会变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财经》记者 由曦 王培成/文
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