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荐书

2015-04-27 16:00:43

新经典

modern classics

《人参帝国:清代人参的生产、消费与医疗》,蒋竹山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

作者为台湾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东华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兼任人文社会学院大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当代史学研究的趋势、方法与实践:从新文化史到全球史》《岛屿浮世绘:日治台湾的大众生活》等。

人参在华人的保健中占有极高地位,不能完全用人参的功效来解释,而是离不开文化建构。作为保健品和消费品,人参的历史不仅关乎中国的医疗史,同时也与饮食、消费、物质、国际交流等文化有关,更与整体的社会文化变迁关系密切。本书从物质文化史的角度,引用清宫档案与东亚各国的人参医书史料,分别从生产、消费与医疗方面分析了人参对整个清代政府政策的作用,表明了人参对清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美国民意:战后美国民众的政治话题构成》,(美)威廉·克拉格特等著,田开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3月

作者为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两大党派与当代美国政治之谜》一书的作者。在美国的一些主要学术刊物如《美国政治学评论》《美国政治学杂志》《政治学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有关公众舆论和选举行为的文章。

作者在本书中试图解答以下疑问:战后美国政治实质性冲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种冲突又是怎样反映在美国民意中的?通过对1952年至2004年间四大政策领域——社会福利、国际关系、公民权利和文化价值——的公众偏好的测量与研究,作者为上述问题给出了答案。本书以比较简单的形式描述了在公众中存在的主要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反映到大众政治中的倾向性,对在某一特定时期出现的关键问题,则给予了全面而详细的阐述。

知识与情趣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开拓者:著名历史学家访谈录》,王希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

本书由王希、卢汉超、姚平等三位知名历史学者主编,汇集当代十余位中外著名历史学家的访谈。

接受采访的学者,无一不是历史学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故事,各具个性,栩栩如生,构成了史学史的一方角落。此外,在访谈中,他们回顾自己的学术人生,评论和反思当前历史学研究现状,为历史学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比如史景迁的访谈就涉及文史的关系、史学理论和叙事的关系、社会史和日常生活的研究、历史研究与国家政策、中美文化的互相影响、中国的未来,等等。

《张门才女》,(美)曼素恩著,罗晓翔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曼素恩,美国著名汉学家、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历史学系教授,曾担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其著作《缀珍录》曾荣获列文森奖。

本书借助对19世纪常州张氏一门“才女”的研究,从女性的视角审视战争、叛乱、外敌入侵、王朝衰落等大事件的阴影笼罩下的中国历史。从张家女性自己的视角重构了她们的生活,栩栩如生地还原了19世纪文学女性的文学创作、日常生活与感情世界。这是作者在妇女史领域继续耕耘的最新力作,成功地再现了大时代下清代“才女”的人生轨迹,以此改变了我们对中国从帝制向共和转变过程中的性别关系以及才女生活的看法。

《2049年的中国海上权力:海洋强国崛起之路》,胡波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4月

胡波,北京大学外交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海权及国际战略问题专家,长期从事军事战略及外交政策研究,另著有《中国海权策》。

中国在地缘上一直是陆海复合型国家,古代曾有丰富的海洋实践。近年来“海洋强国”成为广受热捧的概念。然而,要成为海洋强国,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澄清:海洋强国有哪些主要评价指标,中国应奉行何种海洋战略?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等热点的形势走向又将如何,中国该如何统筹应对?本书聚焦中国海洋战略,集战略规划、政策思考和战略预测于一体,理性规划了海洋强国的总体目标、方法路径及实现手段,系统提出了缓解涉华海洋争端及近海地缘危机的应对之策。